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了我们九年的美剧《权力的游戏》,终于迎来了大结局。

探秘好莱坞系列(四):《权力的游戏》的秘密武器-选角导演

只可惜,这部火了九年的神剧在最后一季遭遇口碑崩盘,没能善始善终。这很大程度上要归咎于编剧:最终季里,很多故事情节都草草收尾,剧中人物性格的转变也太过突兀,令人感到莫名其妙。据说,目前已经有超过100万人联名情愿,希望HBO可以重拍《权力的游戏》第八季。

但无论我们如何吐槽最后一季,《权力的游戏》仍然是一部制作精良的电视剧。尤其是剧中的主演们,更是令人印象深刻。成功的选角,可以说是《权力的游戏》成为现象级电视剧的基础。本期,周公从《权力的游戏》说起,来谈谈好莱坞大片的秘密武器——选角导演。

1、选对了人,一部剧就成功了一半

喜欢《权力的游戏》的伙伴们,一定会被其“史诗般的魔幻巨制” 所震撼——龙、异鬼军团、巨人、战争……场面之宏大、细节制作之精良,丝毫不逊于任何一部好莱坞大片。

但是,特效上的巨额投资,决定了HBO在最初选择演员的时候就需要控制成本。这也是为什么花巨资砸在特效制作上的HBO,却不请一线大牌好莱坞演员的出演该剧的原因了。

据HBO对外的公开信息,《权力的游戏》最终季的单集账单已经涨到了1500万美元。此外,据媒体报道,即使在如此高的预算中,演员的薪酬在几次上调后,最终季里五位主演(雪诺、丹妮、瑟曦、小恶魔、詹姆)的单集片酬也才5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大概300多万)。也就是说,《权力的游戏》全部核心角色的片酬总和在这部剧目中的投资占比也不足20%。前几季的片酬比重甚至更低。

尽管《权力的游戏》选择了新演员或者不知名演员,却丝毫没有影响到《权力的游戏》成为一部神剧。同时,正由于《权力的游戏》角色的成功塑造,还捧红了小恶魔、龙母、雪诺、珊莎等一批演员。

探秘好莱坞系列(四):《权力的游戏》的秘密武器-选角导演

因此,不得不说,选角的成功为《权力的游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对比原著小说与荧幕人物,我们就能体会到《权力的游戏》选角的用心良苦。在充分尊重原著的基础上,导演寻找到了外形、气质都高度相似的演员,而这一演,就长达九年。

探秘好莱坞系列(四):《权力的游戏》的秘密武器-选角导演

2、不可或缺的选角导演

在电影工业体系成熟的好莱坞,不论是大制作商业大片还是小投资独立影片,选角导演几乎是不可缺少的角色。大导演、大制片们都有与自己合作多年的选角导演作为搭档,相互配合成就一部又一部佳作。

一般而言,选角导演会在电影制作的项目之初就深度介入,持续不断地为影片提供角色方面的专业支持。他可以与导演和制片人一起讨论角色形象,甚至有机会决定一部作品的艺术风格。选角导演深耕于演员研究,其专业程度包括审美能力、对演员的理解、对表演的理解、对剧本角色的认知等。选角导演不仅仅是一个剧目组织者,更是一个艺术家。选角导演的价值在于挑选出适合作品、有潜力的演员。

而在《权力的游戏》中,从万千演员中选出小恶魔、龙母、雪诺等主演的,是这位业内大名鼎鼎的,以“发掘新人演员成为巨星”著称的选角导演——妮娜·古德(Nina Gold)。

探秘好莱坞系列(四):《权力的游戏》的秘密武器-选角导演

由于《权力的游戏》的故事灵感源自欧洲历史,角色需要展现历史厚重感,而英国口音更为合适(毕竟如此有历史厚重感的剧目不太适合美式英文口音),因此,HBO选择了英国选角协会中最知名的选角导演古德担任这一重要职责,并启用很多新生代的英国演员。

古德在选角领域从业超过30余年,是英国最具影响力的选角导演,她的品味喜好塑造了一部部作品,如《王冠》《国王的演讲》《万物理论》《星球大战》《妈妈咪呀》等,以及捧红了很多影帝、影后,如小雀斑埃迪•雷德梅尼、卷福本尼迪克特以及凯拉•奈特莉等。很多演员至今都非常感谢她, 正是她慧眼识人,才使越来越多英国演员进入好莱坞并红遍世界。

回到《权力的游戏》,龙妈的扮演者艾米丽 · 克拉克在《权力的游戏》之前,还只是戏剧学校刚毕业的学生。雪诺的扮演者基特 · 哈灵顿当时也只是拥有一年剧场演出经验的年轻演员,雪诺是他的第一个荧屏角色。珊莎的扮演者索菲 · 透纳和二丫的扮演者麦西 · 威廉姆斯在试镜《权力的游戏》第一季时还只是个孩子,现在也是拥有众多粉丝的当红明星了。

3、从零到一:从《Casting By》解读好莱坞选角导演

如果要更深入的了解好莱坞的选角导演,有一部名为《选角大师》(《Casting By》)的纪录片一定不可错过。这是一部讲述好莱坞选角大师玛瑞恩·多尔蒂(Mario Dougherty)如何“慧眼识巨星”的故事,并借此揭露出选角导演这项容易被忽略的职位背后所具的深远影响力。

探秘好莱坞系列(四):《权力的游戏》的秘密武器-选角导演

选角导演行业的诞生

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派拉蒙案”之后,好莱坞大制片厂制度垮台,演员不再与制片厂签约,而是分属于独立的经纪机构。在此背景下,各类工会(演员工会、导演工会、编剧工会等)诞生的同时,选角导演也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以玛瑞恩为代表的一批人,当年看到了各大制片厂有选择好演员的需求时,开始在这一领域开拓并让将选角导演走上了专业化的道路。

选角导演玛瑞恩的出现,打破了原有的按照外形分类、单一固化且“只看脸”式的选角原则。新的选角方式与标准,需要通过选角导演的专业综合判定,不再单纯追求“高颜值”,而是更重视选出多元化与特色的人物角色。这样的方式改变了好莱坞,玛瑞恩也因此成为好莱坞选角导演行业的奠基人。

选角导演的“直觉”源自专业积累

无论是玛瑞恩还是古德,很多选角导演在接受采访问谈及“如何选出完美演员”时,都不约而同地回答说——“直觉”。她们似乎都是上帝的幸运儿,凭借选角超能力就可以看穿一个人。

但事实上,选角导演口中的“直觉”,与自己多年的积累与观察密不可分,需通过长期的职业生涯培养出来,并需结合大量经验和知识,才能成为一位合格的选角导演。

玛瑞恩在片中说到,你必须从了解你的项目、你的演员、导演以及一切关于选角的材料。除此之外,你最好还要有大量关于演员的知识。当你开始准备一部电影时,需要你越来越接近你的导演和人物,并逐步发掘故事到底想要什么样的人物。

而所谓的大量演员知识,则全部都需要选角导演大量的行业积累与学习。玛瑞恩在影片中展现了一屋子密密麻麻的演员资料卡片,它们按照姓名排列,详细记录了不同的演员的特性,堪称一个迷你的演员档案资料库。

她会问演员各式各样的问题来了解他们的特点,并全部归档记录。例如,问他们在哪里学的表演,养什么样的宠物,喜欢什么音乐等,然后把能想到的所有关于这个演员的特点写在卡片上。

而正是基于大量的演员研究积累与专业化,选角导演在好莱坞的工业体系中的作用也越发重要。如今,好莱坞已经有专门的选角导演工会(Casting Society of America),注册在案的选角导演大约有700人左右,他们大多都按照玛瑞恩当年创造的方式来工作,并在深刻影响着好莱坞。

好莱坞的选角制度为国产剧打造精品似乎提出了一种新思路,即“优质新演员+精良制作”。目前,国产剧的一大弊病,便是大量资金与资源全部围绕着一线的流量演员,一线演员的片酬在整个剧目的制作成品中占据大幅比例。而这种现象必然会影响到编剧、布景、道具等预算,从而降低整个影视剧的质量。

在未来的中国影视行业不断规范化与工业化的过程中,我们必将面临影视行业的细分。因此,在中国影视产业进程中,选角行业在未来也将必不可或缺。如今的观众也开始越来越认同的是好作品,而不仅是流量明星。通过打造出制作精良的优质国产好作品、并以作品塑造演员的时代,将不再遥远。

【免责】本文内容属于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北京金诚同达律师事务所对有关问题的法律意见。如您需要法律意见及专家咨询,请向具有专业资质者寻求针对性解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