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树国民财富观

近期一直在思考为何国人在投资领域的基本常识都没有。

却还纷纷喜欢通过投资去赚点“大钱”。

这二天终于想明白了。

原来,国民财富观压根就是错误的。

一、历史的车轮

在21世纪以前,即便90年代,国民的愚昧和开化程度,大抵和现在的非洲国家没有太大区别。

注意,这里说的国民不是当时报纸和电视中的“国民”。

这里说的是你的父母及他们的邻居和分散在全国各地各个单位辛劳上班的国民。

这些国民的面孔可能是攀钢的一名工人、重庆綦江县政府的一名干部、铁道部太原路局晋中分局的列车员、中建八局某工地的一名工程师、北京四中的一名人民教师.、或是刚刚起步阶段的海南六君子手下一名房产销售......

那时大家都差不多的,工资一样,一个大区域物价一样,衣食住行水平一样,没有人开着跑车在你面前狠踩油门,也没有人挎着LV包包喷着Chanel 5号香水露着香肩美腿走着猫步刺激你的嗅觉和视觉神经。

人们生活开销如有盈余的,大抵是喜欢存在银行的。

看着存折里的数字一年比一年多,幸福感满满。

那时人们是没有投资这个概念的。

那时人们对于财富的理解基本为0。

到了21世纪,在2000年的时候,人们开始发现了一点点不对劲。

人们逐渐看到马云的创业成功,人们逐渐听说贪官收一次礼是普通人一辈子的财富,人们逐渐明白了万恶的资本可以享受到“电视”中自己想都不敢想的美女,人们逐渐发现马路上的奥迪宝马奔驰开始多了起来.......

但是这时候,绝大多数人还是没有觉醒,依然勤勤恳恳。

再一个十年,到了2010年,互联网普及,几乎全部国民都醒悟过来。

明白了几个道理:

原来,“先进”、“劳模”、“优秀”这些都没什么卵用。

原来,拥有更多的金钱,这个世界才会对你加以善意。

原来,企业家和投资家才能赚到“大钱”。

于是,2010年到现在,全民创业和各种投资理财业务飞速发展。

有的凭借一点点初始资金靠着营销策略拉到了雄厚资本,有的去开了股票账户、有的啥都不干只贷款炒房,有的玩起了邮票,有的听了几堂课干起了传销直销,有的嫌这些不够刺激干脆做期货做原油做贵金属........

不论哪种,都是一个国民追求财富的体现。

而你只要有需求,就会有相关的业务为你而生。

有的人想靠掘金矿赚钱,有的人靠卖铲子赚钱,有的人靠编造一个金矿梦赚钱。

此时此刻,绝大多数国民的财富观念进入了财富1.0阶段。

这是国家经济这三十年来集中爆发的结果。

这是历史的车轮。

二、毁旧观

这里需要先提一个血汗钱的概念。

什么是血汗钱?

就是你通过脑力及体力在工作岗位上获得的钱。

比如搬砖工一天120—200元的工时费,比如工程师码农财务人员寒窗苦读所学技术对应的绩效,比如公务猿动用脑细胞思考如何管理协调对应的月薪,比如小商贩早出晚归给大家售卖烤串所得的收益......

这些,都叫血汗钱。

重树国民财富观

重树国民财富观

之前提过一个观念。

这个世界,收益的排行是这样的:

权力>风险>资产>管理>技术>劳力

血汗钱普遍集中于管理、技术和劳力岗位。

收益回报从年薪3w到30w不等,但很难再高了。

很难再高的原因是一旦再高,市场竞争机制作用立马生效。

你开一个煎饼摊,生意好到爆,一年赚50万,第二年你会发现你旁边开满了更好吃的煎饼摊和炸饼摊、烤饼摊、灌饼摊和你抢生意。

你清华建筑设计毕业,你去了国内最好的设计院,一年拿100w,第二年就会发现,全国高等院校都在建筑学这个专业大扩招,高考填报志愿所有人都填建筑学,五年后,他们毕业应聘你们设计院只要30万就行。

所以,绝大多数人参与的管理、技术和劳力岗位是有瓶颈的,收益最高也就是这样,别管你是清华毕业做设计还是小学文化做煎饼。

说白了,赚的都是低门槛血汗钱。

那什么可以赚取超额回报?

答案是创业和投资。

这个观念,是绝大多数国民已认知领域。

都属于财富观1.0的认知范畴。

现在的年轻人对财富的认识,也仅仅停留在财富观1.0阶段。

一提到创业成功者,哦,他有超前眼光,还有点背景。

一提到靠炒股发家的,哦,他有天赋,学不来。

一提到炒房发家的,哦,他也就十年借钱前在北京上海多买了几套房。

......

如果你这样想。

全错。

对财富观念的理解全错,1.0。

很简单的例子是,把现在的你放到1995年抢在马云前面做淘宝,即便你知道全套思路,你确定能做成今天的规模么?

更大可能的结果是你去找孙正义,没说两句,他就有事走了。

三、重树财富观

正确的财富观对于财富获得的认识是:

超额回报=历史机遇(宏观趋势)+思维(眼界格局)+选对方向的大量付出

很多人总认为获得财富主要靠前二者。

实际,获得超额回报这三样一样不能少。

其中,最重要的是选对方向的大量付出。

选对方面的大量付出中,最重要的是大量付出。

想挣别人的血汗钱,就得比别人付出更多血汗。

这个理论上是常识。

但为何人们往往最容易忽视?

我思考了一段时间才明白了。

答案是:

一个方面,没迈出那一步,没去参与到获取财富的过程中,一个人压根连需要面对什么都不知道,自然不知道需要哪些付出,总以为是因为历史的机遇和有战略眼光选对了方向直接导致了超额回报。

另一个原因,是没人告诉你!

企业家没人告诉你他创业初期为了拉投资坐着公交车跑遍上海北京的每一个角落每天吃盒饭泡面,没人告诉你为了给一个科长送礼,在门口等了半个月才见到人,为了给员工发工资,把自己唯一的住房卖了。

股神们也不会告诉你他刚炒股时把房子首付亏掉女友跟老王跑了自己在廉租房抱着几十本书对应股票走势认真研究的辛酸。

炒房者更不会和你说当年他为了借钱把通讯录里每一个亲朋好友的电话都打了个遍,32家银行每家的信用卡都要办,每个月还几万房贷三年舍不得买一件新衣服,被债主泼油漆,白天上班努力工作不能被裁员,晚上周末还得摆地摊多赚一点争取早日还钱。

当然,以上这些还不包括,背负家人对你期望、亲戚好友对你的不理解以及鄙夷、女儿看中的一个高品质洋娃娃却舍不得买、妻子为了帮你省钱每天上下班挤公交地铁,还有对未来的巨大不确定性。

这些内容,超额财富获取者,统统不会跟你提。

能跟你提的,只有当年他的战略眼光,顺便谦虚的说一句主要还是靠历史机遇。

然后天真的萌新们信以为真,纷纷开始在战略上思考方向。

思考了几年,发现自己的社会阶层越来越低,工地的钢筋工焊工以及卖煎饼的都比自己赚得多。

这个社会现象也很好解释。

因为钢筋工焊工以及卖煎饼的小商贩,他们付出的是真正的血汗。

工地辛苦不介绍了

如果你做煎饼摊,大概早起四点起床和面装车,六点前要占据摊位开始动工,然后站到晚上十点收摊,不分严寒酷暑。

而广大大学生毕业后什么状态呢?

朝九晚五打卡上班,晚上周末聚会电影、把妹吃鸡、知乎抖音。

战略眼光没有,血汗也没付出多少,自然社会阶层越来越低。

在重树国民财富观中,我们提倡付出,我们提倡老古人的智慧天道酬勤。

我们提倡:

想挣别人的血汗钱,就得比别人付出更多血汗。

四、股市和楼市

上一个章节解读了正确务实的财富观。

我们把这篇文章放到了【星云目录】中【开元篇】第四篇的位置。

其实这篇也算是底层规律。

具体到股市和房产投资,也要再细化一下,你该做什么才符合正确的财富观。

炒房

这二十年来,楼市造就了无数千万级富翁。

多数人喜欢用一句“眼光超前”来概括这类型选手。

其实,“眼光超前”只是炒房者非常普通的一个属性。

炒房依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这个复杂的系统远远不止一个“我看房价还要涨”这么简单定性类型的判断。

从上世纪80年代,日报就发声,认为房价过高,需要大力调控。

哦,当时上海北京最好最贵的房子,2300元/平。

在这么长的时间跨度,每过两年都要来次房产调控和宣传利空。

面对官方发言,没有一个系统性的深入分析和身体力行的调研,根本无法做到非常坚定持仓不动十年。

更何况还在这期间不断借钱加仓。

其次,炒房在过去十年面对的技术性难题也非常多。

比如:

一个政府刚刚公布了规划的区域,按规划上说,代表城市未来,但一开盘房价就已和老城区核心地段价位相同或更高,你买不买?

住宅限购后,公寓和商铺依然可以买,而且看起来更划算,想象力更高,你买不买?

你老家的县城或者三线城市的房子最近也在涨,你买不买?

答案告诉你,如果你买了,全部要亏。

原理这里不分析。

但这都需要深入调研和清晰的逻辑才能避开的房产投资巨坑。

你可能已经觉得炒房没那么简单,too young,上述所有依然不是炒房的核心难点。

炒房的核心难点在于:

资金和资产的管控能力。

很多屌丝是没怎么听过这个词了,当然也不会理解。

市面上的理财书籍也没有这方面的介绍。

但是,这是一门非常关键的学问。

其中涉及初期资本的获得与借贷、如何最大程度的扩大自己的资产负债率、如何过桥、如何低成本借款、资金的分层、资产的优化配置、截断再抵押等一系列实用技术和窍门。

理解不了对吧?你可能还认为负债多全部是坏事对吧?

这里点到为止。

说这些,只是让你明白:

炒房暴富是一个体系,远不止你想那么简单。

股市

写到这里,对于这个公众号的读者来说。

终于回到了正题。

绝大多数来炒股的总认为,自己看看图形分析一下,ok,就可以找到十倍牛股,或者明天短线大阳的股。

如果你没选出来,大概是因为“技术不到水平不够导致的”。

继续努力修炼技术。

如果这么想的话,方向错了一大半。

举个栗子:

去年新能源板块备受关注,也来了一波行情,绝大多数人认为这是一个万亿级别市场,将来很有潜力(当时我也这么认为,亏了一波)。

然后多数人会根据图形选个股重仓。

但到了现在,实际情况是怎样?

2017年新能源锂电行业国家补贴了650亿,2017年整个锂电池行业利润还不到600亿,2018年开始,国家还要减少该行业的补贴。

意味着,如果国家不补贴,全国锂电池行业是亏损的。

这种情况,这个行业哪怕将来再有潜力,但是近期也涨不了。

于是当时做这个板块的基本都亏(几乎所有该行业股票在炒作一波后都在跌)。

这和你的技术有关系么。

你缺少的是下功夫去深入调研。

亏钱是因为信息量不足导致做出错误的判断。

再来举个例子。

很多人关注茅台,看着图形思考什么是高位什么是低位。

觉得高了就先出来,低了再买进是不错的方案。

这么操作对茅台来说虽然没错。

但是时间节点很难把握。

时间节点对于茅台这样的公司其实非常好分析。

销售压根就不是问题,关键在于产量和售价。

茅台只要能扩大产量和提价,业绩就会一直提升。

那么你来分析茅台的未来,只需要看两点。

一个是将来有没有扩产计划,一个是有没有提价计划。

这两点都有,就买,如果一项都没有,那它的业绩注定和往期相同。

这些依然和图形关系不是非常大,需要你努力去研究。

你可能想知道,有没有只看图形就能在股市里赚大钱的技术高手。

答案是,有。

群里的狼兄就是纯图形玩家,水平很高。

水平高到通过一个板块的妖股分时图走势分析出另一个板块妖股是否可以买入,通过图形提前判断出大盘的系统性风险基本都准,买入的股基本没过多久都会涨,空仓后基本都会大跌。

但是他是如何做到的呢?

也一定经历过亏损、思考琢磨、每天研究很多股的走势,最后悟出了只根据图形就能判断精准的独门绝技,当然这还需要很高的天赋和对风险的深刻理解。

依然是系统性思维的体现。

这种系统性的搭建过程绝对是一个天赋+体力+吃亏+思考过程的结果。

总结一下,即便是动动手指就有超额回报的股市高手,看起来风轻云淡,实际背后的付出依然很大,只是过程你没看到,你只看到了一个结果——他买入股票并赚了很多钱,至于过程,他不会跟你说的,就算说了,你下次也复制不出来,变量太多。

所以很多年轻人都热爱炒股,想通过股市来赚钱,属于一种不想工作只想不付出就赚取财富的逃避心理。

真正股市赚钱的人要看多少公司研报、财报你知道么?

真正股市赚钱的人要实地走访多少次上市公司你知道么?

真正股市赚钱的人要分析上下游产业链宏观政策你知道么?

真正股市赚钱的人每天要盯着图形脑子高速运转多久你知道么?

真正股市赚钱的人的背景和朋友里都有谁你知道么?

以上,本质还是财富观的不成熟,总以为天下有风轻云淡啥都不用干看准一个方向或者拥有战略眼光就能赚大钱的好事。

最后,本文的核心观点只有一个,那就是:

不论炒股、炒房或是其他行业,积累超额财富。

想挣别人的血汗钱,就得比别人付出更多血汗。

(别忘了,在股市里,即便付出了更多血汗,你也不一定有一丁点回报。)

最后,本文转载于公众号【Panda潜融】。

喜欢的话可以搜索。

如果需要转载本文,不需声明,就说是你写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