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相信此次未来论坛的举办,将从科研到技术转化,再到产业应用与城市发展等方方面面,给深圳科技创新带来新的启迪,也希望未来论坛积极发挥桥梁纽带的作用,多组织各类活动,推荐深圳让全球各类人才了解深圳,热爱深圳,来深圳创新创业。在此背景下,深圳将坚持“创新只有第一,没有第二”的忧患意识,持续完善“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近期, 2019年未来论坛·深圳技术峰会召开。

深圳市副市长王立新在峰会上宣布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如“施行人才税收优惠,45万的个税,政府帮交30万” “科研资金要比5年前增5倍” “每年拿出1/3的财政科研资金用于基础研究,今年会超过40个亿”等等。

深圳表达了满满的诚意,也再次让外界见识到何为“深圳速度”!连马化腾都直言“很激动”!

在中美贸易战的大背景下, 深圳的这次表态意味深长,又传递出哪些信号?喔做了四点解读。

夺取竞争的制高点

这次深圳技术峰会的举办地是深圳的南山区,它是深圳市高新技术企业的聚集地。

肥沃的科技土壤生长出号称“最牛街道”——深圳南山区粤海街道。仅这一条街道就孵化了87家上市公司。

深圳的高新技术发展水平可见一斑。而背后则是深圳坚持把创新作为城市发展主导战略,始终保持对科研的大手笔投入。

毫无疑问,当今的世界正在进入一个拼核心竞争力、拼核心科技的阶段。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让很多人在当前的中美贸易战有了更深切的体会。中美之争实际是对高科技的竞争。

谁能夺得科技的制高点,谁就能在企业竞争、城市竞争、国家竞争中拔得头筹。深圳这一招,妙!

为了人才,拼了!

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

近几年全国各地打响了人才大战,人才争夺已成为城市竞争的新形式。而深圳始终走在人才争夺战的前列。

这几天,王立新的这句话“45万个税,政府帮交30万”在网上刷屏。网友惊呼:为了“抢人”,深圳真是拼了!

实际上,深圳对人才一向极度慷慨,拿出真金白银引进人才。高喊“来了就是深圳人”,吸引了无数年轻人南飞。

从上世纪90年代起,深圳就开始用优厚的政策吸引人。1997年启动每年接受万名毕业生工程,1999年起重点引进各类学科的带头人,2002年的人才居住证制度,2008年的1+6高层次人才政策……

再到如今政府施行人才税收优惠,政策力度足够大,也颇有企业用人,政府买单的架势。不害怕科学家富起来,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才有希望。

让城市赢在人才上,人才赢在政策起跑线上!深圳,够牛!

板凳冷,也要坐

王立新还有句让人印象深刻的话:今天我们有必要重提那句口号,就是“学好数理化,打遍天下都不怕”。

而深圳计划每年拿出1/3的财政科研资金,超过40亿用于基础研究,可谓大手笔。

重视基础研究,这同样可以在任正非近期的采访中找到影子。在这场不断升级的中美贸易战中,任正非对国家基础研究、基础教育的焦虑愈加强烈。他坦言:

中美贸易的根本问题还是科技教育水平,国家一定要开放,才有未来。

我关心教育不是关心华为,是关心我们国家。没有从一层层的基础教育抓起,我们国家就不可能在世界这个地方竞争。国家的未来就是教育。

根深叶茂,越到了最顶端的pk,基础研究的重要性越得到凸显。而事实上,华为“备胎转正”的海思集团之所以能在技术上有所突破,也来自于大量的基础理论。

风物长宜放眼量。近年来,深圳实现一个重大的转变就是建设一大批基础研究机构,鼓励更多人在冷板凳上做基础理论,够有远见!

深圳速度的背后

就在5月21日,任正非接受国内多家媒体采访谈到“国际人才个税高”。

仅仅过去4天,深圳市便首次公开宣布了具体执行优惠力度,堪称“深圳速度”。(财政部、税务总局对于粤港澳大湾区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3月已公布。)

深圳之所以能成为改革的前沿阵地,成为民营经济成长的沃土,这显然离不开当地政府的支持。

早期的万科王石、华为任正非、平安马明哲,现在的腾讯马化腾、华大基因汪建、大疆汪滔等等,他们创业都是在不同时期得到深圳市各方面的支持。

栽下梧桐树,自有凤凰来。当年的小渔村深圳之所以能一跃发展成为如今的“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之一,也受益于城市的整体营商环境。

放水养鱼,水大鱼才大。深圳下了一盘大棋!

深圳副市长:今天有必要重提“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以下是深圳副市长王立新的演讲正文,略有删减。

今天在南海之滨,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科学家和国内外极具影响力的企业家、投资家齐聚深圳。我在这里要特别感谢张磊主席接受马化腾主席的建议把论坛放在深圳。

深圳今年40岁。已经从一个边陲的农业县成为一座现代化国际化的大都市。深圳是一座充满魅力、充满活力、充满动力、充满创新力的城市。

每个人来到这里都会感觉浑身有使不完的劲,都会感觉自己变年轻了。我想这也是张磊主席说马化腾主席举贤不避亲,我说未来论坛技术峰会放在深圳,没有选错地方。

深圳始终把创新和人才作为城市的主导战略。

近年来,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人才政策,吸引了来自海内外的各路英豪、各路英才。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了源头活水。

在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兴产业的带动下,2018年深圳的研发投入占到GDP的比重已经达到4.2%。相当于以色列的水平。PCT国际专利的申请量在全国大中城市中已经是15连冠。

所以,深圳涌现出这样多的创新型企业,绝不是偶然的,而是靠长期的积累,靠我们的科学家、研究人员一个课题一个课题的研究、一个山头一个山头的攻关,一个专利一个专利的申请,而累积起来的。

去年我们战略性新产业的增加值增长率达到两位数。

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000家以上,全市的高新企业已经达到1.44万家,居全国第二位(2018年深圳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新增3185家,总量达14415家、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二)。

同时,我们获批了全国首批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

我们建设了一大批的基础研究机构,这也是深圳作为一个地方政府在近年来实现的一个重大的转变。

大家知道过去深圳以“四个90%”而著称:“90%以上研发人员集中在企业、90%以上研发资金来源于企业、90%以上研发机构设立在企业、90%以上职务发明专利来自于企业。”

那么,政府主要支持成果的产业化、产业的发展,我们比较少地投入到基础研究。

现在这个政策已经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我们每年拿出1/3的财政科研资金用于基础研究。今年我们在基础研究方面会超过40个亿。

(2019年,深圳科技研发资金预算规模123亿元,比5年前增加了84.13亿元,增长了500%,其中基础研究安排45.36亿元,占科技研发资金比重36.87%。今年1月至3月,深圳继续保持科技支出力度,市财政科技累计支出82.33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98%。)

我们这两年相继成立了两个省实验室,一个是鹏程实验室从事网络空间信息研究,一个是深圳湾实验室从事生命信息和生物制药研究。

成立数10个诺贝尔奖、菲尔兹奖、图灵奖得主领衔的实验室,成立了13个基础研究机构。

那么,我们希望这一系列的基础研究机构的成立能吸引一大批全球的科学家和年轻的科技人员来到深圳来从事基础研究,来补齐我们创新链的短板。

大家从最近的形势也看到基础研究对深圳、对中国是非常非常的重要!

我们过去讲80年代上大学的时候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后来我们对这个说法表示怀疑,认为孩子还是应该让他去学经济学、学金融、学设计,让他快乐,让他离钱更近一点,认为离钱更近一定会赚到更多的钱!

那么今天我们有必要重提那句口号,就是:“学好数理化,打遍天下都不怕”。

当前,深圳正按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的新定位。全面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快建设竞争力影响力卓著的创新引领型全球城市。

在此背景下,深圳将坚持“创新只有第一,没有第二”的忧患意识,持续完善“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我们今天看到:一项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非常重要。固然重要,但是创新的生态链更加重要。

就是当你解决了某一个核心技术,某一个关键零部件的时候,你并不具备产业的安全性,你并不具备完全独立自主的能力,你需要在整个创新生态链上要补齐所有的链条,你才真正具有世界的竞争力,才能真正具有世界的话语权,也才能真正地造福人类。

我们要抢抓粤港大湾区建设的重大机遇,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创意之都。

大家知道,粤港澳大湾区旨在建立世界级的城市群,加强城市间的互联互通,使各种生产要素,创新要素能够自由地流动。

粤港大湾区,我认为最重要的定位就是要打造成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我们看到中央对这个定位支持力度非常大,刚刚出台的一个政策对海内外的人才进行15%所得税的优惠,这个政策是真金白银的!

我们地方政府,深圳会代这类人才来补齐税收。所以这样的力度,学成一定要归来!因为税收便宜啊。

我们昨天晚上还有研究这个事情,你100万薪,本来要缴45万的税,现在只要缴15万的税,你一下子多了30万,家里面的人很高兴,所以你的日子也会更好过。

未来论坛作为中国首个推动基础科学发展的民间科学公益组织,对外拓展了中国科学技术面向世界沟通交流合作的渠道。对内链接起了中国一南一北两大科学和科技中心城市。

相信此次未来论坛的举办,将从科研到技术转化,再到产业应用与城市发展等方方面面,给深圳科技创新带来新的启迪,也希望未来论坛积极发挥桥梁纽带的作用,多组织各类活动,推荐深圳让全球各类人才了解深圳,热爱深圳,来深圳创新创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