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存原厂固态硬盘性能强且工作可靠,而山寨固态硬盘只用了一个便宜就拉走了很多人的心。最近有一朋友贪便宜买了两块国产山寨SSD,偷偷告诉我他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用RAID1弥补山寨的不靠谱表现。不过,这样可行吗?

  存储极客用两块东芝原厂固态硬盘做模拟测试,RAID1是比较基础的主板功能,英特尔Z以及H系列、AMD的X以及B系列主板都能支持。

  RAID1也被称为镜像阵列,顾名思义,进入RAID硬盘阵列的数据将会同时被写进两块硬盘,理论上只要有一块固态硬盘能够工作,数据就不至丢失。

  如果不考虑翻倍增加的成本和只有一半的空间利用率,RAID1看起来的确是个很好的冗余方案,提升数据安全度的作用是有的。不过,用两块山寨固态硬盘RAID1买不来真正的安全!

  首先,RAID1会导致固态硬盘必须的TRIM功能失效,由此将产生更高的写入放大,加速闪存磨损,令固态硬盘寿命缩短、性能降低。对于本身就不靠谱的山寨固态硬盘来说,这更是要了老命了!

  除了Trim失效之外,RAID1也无法带来真正的安全。RAID1的安全只存在理论上所有硬盘都能按照正常的逻辑工作,或者不工作。如果某一颗固态硬盘没有变砖彻底挂掉,但保存在其中的个别数据却出错了,RAID1阵列就有可能崩塌——无法确定到底哪个盘上的数据是正确的。这种静默错误虽说少见却也并非不可能,尤其是在没有不可能的山寨SSD上更是如此:硬盘本身报告自己一切正常,数据写进去了,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固态硬盘产生静默错误的诱因有很多,大到宇宙射线干扰导致比特反转,小到固件BUG没能正确处理数据,这个意外静悄悄的发生,直到很久之后需要读取的时候数据已经是错误的了。

  企业级固态硬盘以及部分大厂消费级固态硬盘引入了端到端数据保护功能,来减少数据在固态硬盘内各个部件之间传输过程中产生的静默错误,包括从闪存到主控、从SRAM/DRAM缓存到主控以及SRAM/DRAM缓存与闪存之间(如Copy Back等操作)各个数据路径。端到端数据保护特性会牺牲部分性能,对于山寨固态硬盘来说,它们通常不会考虑这些看不到的地方,尽可能保住寒碜的性能已是不易。

  随着3D闪存的成熟,固态硬盘价格已经开始步入下行通道。一块主流240G容量的东芝原厂TR200固态硬盘只需不到300元,留给山寨固态硬盘的生存空间已然所剩无几,更不要说用双盘RAID1来挑战原厂型号了。

  一块固态硬盘的可靠性在你选择将他加入购物车并下单付款时就已经确定了。闪存原厂品牌还有机会通过固件更新获得更多的稳定性增强,而山寨固态硬盘厂商没有硬件研发能力,同时也没有质量追溯体制,如果有固件缺陷,唯一的补救措施也就只剩下返修一个通道,而众所周知,所有硬盘产品都是只保产品不保数据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