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漪:青少年健康成长,情商比智商更重要


于漪:青少年健康成长,情商比智商更重要

点亮青少年心中情商那盏灯

众所周知,青少年是国家的命根,家庭的命根,青少年强则国家强,青少年健康成长则家庭幸福万事兴。为此,无论是家庭、学校,还是社会,对青少年均寄予无限的期望,对他们教育的重视与实践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深度与广度。

这本是令人兴奋、令人欣喜的好事,然而,直面教育现场,许多现象不得不使人困惑、纠结,乃至焦虑。简言之,重“智”轻“情”的倾向十分严重。迷信智商,对知识过度崇拜、依赖,智力开发忽视年龄特征,既过度,层层加码,又不断超前,拔苗助长;对真善美的启蒙大大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情商世界的培育与滋养明显缺失。

现以两组数据为例,就可知晓其中端倪。近期,我们曾对本市14个区508名中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价值多元背景下他们的道德判断、道德倾向及隐含的价值观。如,了解对广州小悦悦事件的判断。问“如果你是路经的一位,你会怎样做”,选择:“直接向110、120或警察求助”的占52.4%,“主动求助”的占34.1%,“先作证再代他呼救”的占5.3%。排在后三位的是“视而不见”占4.1%,其他占3.7%,“已经死亡,无须求助”的占0.4%。对于路人和司机见死不救的原因,有55%的学生选择“害怕被讹上是自己造成的”,有24%的学生选择“我没有任何义务去救一个我不认识的人”。显然,成人世界里缺乏同情心、“不管他人瓦上霜”的冷漠态度对青少年学生起相当的负面作用。又如从喜欢的偶像、榜样维度考察学生倾向性认识。结果显示: 以演艺明星为偶像的占48.7%,政界人物9.8%,体坛人物7.7%,仅有1.2%选择道德楷模,对科学家的崇拜也是少之又少。显然,娱乐文化盛行,现代声、光、色、形的渲染,金钱至上的追逐,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价值取向。更有甚者,选择还反映了极少数学生的极端心理和畸形价值,暴露了教育的某种突出病象。

现实状况迫使我们反思: 青少年怎样才能健康成长?他们有哪些成长的权利?我们应尽怎样的责任?

青少年处于生命成长的初始阶段,犹如人生的阳春三月,既有明媚的阳光,又有霏霏的春雨,正是耕耘播种的好时节。对他们撒播怎样的种子,施以怎样的教育,直接影响他们的成长与发展。《礼记·学记》早就指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美玉不经雕琢,不能成为有用的器物,人如果不学习,就不知人生的路怎样走。不以知识武装头脑,那就不可能脱离愚昧,成为有用之才。因而,在青少年心中撒播知识的种子是天经地义的。然而,仅止于此,远远不够。人生的基础是做人。没有这个基础,人就没有定力,浮游无根,容易受形形色色不良事物的诱惑,误入歧途。根子正,根子深,才能枝繁叶茂,长足发展。因而,在青少年心中撒播知识种子的同时,必须满怀激情地撒播做人的良种,使他们的品格、知识都能夯实基础。知识和道德、人品牵手,才真正有力量。在分数至上、知识是商品的急功近利者的眼中,道德、人品是虚幻的、廉价的、没有尊严的。殊不知如若青少年这一块弱化、缺失,就失掉了健康成长的根,失掉了作为人的脊梁与魂魄。

健康成长是青少年特有的权利,成人成才是他们成长的目标。求知是青少年的本性,精神上受到美德的滋养,是他们内心的诉求。但丁在《神曲》中曾说:“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追求知识与美德应伴随着青少年的成长,二者互相砥砺,互相促进,共生共荣,缺一不可。求知是一种快乐,而好奇是知识的萌芽。要尊重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好奇、探索、发现的权利。每个学生都是活泼泼的生命体,天生一双好奇的眼睛,对所遇到的人、事、景、物会有各种各样的疑问,也会努力探索解答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在探索过程中,他们观察、倾听、阅读、思考,增长知识,丰富感情,培养辨别正误、区分美丑的能力,享受成长的快乐。这种探索、发现的过程孕育了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激发了新发现的冲动和渴望。可悲在我们许多成人,包括家长、教师、校长不珍惜,不尊重,以分数至上的应试教育扼杀这种天赋的权利,霸占了他们成长的所有时间与空间,急功近利炙手可热,影响并损害他们情商的发展。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我们的责任是把青少年培养成为具有中国心的素质良好的现代公民。当前,十分重要的是在他们心中点亮情商那盏灯。要点亮,首先,要转变观念,认清情商比智商更重要,智商不足,尚可以勤补拙;情商缺失,轻则难以立足社会,重则不珍惜自己及他人的生命,对社会造成危害。其次,要从心底里敬畏孩子的生命。每个生命都来之不易,每个生命都只有一次,每个生命都无比宝贵。从他们生命的初始阶段,就要施以做人、做好人、做正直的人的养料,引导他们从小树立人生的目标,锻炼意志,积极进取,心中充满阳光。切不可以自己是“过来人”的模式打造孩子,以成龙成凤的虚幻目标禁锢孩子,无视他们在生命成长中需要的欢乐、心理诉求和碰到的困惑与迷茫。对生命缺乏敬畏之心,就会把它扭曲为谋取功利的工具,消解生命的意义与价值。第三,爱是教育的根本,要以满腔热情满腔爱呵护他们成长,滋润他们心田。社会上金钱万能、自我私利膨胀,不断侵蚀青少年的情感世界,使他们原来柔软的心蒙上了盐碱,冷淡、冷漠,难以感动、激动,有时出言犹如历尽沧海桑田,看破红尘。这就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以真情来唤醒,唤醒他们热爱生命、热爱他人、热爱祖国,唤醒他们自强自律、有责任心、善待别人、与别人和谐相处,从自我中心里解放出来,在心中装载亲情、友情、学业情、赤子情,装载天地、宇宙、社会、人生,活得大气一点。点燃这盏灯的任务繁重而艰巨,要细水长流,持之以恒,从点滴小事、良好习惯抓起,因势利导,锲而不舍。绝非靠号召、口号、啰唆、训斥所能奏效,而是以真心、真情、真诚感动成长中的生命。印度大诗人泰戈尔曾这样告诫:“不是锤的敲打,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

点亮这盏灯,照得青少年生命通体明。

——《于漪全集 2 基础教育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