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昆山龙哥因为死了,反而一下子成了名人,他那满身的纹身特别耀眼,无非就是皮皮虾、皇带鱼、海瓜子等,满身海鲜而已。这要是让龙哥穿越到了大唐,还不被那时的恶少们笑话死。龙哥要是看了那时豪强、恶少们身上的纹身内容,即便不被砍死,也会羞死的。

纹身的起源很有趣

说起纹身,即文身,还得先给龙哥普及一下这方面的知识,不然穿越到大唐的龙哥会如入云雾的:文身,古代又称黥、雕、镂、扎、刻、刺、点青、绣面、雕题等,就是在人体上绘画成、刻刺成带颜色的花纹或图形文字。我国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文身了。文身一词,最早见于周代《谷梁传·哀公十三年》:“吴、夷、狄之国也,被发文身。”大唐以前,文身主要流行于周边少数民族地区,据《礼记·王制》载:“中国戎夷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不可推移。东方曰夷,被发文身;南方曰蛮,雕题交趾。”尤其是吴越民族文身像鳞虫,赖此保护自己,以图入水后不为蛟龙所害,“越人习水,必镂身以避蛟龙之患”。由于文身不是华夏习俗,当时被中原民族视为蛮夷陋俗。

另外,纹身的最早的起源还有一说,那就是刑罚。古代有墨、劓、剕、宫、大辟五种刑罚,通谓之“五刑”。其中的“墨刑”,又称“黥刑”。据《周礼·秋官》载:“墨罪五百”,郑玄注曰:“墨,黥也,先刻其面,以墨窒之。”就是在犯人的脸上或额头上用刀刻出文字或图案,再染上墨,作为受刑人的标志,当然这是五刑中最轻微的一种。秦汉之际的英雄人物英布早年曾被下狱,被处以黥刑,因此大家都叫他黥布,脸上的黥刑纹样就伴随他终生。

大唐的纹身达到了极致

文身到了大唐那可了不得了。那时文身不但流行地区宽广,而且手段各式各样,内容丰富多彩。

唐代文身是一种特殊的文化表现,制作手法包括绘身、痂瘢、文刺三种。绘身是采用颜料在身上进行涂抹绘制的一种文身手段,唐人以丹青点颊,便属此类文身;痂瘢是一种用锋利刀具或铁烙蠡割身体某些部位,引起发炎,从而留下疤痕的方法,据《酉阳杂俎》载:“刻其眉,以青填之,烧锁梁,灼其两眼角,皮随手焦卷,以朱傅之。及痂脱,瘢如妆焉。”即是;文刺则是运用针等机械工具,在皮肤上刺出图案,然后染以颜色。在唐代,文刺这种文身方式最为普遍,内容也最为丰富。宋陶穀 《清异录·针史》记载了唐人在身上针刺的效果:“或辅辋川图一本,或窃白乐天、罗隐诗百首,至有以平生所历郡县、饮酒蒱搏之事,所交妇女姓名、齿行、第坊卷形貌之样,一一标表者,时人号为针史”。

大唐的文身还被称为刺青,此时,在长安的街头,刺青已经俨然发展成一个专门的行业,不仅有“札工”,还有专门洗褪刺青的针灸法。

下面不妨就让穿越的龙哥开开眼界,看看大唐的人们是如何玩纹身的:

大唐玩纹身首当其冲还是玩诗歌:最为典型的是荆州葛清,唐段成式《酉阳杂俎》载:“自颈以下,遍刺白居易舍人诗,凡刻三十余首,体无完肤”。并且诗间配画、画中藏诗,如“不是此花偏爱菊”句旁则刺一人持杯临菊丛;而“黄夹缬林寒有叶”则配一树,树上挂缬,缬窠锁胜绝细。当时就有人呼为“白舍人行诗图”。

还有纹上自己的慨叹诗:会昌年间(841-860),少年文身之风更盛,“贼赵武建,扎一百六十处番印、盘鹊等,左右膊刺言:‘野鸭滩头宿,朝朝被鹘梢。忽惊飞人水,留命到今朝。’”其人生态度昭然如揭。还有“高陵县捉得镂身者宋元素,刺七十处,左臂曰:‘昔日以前家未贫,苦将钱物结交亲。如今失路寻知己,行尽关山无一人’”他揭示了自己家道破败后的无聊与对社会现实的愤恨,诗歌的朝代就是不一般呀,龙哥横竖也做不到呀!

人家玩纹身,竟能保护自己,蜀市人赵高“满背镂毗沙门天王,吏欲杖背,见之辄止,恃此转为坊市患害”。赵高在背上纹了毗沙门天王就是四大金刚之一后,官吏因敬畏天王而不敢杖打赵高。这让龙哥万万没想到吧,人家刺个四大金刚就连官府都无从下手,纹身反而成了他的保护伞,岂不怪哉!更有甚者纹身泄私愤:“蜀将尹偃营有卒,晚点后数刻,偃将责之。卒被酒自理,声高,偃怒,杖数十,几至死。卒弟为营典,性友爱,不平偃,乃以刀剺肌作‘杀尹’两字,以墨涅之”。 还有一位叫崔承宠的少时“遍身刺一蛇,始自右手,口张臂食两指,绕腕匝颈,龃龉在腹,拖股而尾及骭焉”。后竟然当了官,做到了黔南观察使,平时他用衣服遮掩,待酒酣则常捉弄优伶,捋起手臂,大叫蛇咬你,以此取乐。这些都被段成式记载到了《酉阳杂俎》里。所以《清异录》说:“自唐末,无赖男子以扎刺相高”。

恶少纹身作恶遭打击

大唐的纹身玩到此时,可谓是炉火纯青的地步。然后物极必反,正像龙哥一样走了下坡路。唐代后期的恶少年、乞丐、地痞、恶霸、流氓等好逸恶劳之徒随之泛滥成灾,他们凭藉强力,以文身作为团伙标记,显示自己发狠的勇气以吓唬他人,干出了欺行霸市、横行乡里、为非作歹、鱼肉百姓的种种恶行。

一旦纹身危害了社会,政府就不会袖手旁观了,大和九年(835)杨虞卿担任京兆尹时,就是首都长安的市长,这个市长可肩负着保一方平安的责任,对于那些纹身的恶少无恶不作的恶行,首先下手了:“市里有三王子,力能揭巨石。遍身图刺,体无完肤。前后合抵死数四,皆匿军以免”。无论藏到天涯海角,也不会放过,杨虞卿捕来杖杀之,并判曰:“錾刺四支,只称王子,何须讯问,便合当罪。”这也类似于现在的扫黑除恶行动,也算是首战告捷,已经令纹身族的恶少们闻风丧胆了。

当时,就连龙哥走在长安城的街道上,也很容易地辨认出谁是恶棍流氓。因为这些人有着明显的特征:首先,这批人都剃着光头,古人以孝文本,信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孝道,除了出家人和犯人之外,其他男人是不剃头的,剃头便是不孝,但是这些恶棍闲人,偏偏反其道而行之,这叫做髡。恶棍们第二特征是“剳青”,就是纹身。纹身的内容也是千奇百怪,有的人自身上纹出了一幅山水画,还题有诗句。山石草木,亭台池榭飞鸟走兽,应有尽有。还有人在身上刺字,有一个叫张干的是典型代表,这个张干住在大宁坊,双臂上刺了两句话,左胳膊上刺的是“生不怕京兆尹”,右胳膊上刺的是“死不畏阎罗王”,很是嚣张,公然挑战政府。

这些恶棍经常在大街上打架斗殴,强行抢劫路人,他们还会把一群蛇放进酒店的大厅中,讹诈店主的钱财,一旦犯了事他们就躲到禁军的兵营中去,这使得几任京兆尹都对他们无可奈何。给京城的治安带了极大地隐患,百姓苦不堪言。

当时的皇帝是唐武宗,他听说小小的恶棍竟然将长安城搅得乌烟瘴气,非常气愤,如不严厉打击,天子威严何在?于是,他任命作风过硬、为官刚直的薛元赏为京兆尹,令他务必铲除这些恶棍。

薛元赏上任后,迅速掀起了扫黒除霸风暴。上任的第三天,薛元赏就进行了一次集中打击行动,按照事先摸好的底子,密捕了30多个首恶,审讯完毕,命令身强力壮的衙役痛打首恶,公堂之上血肉横飞,惨叫连连,不一会,30名首恶分子全部活活打死。随后薛元赏又命将这些无恶不作的痞霸分子陈尸街头,以儆同类。当然“生不怕京兆尹,死不畏阎罗王”的张干也在此列,此等手段令胁从分子胆战心惊,再也不敢招摇过市,欺男霸女了,至于其他跟风纹身的人,也都被责令灸去。此后一段时间,文身在长安城绝迹,长安城的恶棍也消失了。

不知这次的龙哥事件大家作何感想?

作者:刘永加

版权声明:本文由「鱼羊秘史」原创制作,并享有版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欢迎转发朋友圈。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