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会计人员要注意了 严重失信行为将被打入“黑名单”

近日,财政部印发《关于加强会计人员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简称《意见》),围绕建立健全会计人员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作出部署,明确规定将严重失信会计人员列入“黑名单”(4月24日新华社)。

可以说,《意见》出台具有时代意义,它实际上为我国会计从业人员制订了“政治规矩”和行为规范,是我国会计从业人员不可逾越的一道“高压线”。

同时,它又将决定我国会计从业人员未来必须坚守的职业操守,并决定我国会计从业人员的前途和命运,也更将对确保中国会计队伍健康稳定发展、推动我国会计队伍向专业化、规范化、现代化、高效化和健康化方向迈进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而且,《意见》对加强国会计人员诚信建设、增强会计人员诚信意识、提高会计工作水平、营造良好信用环境也将起到重要作用。

众所周知,会计是专门从事数据统计分析及对经济成果进行汇总的一项崇高而光荣的职业,会计队伍的健康和纯洁,小至可确保一个单位的账务管理规范、统计数据真实,大至整个企业和一个国家宏观经济数据的真实可靠,并对国家制订宏观经济政策或产业政策产生重要的影响。

显然,会计队伍健康纯洁至关重要;如果缺乏一支懂规矩、不坚守职业操守、随意弄虚作假的会计队伍,要确保一个单位、一个企业、一个国家数据真实是不可能的,要确保一个国家制订的宏观经济政策切合实际也就相当困难,

过去一、二十年,由于我国在会计队伍建设与管理的相关制度规范滞后或对会计人员严重失信行为惩治不到位,致使会计造假现象层出不穷,也导致了“数据造假”、“数字出官、官出数字”等会计领域的混乱现象屡禁不止,不仅出现了“数据打架”现象,也让国家蒙受了巨大经济损失,也更使会计人员的职业水准和道德水准出现了“严重滑坡”现象,

虽然经过会计监管部门比如财政、审计等部门的监管,并对一些严重的会计违规、违法行为进行了查处,但不足以起到有效震慑作用,会计领域的问题依然不少。比如近几年发生的一些企业做假账偷税漏税、做假装包装申请IPO上市等等案件屡有发生,使我国会计队伍整体质量依然遭致全社会的广泛质疑和诟病。

显然,目前我国会计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尤其是规范意识有待增强,职业操守行为有待牢固,而要达到这些目的,无疑需要“重典治乱”,加大会计违规违法行为的惩治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增强制度约束的震慑力。而今天财政部颁布的《意见》正是基于这些考量,且一些制度规定正可发挥“整风肃纪”的强大导向力,可对会计从业人员时刻敲响职业操守的警钟。

从《意见》具体内容看,将对净化我国会计队伍建设起到三方面重要积极作用:其一,《意见》从三个方面提出了八项具体措施,包括增强会计人员诚信意识、加强会计人员信用档案建设、健全会计人员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等;

要求强化会计职业道德约束、加强会计诚信教育,大力弘扬会计诚信理念,提升会计人员诚信素养。这实际上为我国会计队伍向着健康化方向发展提出了明确的制度性依据,让会计人员时刻绷紧心中的诚信之弦,将会计诚信行为当成自己的生命线。

其二,《意见》强调将严重失信会计人员列入“黑名单”。如果存在严重失信行为,依法取消其已经取得的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不得再从事会计工作,支持用人单位根据会计人员失信的具体情况,对其进行降职撤职或解聘。

这样实际明确了会计人员失信的惩戒方式,让会计从业人员时刻信守职业承诺,不做假账,不提供假数据,把会计作为一项神圣而崇高的职业,永远不去触碰“失信”的红线。

其三,《意见》为守信会计人员提供更多机会和便利。将会计人员信用信息作为先进会计工作者评选、会计职称考试或评审、高端会计人才选拔等资格资质审查的重要依据,鼓励用人单位优先聘用、培养、晋升具有良好信用记录的会计人员。

这实际上为会计从业人员起到一种有效鞭策作用,有利于充分发挥诚信从业的导向作用,增强我国会计人员从业的职业荣誉感,自觉提高守信意识,永做维护我国信用环境建设和制订正确经济决策的忠实可靠的“守门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