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陈凯歌的《妖猫传》,当沉浸于影片中悲伤的爱情故事之时,却猛然悟到,这个影片其实并不是在写爱情的,而是在借爱情表达其他的东西。

从一开始,空海就是背负着使命来的,即:前往大唐“取经”,得到无上密法。而在全部影片中,他是一条穿起了所有人物与故事的线索,他才是影片真正的主角而不是贵妃或白龙,其他的幻术与故事都是帮助他思考什么是“无上密”的。最后他也终于证悟,并得到了“丹龙”大师的接见。

当空海在旅途中飘洋过海时,在船上遇到了暴风雨,众人都惊惶失措。这时候他却看到一个怀抱小孩的母亲一脸安祥,大为不解,就问她为什么一点也不害怕,这位母亲说:孩子睡着了,我心就平静了。

无论外界有多么大的狂风暴雨,只要怀中的婴儿(代表美好的事物)仍然在我身边熟睡,就一切安好。这引起了空海的第一次思考:是否忽略外界的狰狞的一面,而专注于美好的事物或事物美好的一面,从而能保持内心的平静就是无上密?

卖瓜翁施展种瓜幻术,众人都沉迷其中,纷纷鼓掌,大为叫好。

而空海识别出这只是个幻术。后来卖瓜翁说空海不简单,并把“真正的西瓜”送给他。空海离开后,在走路过程中经白居易提醒才发现原来这个“真正的西瓜”也是个幻术。

看到影片最后,就会知道,其实这个卖瓜翁就是“丹龙”大师。原来他早就发现了空海来到中国,并知道了他的目的,所以从这个时候就已经开始了对他的点化。这有点类似西游记中唐三藏去西天取经时,佛祖设下的第八十一难。

请注意这个片段极其重要,卖瓜翁这段不仅是在暗示空海,也是陈凯歌在暗示大多数观众在看完这部电影后必然会中的两种幻术:一是如种瓜幻术场景中“吃瓜群众”们所中的幻术,二是如空海所中的幻术。

空海觉得关注美好,保持内心的平静就是无上密,然而最终他却发现并非如此,正如他在发现最后拿到的瓜仍然不是瓜时所说的“原来还是中了幻术”。究竟什么才是无上密呢?

其实卖瓜翁早已在言谈中留下了线索:“所有的幻术,都必然有一个实体”。

那么,实体是什么?

慢慢地,影片开始讲到春琴之死。其实春琴之死就是在演绎贵妃之死,这是妖猫白龙一手导演的一场戏剧,剧本完全参照李隆基与杨贵妃。白龙这样做是为了达到报复的目的。

然后是贵妃死亡之谜在引导中被一步步解开了。

最后,白乐天问空海:“找到了无上密法没有?”空海回答:“无上密就在贵妃的生死故事中。”那么什么是无上密法呢?电影中描述的贵妃之死亡,其实是人性之黑暗,那么怎么又变成了带给了空海平静的无上密法呢?

当你“看山是山”,觉得唐皇与杨贵妃的爱情很伟大时,就中了第一层幻术。当你“看山不是山”,觉得这种爱情原来如此残忍时,又中了第二层幻术。玄宗也并非没有情,只不过是在爱情与生存之间,他选择了生存,但他还是给了贵妃一个他所想到的最美好的死法:怀着对爱的向往和再度醒来的期待而死。这是残酷中的一丝暖意。

白居易对于《长恨歌》,最终说道,“一字不改,诗是假的,可情是真的”。这个情,其实不仅指白龙之情,也包括了唐皇之情。否则就不会在长恨歌中留下“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这样的诗句了。

其实,杨贵妃也早就看透了一切。

李隆基劝杨贵妃答应尸解之法时这样说的:“玉环,我很想把我的头颅放在那个盘子上让高力士端出去,可那样就违背了我和你白头偕老的誓言。”

这么明显的一句托辞,杨玉环自然能听懂,只是,她却一把端过了李隆基递过来的酒,眼里是她忍着没有落出的泪水。她知道这是个骗局,但是她选择成全这个骗局,并在临死前送了一个信物给李隆基。这又何尝不是她对李隆基施的幻术。

空海说:“也许这就是杨贵妃心里所相信的爱情,她做到了别人做不到的。”

在美好时不沉醉,在残酷时不愤恨,坦然接受无奈的结局,而给美好留与世间,这就是杨贵妃的选择。也是空海所领悟到的无上密:放下执着,拥抱一切;心存美好,大爱无缰。

影片最后,空海拜访了大龙寺,这一次大门终于为他而开。开门的和尚说空海是认识方丈的,空海也心里有数,他已经知道了方丈是谁。

在见面时他还特地拿出了那本写着极乐之宴的请帖。

看完整部电影,突然有点明白了陈凯歌当年说出“现在你们看不懂我的电影,五年后你们就懂了”的自负。

也许,我们仍在幻术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