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英国女商人在网上分享了一段关于丝巾的往事:

21岁生日那天,母亲送给她一条爱马仕Les Clés(“钥匙”系列)作为成人礼。

毁了一条爱马仕,她才开始了解丝绸的知识

后来她搬到日本工作,某天吃铁板烧不小心把酱汁洒了上去。一时间找不到干洗店,便想当然地把丝巾泡在水里放了一晚上。

第二天醒来一看,污渍确实变淡了,但丝巾本身褪色地很严重,出现多处深浅不一的色块,看起来非常糟糕。

这么有纪念意义的礼物被自己毁了,她伤心不已。幸好一位日本同事提醒:有一项给丝巾压褶的售后服务,或许能挽救一下。

寄回巴黎总部处理的过程消耗了几个月时间和超过100欧元的费用,但结果是值得的:褪色痕迹不再显眼了,丝巾拥有了新的形态和生命力。

毁了一条爱马仕,她才开始了解丝绸的知识

©Coulda Woulda Shoulda

这段“失而复得”的经历之后,设计师开始检讨:

一方面,自己太粗心大意,吃饭时竟忘记把丝巾收起来放好。

另一方面,因为不了解相关知识而造成破坏,这对于作品背后的设计者、手工艺人以及送礼物的母亲,都是不尊重的。

在那之后,她的一切真丝衣物都必须干洗。为保持褶皱的形状,只用原装的、附有无酸纸的圆形包装盒存放丝巾(避免腐蚀),像照片中这样竖立盘绕,而不是折叠。

毁了一条爱马仕,她才开始了解丝绸的知识

©Coulda Woulda Shoulda

的确,好东西是值得被这样对待的。从吐丝的桑蚕,辛劳的织工,染色、穿针引线的师傅,到一件精致的真丝制品,整个过程凝聚了无数人的智慧和心血。

就连让丝巾“起死回生”的褶皱,也饱含着对面料的敬意。

在巴黎有一家名为“洛尼翁(Lognon)”的工坊,两百多年来只为欧洲顶级奢侈品牌做面料压褶这一件事。

毁了一条爱马仕,她才开始了解丝绸的知识

在这里,把面料放在两片用特制硬纸板做成的模具之间,通过85-100°C高温蒸汽定型1-1.5小时后静置24小时以上,让模具和面料冷却的压褶工艺,已经传到了家族第四代。

毁了一条爱马仕,她才开始了解丝绸的知识

看似简单的技术,却找不出第二家能与之相提并论。

因为丝绸、皮革、雪纺、丝绒等等深受大牌工坊青睐的面料都非常娇贵,每个步骤的时间、温度、力道稍有不妥,便会令效果大打折扣,造成浪费。

毁了一条爱马仕,她才开始了解丝绸的知识

架子上存放着的3000多款各式各样模具也是几代人创造力的宝贵结晶。

还有一种在日常服装中很少出现的褶皱工艺叫“打条”。

它与压褶的区别在于:不是通过高温定型,而是用特种设备一条一条地车出来,每一条褶都有明显的缝纫线。

毁了一条爱马仕,她才开始了解丝绸的知识

比如这种立体塔克褶,它的做法是只固定褶两端的根部,中间段自然扭转。出来的效果明确而规律,成型后又显得随意自然。

总之,无论压褶还是打条,丝绸褶皱的制作都需要特殊设备以及专业技术人员才能完成。把面料交给服务商处理的过程,又会耗费大量时间。

毁了一条爱马仕,她才开始了解丝绸的知识

光影变幻下的明暗错落

毁了一条爱马仕,她才开始了解丝绸的知识

毁了一条爱马仕,她才开始了解丝绸的知识

肆意舞动的生命力

若不是有人坚守这些成本高昂的工艺,女商人便会失去一件不可替代的礼物,我们也会错过这种珍贵面料带来的许多美好。

丝绸的意义向来不止于实用价值,它更是艺术的表达,是情感的寄托。了解与爱护,便是对它最大的尊重。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