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一直犹豫不决要不要开包子铺,今天就以中国包子之王“巴比馒头”进行分析,希望能给你带来一些帮助。巴比馒头被称为包子界的“麦当劳”,一年卖出10个亿,它是怎么做到的?

  1、穷小伙因爱逆袭,一年纯赚50万

  1998年,出生安徽农村的刘会平,家徒四壁,无一技之长。好不容易娶上媳妇,却无法养家糊口。那一年,他豁出去了,揣着仅有的4000元远赴上海打工,百般折腾攒到一点小钱。受到同乡人影响,他在餐馆门口摆摊卖包子,但口味不符合当地人,最终亏个底朝天。灰头土脸之际,温柔的老婆劝他东山再起!

  第二年春天,刘会平在上海的福建路开出新店。这次,他学聪明了。用高薪挖来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专注做做面点、生煎。话说,这师傅也忒牛了,做的包子皮薄馅多,个头又大,关键还好看。再加上熟悉上海本土口味,“刘师傅大包”居然一炮而红!

  这正是刘会平的一次转折点,做早点要切合实际,要调研当地人口味,如果自己做不出,可以聘请有经验的师傅,自己再慢慢跟着学。当地人口味虽然“刁钻”,但一旦做出符合他们的口味,忠诚度高,复购率高,离成功也就不远了。从早到晚,买刘师傅包子的人络绎不绝,而且生意一天比一天好,那一年,刘会平赚了50多万的纯利润。

  2、选址人流量大的地方,薄利多销

  当时,街边很多小摊小贩也在卖包子豆浆,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卫生问题。正所谓“一只苍蝇坏了一锅粥”,连带着影响了刘师傅大包的生意。那段时间,消费者看到关于餐饮的新闻报道,吓得心惊肉跳,宁愿麻烦点在家自己做。

  刘会平一下子意识到要改变了。首先,他重新定位刘师傅大包,认为要进行“品牌升级”“环境升级”“选址升级”。他仔细调研周边环境,发现早餐店要在人流量大的地方才有盈利空间。在环境升级的原则下,首选商圈、学校、医院。

  这次,刘会平在繁华的南京路租下一间店面,打算专门卖包子。这让亲戚朋友很不理解,本来卖得好好的,非要搬迁到租金高的商圈。再说了,周边都是消费较高的高档饭店、连锁餐饮、商超百货等,在闹市卖0.7元的包子,猴年马月才能回本?平时,刘会平很注重听取别人意见,和家里人都有商有量的,这次竟然破天荒坚持在商圈开店!

  并且搭配高端选址,重新升级店名“巴比馒头”,在满大街都是老外的上海,显得洋气味十足,甚至有老外前来购买中国包子,这让刘会平得意极了!巴比馒头装修上档次,环境整洁卫生,员工仪表利落,让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很是放心。上海人钟爱吃小吃,不管早晚,总爱买上几个尝尝。很快,“巴比馒头”打响了名堂。询问加盟的人也越来越多。

  3、包子界的“麦当劳”,一年卖出10个亿

  加盟虽然是好事,但刘会平觉得:巴比馒头暂时不能做整店输出模式,如果贸然同意加盟,这不是害了别人吗,搞不好巴比馒头名声都坏了,从此一蹶不振…所以最开始,刘会平仅仅是让两三个亲戚使用“巴比馒头”名称,然后手把手教会他们选址、开业、招聘、宣传。没想到的是,几家店生意都很不错,甚至有一家超过了刘会平的店。

  刘会平同时查找到一些资料:

  到2021年,在外食用早餐市场销售额将突破8400亿元人民币,2016年至2021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7.4%。中国消费者早餐食品总消费将从2015年的1.334万亿元人民币增至2021年的1.948万亿元人民币。

  在市场趋势下,谁能抓住机遇迅速扩张,谁就有可能成为中国包子之王!

  当时,市面上卖早点的店都是小打小闹,夫妻店成不了气候,市场尚缺领导品牌。

  在中国市场上,“麦当劳”“肯德基”等洋品牌遥遥领先。刘会平想:不如借鉴麦当劳的品牌化、连锁化的经营思路,让中国包子产品标准化,然后扩张占领全国!

  刘会平从人才方面着手,招募有能力的管理人才、技术人才。亲自带着团队将上海滩点心吃了个遍,琢磨消费者口味和喜好,不断改进制作工艺方法。

  同时自建馅料加工厂,使用机器切菜、揉面、搅馅等,采用标准化制作,确保每颗包子味道完全一致。还建立中央工厂,攻克冷冻面团技术,实现了“生胚”速冻。制作好的包子直供到门店,门店只需简单进行醒发、蒸熟操作,即可售卖。总部对各店经营所需原料及辅料集中生产、采购,从而降低成本,保证货源,保证质量,保证价格。

  从当年毫不起眼的苍蝇小店到如今全国2500多家的包点大王,巴比馒头做到了品质至上,稳健扩张,在市场上保持良好口碑和超高美誉度,最终一年卖出10个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