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公立小学教师,小杨老师的讲台旁边常常放着一个盒子,盒子里面是一堆孩子们特别喜欢的故事书,比如《石头汤》、《年的故事》、《好饿好饿的毛毛虫》等等。

每次上课孩子们学得昏头涨脑的时候,小杨老师的手就放进盒子里开始摸书,那个时候他们的眼睛就会发亮…

没有哪个孩子不喜欢听故事!而小杨常常做的是,除了听故事,还让他们写故事…一起来看看吧!

怎么写?一提到写作文很多孩子就头大,然而我有一个秘密武器——故事地图!它像地图一样,把故事中的细枝末节一个个连接起来。

故事地图的结构非常清晰明了。

在美国小学,我们常常用它来打草稿、或是演讲的时候作为草稿,把骨架勾勒出来,讲故事就轻松了。

我们可以用这个故事地图来帮助孩子讲故事。来看看它是什么样的思路吧!

故事构思泡泡图

在英文写作的构思中我们常常用到5W法,可以用于构思我们的作文——

中文写作中孩子们也可以用到同样的思路:

有了这个地图,孩子们可以作为一个故事的基本元素,为后面丰富的故事情节打好基础。

故事地图

想好了5W以后,我们可以正式开始我们的故事地图了!故事地图的基本构成如下:

1. 标题:故事的标题是一切的开始,常常放在最上角的位置

2. 作者、插画师:在美国小学常常有Author Study这样的活动,孩子们花几个星期的时间,专门研究一个作者的生平历史、文风、出过的系列书籍等等。因此作者在一个故事中至关重要。

3. 人物:故事的主角是谁?

4. 背景设定:故事的背景是什么?

5. 问题:故事的矛盾是什么?

6. 解决方案:最终故事的解决方案是什么?

流程故事地图

学过思维导图的朋友也知道,流程图可以用来表示故事的顺序。所以在上一步的故事地图中我们可以进一步优化,把情节部分按照顺序来细化,写出流程故事地图。

故事的情节可以包括故事的开头、中间、结尾。

故事情节山

对于高年级的孩子,我们在情节方面不仅仅可以设置开始-中间-结束,我们还可以让孩子画一个情节山。

什么是情节山?仔细回想身边精彩的故事你会发现,这样的故事是最动人的——

有出乎意料的情节反转,或者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

就像爬山一样,故事的情节是随着下面的顺序发展而有高潮和收尾:

1.介绍:描述已有的故事背景以及主要人物

2. 上升:丰富已有的任务情节,慢慢引向问题和矛盾。

3. 高潮:矛盾显现,人物们如何处理矛盾呢?

4. 下降:事件慢慢得到解决,开始冷静下来。

5.结尾:问题解决了,人物感觉如何?

6. 中心思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我们能学到什么?

看上去是不是很像一座故事山?

除了写作文,我们还可以用故事地图来做演讲、打草稿、讲故事等等,另外,还可以和孩子进行编故事接龙的游戏!

模仿绘本的情节套路。不知道有没有人发现过,绘本的编剧套路,经常是这样的:小鸭子出去旅行,在途中遇到了小鸡,然后又遇到了猴子,大象、长颈鹿,最后结识了很多的朋友。要么就是,小蜗牛去找吃的,遇到兔子、刺猬、鼻涕虫,然后反应一个大自然的故事。

那么我们要怎么编呢?嗯,模仿绘本套路。我们可以从水果梨子说起,让梨子遇到苹果,和苹果发生点小故事。然后再遇到樱桃,又发生点小故事。用这个思路去和孩子编故事,有没有觉得,好像永远编不完的样子。

结合孩子情况。譬如梨子遇到苹果,要发生点什么故事呢?去探索太空、去数星星、去大海捡贝壳,都行。这是引导孩子想象力的方向。

还有一个方向是指向孩子自己的。譬如,孩子平时胆小,被小朋友抢了玩具只会哭。那你接故事时,可以这样编:梨子遇到苹果,苹果发现梨子手上有个五彩气球。然后,剩下的让孩子编,他一定会把自己的内心映射出来,说“苹果把梨子的气球抢走了,哭起来了。”

这时候就可以加入示范了。“梨子哭了两下,突然觉得不应该哭,它鼓起勇气对苹果说,这是我的气球,请还给我!”然后看孩子如何编梨子的反应。

故事场景尽可能是开放性。啥叫开放性?想想开放性提问,意思大致相同。就是你提出的故事情景,尽量让孩子能有编下去的空间。

像刚刚的举例,如果我在“这是我的气球,请还给我!”这句话的后面加了“然后,梨子把气球拿回来了。”这会给孩子感觉,故事结束了。

所谓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不过就是,和孩子一起玩。

这是最简单,也是最难做到的方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