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这篇文章并非是给国产OS泼冷水,在微软和英特尔联盟大行其道之时,我们对系统和芯片也是期盼至极,可光是期盼并不足以解决问题,否则关注我的朋友应该已经超过10万了!最近有关华为麒麟OS的消息吸引了很多网友的关注,今天我们就聊一聊如果华为做OS能否成功。


国产移动操作系统的命门在于需求而非技术,即使是华为

一、消失的移动系统

首先我们回忆一下移动操作系统的发展,我们最熟悉的莫过于诺基亚的塞班系统,微软的WP系统,还有三星的Bada系统!诺基亚曾经是手机界当之无愧的霸主,塞班系统的用户数量、应用数量、开发者数量都是业界第一,可是自从2007年苹果的IOS和谷歌的安卓系统推出之后,迅速席卷了手机市场,最后诺基亚被希望创造三足鼎立局面的微软给收购了,诺基亚的强悍硬件加上微软在WP系统上的积累,软硬件一体的整机,体验不该输于IOS和安卓吧!可是消费者偏偏就不买账,国内的消费者应该能忘不了当时微信QQ支付宝用不了的苦恼,就像买了辆新款特斯拉却充不上电一样尴尬。那么WP系统败于生态系统的不完善,这个生态系统的关键在于使用者和开发者的需求,WP是一种恶性循环,而安卓和IOS是一种良性循环,最后遵循了一种路径依赖法则,直接把其他对手给踢出局。诺基亚对手机的理解还停留在通讯层面,虽然手机的核心功能是打电话和上网,可是根据这两个基本特性发展出来的网上购物和王者荣耀成了更多人的标配,而诺基亚并没有看到这一趋势,所以塞班系统应用注重的功能而非体验,虽然它没做错什么,可是它还是输了。

三星做手机历史也很久,最早可追溯至1988年,所以三星对手机的理解比国内厂商的理解应该会更深刻,当看到移动系统风云际会的大变革出现后,三星也参与到竞争之中,于2009年推出了Bada系统,但是其占有率从未超过3%,后被整合入Tizen系统,不过到2013年底,三星已经基本放弃了对自主移动系统的追求,全面转向安卓阵营,虽然也尝试过WP,最后也不了了之了。

二、自主移动操作系统的呼声

国产移动操作系统的命门在于需求而非技术,即使是华为

随着美国对中国高科技企业中兴通讯的制裁消息传出,国产移动操作系统的呼声再度高涨,其中以华为麒麟OS最高,那么我们现在来分析一下中国研发实力最强全球化最成功的华为来做OS的机会到底有多大,虽然海思麒麟在最开始的质疑声中蹒跚前行,但现在海思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那么暂且称为麒麟OS的移动操作系统能否复制麒麟芯片的成功,被开发者与使用者接受呢?

移动操作系统的应用软件与手机硬件之间的桥梁,以安卓为例,该平台由操作系统、中间件、用户界面和应用软件组成(这些名词目前对我而言还很深奥),而用户能接触到的部分叫做用户界面,通过用户界面来操作应用程序是目前最主流的方式了,那么下面就是问题的关键,应用程序是怎么来的?开发者开发的,开发者为什么开发?因为用户需要,那么用户为什么需要呢?用户真的需要除了安卓和苹果之外的另一个OS吗?安卓的崛起是因为IOS不开放,只给苹果自家的设备使用,安卓通过免费授权的方式整合了其他几乎所有的硬件厂商,现在用户的使用习惯养成了,应用程序开发的也比较完善成熟了,生态已经建立起来了,这个时候,用户和开发者还需要一个新的OS吗?

华为荣耀总裁赵明在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上也曾表示:“这是一个能力和需求的问题”。华为有没有能力去满足开发者和用户对新OS的需求是一个问题,开发者和用户对华为开发新OS是否有需求是另外一个问题。这个世界无数次的先例证明,大幅领先于时代的作品都是无法被当时的用户接受的,不管这个作品是音乐、艺术、思想,还是现实的硬件产品,都是如此。如果需要改变开发者尤其是用户的习惯,必然需要重大的非你不可的理由才能支撑这种改变。那么华为跟三星甚至微软相比,是否有能力诞生这种高一个层次的突破呢?虽然任正非也声称华为进入了无人领航的“无人区”,但这种无人区首先是通讯行业的无人区,不是用户体验感受的“无人区”,其次无人区意味着华为本身也是一头雾水,那么凭什么力量去支撑起一个新OS呢?何况在有三星和苹果领航的手机行业,华为在全球市场还无法完成超越,在陌生的OS领域,怕也是有去无回,因为这不是一个华为能力的问题,而是用户需求的问题,站在更高的角度来说,这是一个华为有没有能力升级用户需求的能力,到2018年5月1日,到今天,我相信华为没有升级用户需求的能力!

所以国产移动操作系统的命门在于需求而非技术,即使是华为!

欢迎关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