01

最近看到一个新闻,有个当了18年红娘的上海阿姨,经她手相亲的姑娘小伙子们,成功率真的很高很高!

她还表示自己的女儿,也在她的帮助下收获了幸福。

说起幸福的第一点要诀,这个红娘阿姨表示别把男朋友当爸爸!也不能把男朋友当“男朋友”,而是要把男朋友当朋友!

很多网友纷纷点赞认同。

大家点赞的原因,大概是因为,幸福家庭的经营,实在是太不容易。

2017年在民政局官网上,看到的一组惊掉下巴的数据,2017年上半年全国新婚了558万对夫妇,同时有185万对离婚。

选择离婚的不幸家庭都有那么多,没登记离婚的,估计还有很多。

那么,幸福的婚姻,如何经营?

正如《安娜·卡列尼娜》开篇所写的那样:幸福的家庭家家相似,不幸的家庭各各不同。

这部小说主要描写了三个家庭的婚姻生活,安娜和丈夫卡列宁以及恋人伏伦斯基三个人的感情纠葛,列文和吉娣的婚姻,奥勃朗斯基和陶丽的婚姻。

这小说有很多种解读,有说是托尔斯泰为当时俄国寻找社会问题的答案的,有的说是探讨生死问题的,也有的说是探讨信仰问题的,当然也有说是描写关于婚姻生活的……

我认为主要还是描写婚姻生活的,尽管很多人会认为,《安娜·卡列尼娜》应该有更宏大的主题。

02

先说奥勃朗斯基和陶丽的婚姻,一段失败的,一开始就充满危机的婚姻。

奥勃朗斯基是安娜的哥哥,陶丽是吉娣的姐姐。他们的这段婚姻,或者说这两个人,主要是对另外两段婚姻,起串联作用。

小说一开始,就描绘了他们家乱糟糟的境况。

奥勃朗斯基家里一片混乱。妻子知道丈夫同原先的法籍家庭女教师有暧昧关系,就向丈夫声明,她不能再同生活在一起了。这种局面已持续了三天。面对这样的局面,不仅夫妻两人,而且一家老少,个个都感到很痛苦。大家都觉得,他们两个这样生活在一起没有意思,就算是随便哪家客店里萍水相逢的旅客吧,他们的关系也要比奥勃朗斯基夫妻更融洽些。妻子一直关在自己房里,丈夫离家已有三天。孩子们像野小鬼一样在房子里到处乱跑;英籍家庭女教师跟女管家吵了嘴,写信请朋友替她另找工作;厨子昨天午餐时走掉了;厨娘和车夫也都辞职不干了。

这是一个濒临破碎的婚姻。

奥勃朗斯基是个不学无术的贵族公子,整天只会吃喝玩乐、拈花惹草,对妻子已经没有感情,对孩子和家庭事务一概不关心。

陶丽是作者笔下非常理想的家庭主妇形象,可惜遇人不淑。结婚9年,她生了8个孩子,照顾孩子和维持家庭生活,尽心尽责。

陶丽一直要吵着要离婚,离开这个家庭。安娜过来到做中间调解人,她为了孩子,暂时和解。

结果是奥勃朗斯基依然是我行我素,在外面花天酒地、任意挥霍,导致欠债累累,陷入经济危机,要靠出卖土地来还债。最后靠列文的的帮忙才免于危难。

在小说后面的描述中,陶丽带着几个孩子一直生活在列文乡下的庄园里。

这是典型的不幸婚姻的例子,没有爱情,丈夫不顾家,经济出现问题,妻子苦苦持家,孩子多而且没有得到好的教养。

最高人民法院今年公布的一组关于“离婚纠纷”的司法大数据显示,近80%的夫妻,离婚的原因是感情不和。

夫妻俩感情不和的原因有很多——

最主要的有三观不和、性格不和、金钱消费观不和、一方出轨、婆媳关系不和等。

陶丽想离婚,主要就是感情不和。

两个人的三观不一样,奥勃朗斯基的出轨,整个上流社会,都没有认为这是不道德的,因为这是当时上流社会的普遍现象。

但是,陶丽认为这个是自己无法接受的。她的价值观和奥勃朗斯基,和整个上流社会的价值观不一样。

两个人的金钱消费观念也不一样。奥勃朗斯基挥霍无度,都花在吃喝玩乐上面,陶丽省吃俭用,操持家用。

两个人的感情不可调和,不幸婚姻不可避免。

03

接下来讲讲列文和吉娣的婚姻,一段非常幸福的婚姻。

两个人相爱,有很深的感情基础。尤其是列文,非常爱吉娣。

两个人的爱情一开始不顺利,吉娣曾经拒绝过列文的求婚。几番波折之后终成眷属。算是经过考验的婚姻。

两个人都出身贵族,有良好的经济基础,不为温饱问题担忧。

结婚之后,两个人也有过争吵和矛盾,但也都能互相理解。

04

小说的大部分内容,描写的是关于安娜的婚姻生活。

安娜和卡列宁的婚姻,结婚9年,有一个8岁的儿子。

安娜,小说最主要的人物形象,出身贵族,年轻漂亮,气质优雅,内心感情丰富,追求爱情和幸福。在她很年轻的时候,由姑妈作主,嫁给了政府高官卡列宁,算是包办婚姻。

丈夫卡列宁,当过一省的省长,后来在政府机构担任要职,位高权重,醉心于事业,为人冷漠虚伪。结婚时比安娜大20岁,没有什么感情。

安娜和伏伦斯基在火车站邂逅,两个人一见钟情。

安娜躲避这种感情,伏伦斯基疯狂追求安娜。一年后,两个人确立关系。

安娜向卡列宁要求离婚,与伏伦斯基组成新的家庭,卡列宁拒绝。

安娜有了伏伦斯基的孩子,生产的时候出现问题,濒临死亡。卡列宁在医院里和伏伦斯基和解。伏伦斯基既沉痛又愧疚,开枪自杀,但最后得救。安娜最终也奇迹生还。

安娜和卡列宁的婚姻算是结束,但卡列宁始终不肯办理离婚手续。两个人的婚姻没有感情基础,即使家庭非常富有,非常有权势,也只是一个不幸的家庭。

安娜和伏伦斯基带着女儿出国,开始新的婚姻生活。

后来安娜一家回到莫斯科生活。安娜遭到整个上流社会排斥,几乎没有人和她交往。

卡列宁不办理离婚手续,并且不让安娜见儿子,让安娜的精神备受煎熬。

伏伦斯基热衷于功名利禄,渐渐对安娜冷淡。两个人经常为生活琐事争吵。

安娜的精神支柱逐个被击毁,最终卧轨自尽。

应该来说,安娜和伏伦斯基,几乎具备了所有幸福家庭的要素。非常有钱,伏伦斯基是世袭的大地主,住在富丽堂皇的庄园。伏伦斯基很年轻,人脉很广,仕途一片光明。

两个人也非常相爱,感情基础很好。

但是,安娜的精神煎熬,伏伦斯基不理解,也没有尝试去理解,最终酿成悲剧。

可见,夫妻双方互相的理解,也是经营婚姻的一个重要的部分。

安娜所处的年代背景,是在19世纪的俄罗斯,上流社会过着腐蚀的生活,社会关系混乱。几乎人人都偷情,个个都不忠。

像安娜这样不肯偷偷摸摸,把关系公开化的做法,是惊世骇俗的,不被其他人所接受的。她的思想非常前卫,非常现代化,感情敏感,希望在婚姻中得到尊重和理解,希望得到完整的幸福的爱情。成为一个非常经典的女性形象。

现代的女性,对于感情生活要更高,也更加敏感。家庭地位更高,也更自由。尤其是经济比较自由的女性,追求的东西比安娜还要更多。

男性朋友们需要做的事情更多,不止是可以提供物质基础,还要更加尊重和理解另一半。

女性朋友呢,就像前面的红娘阿姨讲的那样,不要把老公当爸爸,也不要把老公当“老公”,把老公当朋友,相信,很多的婚姻问题、家庭问题都可以得到解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