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的海军节,中兴芯片事件,华为被美国调查;让不少有志青年热血澎湃,大有游过太平洋的架势。99式坦克和歼-20后,海军的052C、052D、054A、056批量性下饺子,有军迷幸福地操起舷号不够用的闲心;国产航母、055下水,电磁弹射和电磁炮的若隐若现,也充分滴挑逗了军迷的想象力。

人习惯看到浮在水上鸭子的气定神闲,而忽视水下努力的脚,更无视水底的鱼!与歼-20、055半官方的照片各种到处飞不同,由于潜艇研制、生产、服役的隐蔽性,我们对国产潜艇信息了解不多,核潜艇的信息更是凤毛麟角。

快速迭代与喋血中前行,美攻击核潜艇发展的早期

PS:“偶也很努力哦!”

从公开的信息看,近10年才服役093/094,在技术上还赶不上美帝1980年代量产的的洛杉矶级和俄亥俄级。2-3代产品,30-40年的代差!核潜艇应该是我们和美帝差距最大的领域,可能还没有之一!

不过美帝水下核力量,也不是一蹴而就滴;是冷战期间反复升级刷版本,核军备竞赛大把大把的烧银子的结果。一切牛叉的技术,都是往一个坑里不断堆银子结果,有银子才有技术大神啊!

快速迭代与喋血中前行,美攻击核潜艇发展的早期

烧钱,性能要好,还要快,结果就是搭上人命,用鲜血来兑换经验值。我们来先看看,美帝在攻击核潜艇的早期,是如何烧钱与耗命中前线的。

惯例:一览表

快速迭代与喋血中前行,美攻击核潜艇发展的早期

I-1鹦鹉螺:核动力的开创者

1945年12月,时任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机电处主任、著名物理学家罗斯•冈恩,提出核动船舶的构想。此后在美国核潜艇之父的海曼•乔治•里科弗等人的持续研究努力下,1948年5月1日,美国原子能委员会和海军联合宣布建造核潜艇。

快速迭代与喋血中前行,美攻击核潜艇发展的早期

技术大神,海曼•乔治•里科弗

1951年12月,美海军宣布新建造的核潜艇编号为SSN-571,命名鹦鹉螺号,以此向凡尔纳小说《海底两万里》中的鹦鹉螺号致敬。1952年6月14日,鹦鹉螺号在格罗顿的船坞公司(通用电船前身)由时任美国总统杜鲁门主持铺设龙骨的仪式。

快速迭代与喋血中前行,美攻击核潜艇发展的早期

鹦鹉螺号下水盛况,话说艇上面人不怕给晃下来?

1954年9月,鹦鹉螺号核潜艇完工服役,母港为康乃迪克州的新伦敦海军潜艇基地。鹦鹉螺号核潜艇反应堆舱里布置了一台S2W型核反应堆,最大水下航速23.3节,武器为6具533毫米HK-54型鱼雷发射管。

快速迭代与喋血中前行,美攻击核潜艇发展的早期

这是全貌,明显还有二战遗风

I-2鹦鹉螺:昂贵但物超所值

鹦鹉螺号的全部建造花费5500万美元,相对于当时购买10架B-52E轰炸机的价格;远超后来的鲣鱼级和长尾鲨级,当然这里面有大量的研发成本。

为证明核动力潜艇的革命性,1955年7至8月份,鹦鹉螺号首次进行的作战演习中。此次演习中,鹦鹉螺号共击沉7艘敌舰。随后在北约所组织的“反击”的演习中,鹦鹉螺号击沉的水面舰艇16艘,包括航母2艘、重巡洋舰1艘、驱逐舰9艘。

快速迭代与喋血中前行,美攻击核潜艇发展的早期

据美国统计,鹦鹉螺号在历次演习中共遭受了5000余次攻击。据保守估计,若是常规潜艇,它将被击沉300次,而鹦鹉螺号仅为3次,展示了核动力带来的持续水下高航速,产生的巨大性能优势,此后美国海军潜艇步伐坚定地开始走全核动路线。

快速迭代与喋血中前行,美攻击核潜艇发展的早期

鹦鹉螺号在1980年退役后,成为格罗顿潜艇部队博物馆展艇。

I-3鳐鱼级:第一代实用攻击核潜艇

鹦鹉螺号核潜艇的排水量以当时的标准看来显得过大,同时线型也不够顺滑,带有浓厚的试验性质。鹦鹉螺号下水后,美海军便建议在1955/56财政年度再建造4艘排水量较小、造价较低的新型攻击核潜艇——鳐鱼级。

快速迭代与喋血中前行,美攻击核潜艇发展的早期

4号艇,SSN584 海龙号

1957年5月,鳐鱼号在通用电船下水,同年12月服役。鳐鱼号服役后进行了多项开创性航行:1958年完成了潜艇史上第一次水下横渡大西洋,并在当时创造了水下连续航行31天的纪录;1958年8月12日从冰层下通过了北极点;1959年3月15日第一次在北极破冰上浮。

快速迭代与喋血中前行,美攻击核潜艇发展的早期

鳐鱼号在北极,是核潜艇的出现,把战火引向了北冰洋!

鳐鱼级建造4艘,最后一艘于1959年服役。3号艇棘鬣鱼号, 1960年6月14日在珍珠港进行注入液氧作业时,液氧泄露后引发火灾。该艇坐沉于水下,利用灌入海水灭火。这次事故修复花费高达几百万美元、耗时近半年。这也是美国后续一系列严重核潜艇事故的征兆。

鳐鱼级是美国首次量产的核潜艇,核潜艇也从此开始成为美国海军一个独立的战术单位。

快速迭代与喋血中前行,美攻击核潜艇发展的早期

初具规模的水下核动队

II-1鲣鱼级:第一种水滴形核潜艇

鳐鱼级核潜艇基本解决了核潜艇的造价和实用性问题,但也暴露出其水下航速低,空调系统可靠性差,以及吨位小带来的舱室拥挤等问题。

与此同时美国试验的大青花鱼号上首次采用的水滴造型,创造了33节水下潜艇航行记录。美海军1956年开始建造具有水滴线型新一代核潜艇——鲣鱼级。

快速迭代与喋血中前行,美攻击核潜艇发展的早期

革命性的大青花鱼号

首艇鲣鱼号于1958年5月下水,1959年4月服役。本级共建造了6艘,最后一艘于1961年服役。2号艇天蝎号在建造过程中被改装成了美国第一艘弹道导弹核潜艇乔治•华盛顿号。

快速迭代与喋血中前行,美攻击核潜艇发展的早期

SSN-589天蝎号下水

而作为3号艇的新天蝎号,1968年5月在参加地中海的军事演习之后,在返回美国诺福克基地的途中。于22日沉没在大西洋的亚速尔群岛西南400海里的水域。艇上当时有99名船员,天蝎号核潜艇上到底发生了什么至今仍是个谜,较为靠谱的说法是设计建造质量缺陷。

快速迭代与喋血中前行,美攻击核潜艇发展的早期

长眠海底的天蝎号残骸艇首/尾

鲣鱼除了采用水滴线型外,还采用了一些列新技术包括开创了美国潜艇多层甲板和围壳舵的设计,高度HY-80钢的使用;采用了S5W紧凑型压水堆,体积小重量大,水下最高航速达到了28.3节。与此同时,建造费用仅4000万美元/艘,较鹦鹉螺号大幅下降。

II-2长尾鲨级:首款“猎杀”核潜艇

鲣鱼级攻击核潜艇虽然航速快,性能优异,但在设计上仍然延续着二战时期潜艇以攻击水面舰艇为首要任务的传统,在静音性能方面并未有突破,水声侦测设备也不符合攻击敌方潜艇的需求。而面对日益强大的苏联战略打击核潜艇的威胁,用攻击性核潜艇在对方基地门口或巡航区域,进行“猎杀”是相对靠谱的手段。

为此美国海军开始加紧研发全新的攻击型核潜艇,用来“猎杀”苏联的战略核潜艇。1957年在美海军阿利•艾伯特•伯克上将(对,伯克级驱逐舰就是以他命名!)的主持下,长尾鲨级技术指标落定,开始设计。

快速迭代与喋血中前行,美攻击核潜艇发展的早期

伯克上将,核动队的开创者,被时代周刊喻为美国新海神波塞冬!

首艇“长尾鲨”号于1960年7月在朴次茅斯海军造船厂下水,1961年8月服役。从1958年至1968年期间美国陆续建造并服役了14艘该级核潜艇。

长尾鲨级技术上也有许多创新,包括潜艇线型上的缩小的指挥台围壳、十字舵、单轴单桨,减振浮筏静音技术,艇艏球型声呐,计算机控制武器系统,远程反潜武器,这些技术很多都被美国核潜艇沿用。

快速迭代与喋血中前行,美攻击核潜艇发展的早期

艇艏声纳

II-2长尾鲨号:首艘沉没的核潜艇

1963年4月10日,长尾鲨号在美国东部科德角沿海330公里的大陆架边缘处做下潜300米的潜水试验时,沉入2300米深的海底,夺走了艇上160名船员的生命,造成潜艇史上一次最大的悲剧,这也是世界上第一艘失事的核潜艇。

快速迭代与喋血中前行,美攻击核潜艇发展的早期

SSN-593 长尾鲨号

后来调查结论称,可能是长尾鲨号的一根海水管道破裂,导致海水大量涌入舱内,一些电线被海水浸泡和冲刷后又影响了电气系统,从而使潜艇丧失动力,坐沉海底。由于主机舱内海水系统强度不够,造成耐压壳破坏,导致该艇横卧海底,艇员随艇同沉。

快速迭代与喋血中前行,美攻击核潜艇发展的早期

长尾鲨号残骸

调查显示,其根源可能是当时疯狂的美苏军备竞赛,建造时采用了较快速便捷的方式,牺牲了质量管理,最终造成了悲剧性的后果。

根据事故详细调查的结果,美国海军对长尾鲨级后续艇的设计都做了若干修正与强化,同时开始彻底检讨潜艇的建造流程、安全措施以及后勤保养,并做出了许多改进。

快速迭代与喋血中前行,美攻击核潜艇发展的早期

看看这核潜艇坟场,就知道当年老美多烧钱。

II-3鲟鱼级:长尾鲨改型,二代主力

鉴于苏联核潜艇力量的不断增强,美国海军为保证核潜艇的优势,针对“长尾鲨”号沉没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建造了第四代鲟鱼级攻击核潜艇,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提高储备浮力。

1963年8月10日,鲟鱼级首艇“鲟鱼”号在美国电船分公司开工建造,1966年2月26日下水,1967年3月3日服役,至1975年8月16日最后一艘“理查德•B•拉塞尔”号服役,历时12年共建造了37艘,平均造价为每艘7000万美元。

美国海军仅此鲟鱼一级,就比我们建国以来造的核潜艇加起来还多一倍,后来的洛杉矶级更是丧心病狂的建了62艘!客观的认识差距吧,少年!

快速迭代与喋血中前行,美攻击核潜艇发展的早期

鲟鱼级攻击核潜艇采用拉长的水滴型艇形,与前几级潜艇相似,但艇体比以往的攻击型潜艇大,达到了4460吨。

鲟鱼级可在北极冰下活动,为了有利于上浮时破冰,艇围壳结构进行了特别加强,围壳舵可转动90度折起,与冰面垂直以避免破冰上浮时将舵面损伤;艉舵为对称的“十”字舵配套单轴单桨,也是美国海军潜艇的传统特色。

快速迭代与喋血中前行,美攻击核潜艇发展的早期

鲟鱼级攻击核潜艇比以往的攻击型潜艇大,攻击能力增强,除了常规的MK48鱼雷外,后期改造后鲟鱼级具备发射战斧巡航导弹和AGM-84捕鲸叉反舰导弹的能力。

快速迭代与喋血中前行,美攻击核潜艇发展的早期

鲟鱼级的操纵和电子系统已经相当现代了。

鲟鱼级攻击核潜艇主要作为美国海军攻击核潜艇的继承和完善的一级,以及开启了大规模建造核潜艇的开端,为后续洛杉矶和俄亥俄级的建造做下了铺垫。

快速迭代与喋血中前行,美攻击核潜艇发展的早期

化剑为犁的鲟鱼号

洛杉矶级、海浪级、俄亥俄级更多故事待续...

衍生阅读:

红宝石设计局:苏俄红海军潜艇的摇篮

巡洋舰: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美帝霸权支柱:速看美战后航母发展

版权声明:

本文为空想者原创,攻城狮公会首发。

原创不易,转载请查看号内“转载须知”并留言申请!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