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炎炎,又是一年高考季,虽然在当今社会考试并不是年轻人出人头地的一种方法,但是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已经是祖祖辈辈心中所认可的方式。不管高考结果如何,在家人们的心中或多或少的认为只有参加过高考的人才是真正的长大成人,所以说这场考试更像是送给自己的一场成人礼。虽然说高考的好与不好并不会直接影响一个人的前途,但是却能够让人站在更高的平台上,得到更好的发展。

从经济方面分析,唐朝学子上京赶考究竟有多难?

在中国古代,人才筛选的方式也经历了很多的变化,最终也是以考试论学问的方式来选择人才。古时候的科举与当今的高考其实也有一些相似的地方,且不带有色眼镜看待科举,今天仅仅只是探究古代学子赴考的衣食住行花费问题,从经济方面分析,唐朝学子上京赶考究竟有多难?从社会生活的角度去了解一下古今学子赶考的共同与不同之处。

古今学子赶考区别

现在的高考学子们基本上都是住在家中,衣食住行都有家里的父母为他们操持,学子们只要一心顾好学习就行,所以说他们基本上是不用考虑经济上的问题。

但是在古代则不同,古代并没有像现在的科技这么发达,可以全国统一考试,核算成绩,在当时学子们寒窗苦读数十年,其中的辛酸不是现在可以想象到的。而且为了提高科考中举的可能性,很多人都会选择长途跋涉,不远万里去到京城考试,因为京城所给的名额更多,文化发展也更加的靠前,能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

古代交通极为不便,并不是像现在这样出门都可以坐车,当时他们要去京城,光是花费在路上的时间就得三年甚至更多,因而这一路上的衣食住行,以及抵达京城后各方面的花费问题都是最让人头疼的。

从经济方面分析,唐朝学子上京赶考究竟有多难?

唐朝学子面临的经济问题

通过唐朝学子,共同了解一下举子们赴京赶考的经济生活状况,或许能从中引发大家的深思,从中感受到当年学子们考试的不容易,以此来勉励当代的学子更加努力珍惜眼前的机会。

不论是现在还是在古代,经济花费也离不开衣食住行的问题,因此要探讨在经济发展状况空前繁荣的唐朝学子赶考的花费问题,同样也要围绕着四个方面来展开。

出行(交通费)花费

因为在唐朝赶考并不像我们如今这样,选择就近的考点参加考试就行了,为了获得更大的机会,那时候的学子们是需要去到离家千里的京城,所以一路上的车马劳顿,就是他们必须的一个经济花费。且不说旅途有多么坎坷,光是在路上花费的时间就够让人头疼的。

从经济方面分析,唐朝学子上京赶考究竟有多难?

唐朝的学子们在无论是离家出门应考的长途跋涉,还是抵达京城以后的寓居生活,都离不开坐骑,当然家庭条件好一点的会派马车和随从一路护送到京城,这只是个别的少数,多数人还是需要自行解决车马问题;如果是选择走水路,还需要向人租船渡河。

而在当时如果没有充足的经济能力,行动自由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所以说对家世一般的学子来说,出门在外行路的花费问题确实是一大难题。很多学子都会在赶考路上购买马匹,因为旅途遥远,甚至需要三番两次更换马匹,有的学子因为经济能力实在有限,甚至还会在市场上赊账换马,或者说是与人租赁马匹。

比如大中年间的进士王璘,因为身上的盘缠不够买下一匹马,便在市场租马去京师。虽然如此,仍然有很多人付不起马的租赁费用,只能选择骑驴或者单纯靠双脚游学,这样一来花在路上的时间更加漫长。

从经济方面分析,唐朝学子上京赶考究竟有多难?

除此以外,如果在路上碰到水路,还需要用额外的花费来支付租船费,虽然一路上困难重重,但是寒窗苦读数十载都是为了这一场科考,所以广大学子还是倾尽全力的。因此,当年的学子们奔波赶考,交通费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大开支。

居住花费

当时的学子们不论是在进京赶考的旅途之中,或者是去到外地向有地位的人投行卷,亦或者是寓居京城等待考试都少不了要住宿,总不能风餐露宿,所以住宿问题是很重要的,毕竟只有得到了良好的休息,才能有更好的精神面貌应考。

而在当时除非有亲戚朋友在京城,可以提供住宿以外,其他人要么住客栈,要不然就是租赁道观寺院,这些都是要花钱的。只是租道观寺院要比住在京城内的客栈花费的盘缠更少一些,而且环境也更加僻静清幽能更好的读书写字,所以这也是广大学子选择后两者的重要原因。

从经济方面分析,唐朝学子上京赶考究竟有多难?

而关于当时具体的租房费用问题,在《道藏》中也有些记载,说的是当时这位学子选择租赁道观居住,花费在500文左右,这还是租了比较偏僻的道观,设想如果住在繁华的京城之内,花费得有多大,可想而知当年进京赶考的住宿花费也是一笔庞大的支出。

饮食花费

以上两个都是出门在外所需的花费,更不用说吃饭问题和穿衣问题,这两个生存必须的温饱问题。在唐朝赶考的学子衣物一般都是由家里人提前缝制准备好的,但是大家也知道远赴京城,需要花费两三年的时间在路上,天气的变换,以及整日赶路的风吹雨淋难免衣服会有破损,而在当时读书人又最重视体面,所以购买衣物也是学子们日常的花费。

无论是路上还是抵达京师以后,学子们所需的柴米油盐酱醋茶都需要花钱来购买。而且京师的物价相对较高,很多学子为了节约更多的开支去进行更必要的活动,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但是出于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吃饭问题还是学子们的主要消费方向。

从经济方面分析,唐朝学子上京赶考究竟有多难?

除了基本的饮食以外,在唐朝这个文人墨客辈出的时代,总是少不了酒的身影,酒的存在让他们更能达到一种如痴如醉的状态,很多优秀的作品都是在这种时候产生的。因而,在那个特殊的时代,酒也成了赶考学子们必不可少的生活需求,无论是挑灯夜读还是排解心中的苦闷情绪都少不了酒的陪伴。而也正因为酒的广泛用途,因此很多贫穷的学子就算赊账或者典当物品也会去消费,所以酒也是学子们的一大消费来源。

活动花费

当然,除了以上提及的衣食住行的问题外,到达京城后还有很多的活动等待他们,读书会友或者是社交等等,都是另外的消费。书纸笔墨是必须品且不说,让学子们最费心费神的还要属交际的费用。

因为在唐朝时期科举考试还不是那么的严格,不仅看中举子们的卷面成绩还很重视整个人平常的声望,因此当时的考生学习们都非常热衷社会交往,广泛交友,以便受到有名之士的赏识,更好的帮助他们实现科举愿望。

从经济方面分析,唐朝学子上京赶考究竟有多难?

而这些人多半都属于那个时代的上流人士,想要获得他们的注视,免不了花重金购买礼物进行馈赠,虽然在现在看来非常不耻,但出于当时的社会状况,也是没办法的办法了。所以礼尚往来的社会交往也成了当时赶考的一项大花费。

总结语

通过以上问题的分析,不难看出,古代学子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家庭条件,就连读书的经济问题都解决不了,他们上京赶考更是难上加难。

如今我们身处的社会,再去反观从前学子们的赶考经历,赶考消费,不得不庆幸我们生在了一个好的时代。当时的学子真的太过艰辛,不仅要苦心读书,还要花出额外的精力、金钱去考虑其他的问题,兼顾到的实在太多了。所以说,如今我们的条件这么好,在这个人人都有机会的时代,我们现在的考生们则更加应该好好学习,放平心态,要相信所付出的努力一定会收获相应的回报的,加油!

参考资料:

《道藏》

《太平广记》

《唐代举子可靠生活》刘琴丽 著

【抄袭必究,欢迎关注、评论、点赞、转发,每天更新精彩有趣的历史知识,您的认可是我最大的动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