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清军胸前有的是“兵”字,有的是“勇”字?虽一字之差,地位却天壤之别。

1601年,努尔哈赤将其部分为了四旗。1615年,又将其扩建为八旗。这就是八旗制度的雏形。1616年,努尔哈赤称汗自立,建后金国。当时所谓的八旗制度,就是军政合一、兵民合一。旗民以兵为业,世代为兵,这无疑成为了清朝军事之核心。

后来,这套制度经过不断的发展,成为了一套成熟的、管理有效的、等级分明的兵制。他们不仅有统一的装扮,而且还有统一的训练方法。可是,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一个细节:有一些清兵的服装是“兵”字,有一些则是“勇”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呢?又有什么重要的含义吗?下面请跟随小编的步伐,一起去一探究竟吧。

为何清军胸前有的是兵字有的是勇字?虽一字之差,地位却天壤之别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兵”。制服上有“兵”字的是清朝的正规军,也就是八旗军或者是绿营军。其中,八旗兵是由满人组成的军队,他们一般负责都城的安全,而且八旗兵是世兵制,是在16岁以上的八旗男性子弟中挑选的。绿营兵则是由汉人组成的,因为清朝的统治者是满人,所以绿营兵主要负责驻守地方。

现如今,我国拍摄的电视剧中,大部分出现的都是绿营军,因为他们的人数比八旗军多太多了。虽然绿营军和八旗军都是正规军,但是他们两者之间的待遇却相差太多了。但是没办法,谁让八旗军是满人呢?

为何清军胸前有的是兵字有的是勇字?虽一字之差,地位却天壤之别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下,制服上有“勇”字的士兵。他们其实就是现如今的民兵,或者说是民间的预备役。“勇”的历史必须从太平天国时期开始说起,当时清朝政府因为兵力不足,所以只能从民间组建军队。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曾国藩领导的湘军。他们的军饷是由当地财政拨款的。虽然待遇比不上亲生的八旗军,但还算是一个铁饭碗。

为何清军胸前有的是兵字有的是勇字?虽一字之差,地位却天壤之别

这些有“勇”字的士兵,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不听从皇帝的指派,只服从直属长官的命令。这其实就为清朝的覆灭,埋下了伏笔。因为这就意味着,皇帝已经开始不再独自一人掌握天下兵权了。

为何清军胸前有的是兵字有的是勇字?虽一字之差,地位却天壤之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