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古筝协奏曲《枫桥夜泊》 主办方供图

汲取传统戏曲音韵精髓的序曲《戏缘》,融入中国文人精神的古筝协奏曲《枫桥夜泊》;以叙事曲奏出邵滨孙悲喜人生的《梨园梦》,以及杂糅了山西北路梆子的笙独奏《晋调》……作为本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唯一一台戏曲音乐会,亦是全国首创的融合多剧种戏曲音乐的民族管弦音乐会,《春和景明——戏曲音乐作品音乐会》前晚在上海音乐厅举行。

这台由指挥家王永吉执棒,荟萃上海文广民族乐团名家演奏班底的音乐会,将“隐身”于中国传统戏曲中历史悠久、璀璨光华的民族音乐,以现代审美下的全新形式推到台前,“擦亮”这一傲然世界音乐瑰宝的同时,也“擦亮”了“上海文化”的金字招牌。

《戏缘》·乐之源

“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中国的戏曲源远流长,无论是历史悠久的京剧,抑或是富于生活气息的地方戏沪剧、越剧等,都承载着民族文化、传递着国粹大美,融天地、世事于“戏”中。音乐会以序曲《戏缘》开场,作品的旋律素材汲取了京剧、沪剧、越剧、淮剧等代表性唱腔,以器乐化形式重塑了戏曲艺术的经典。乐曲中各个主题交相辉映,恰到好处地展现出传统经典与时尚流行嫁接、多元文化共存共荣的艺术魅力。

图说:笛子协奏曲《庵堂情》主办方供图

《春和景明》中共有三首原创戏曲音乐作品新作,《戏缘》之外,还有笛子协奏曲《庵堂情》以及为黄梅戏女声独唱所作的《苏幕遮·碧云天》。前者由著名作曲家周成龙先生根据沪剧《庵堂相会》的主要唱段重新构思,打破原有的格局,使它成为一首较大规模的笛子协奏曲,用音乐语言和器乐化的形式将这段爱情故事用音乐流传下去。而后者,则是新生代作曲家周超改编自宋代著名文学家范仲淹词作《苏幕遮·碧云天》,用黄梅戏女声轻柔婉转的唱腔特色把这首词的思乡之情化作一曲相思泪。

音乐会上,令人难忘的还有二胡协奏曲《梨园梦》、古筝协奏曲《枫桥夜泊》,以及向新时代致敬的唢呐独奏《金色年代》等经典曲目。值得一提的是,上海越剧院“王派花旦”单仰萍、安徽省“黄梅之星”凌夏以及上海京剧院新生代演员王倩澜的加盟,为广大戏曲迷倾情献唱!

图说:《苏幕遮•碧云天》——为黄梅戏女声独唱而作 主办方供图

民乐·走世界

上海文广民族乐团成立于2010年,集结徐景新、张晓峰、金复载、周成龙等著名作曲家,以继承,创新,弘扬,传播中国优秀民族音乐和戏曲音乐是乐团的宗旨,探索以民族管弦乐的高度艺术呈现的民族音乐作品是乐团的根本。

正如音乐会开篇序曲《戏缘》之名,乐团成立的初衷也是为展现中国戏曲音乐的精妙。

经过不断尝试、创新、积累、沉淀,不但一批融合经典戏曲唱段与民族管弦乐又重新编曲呈现的作品应运而生,作曲家们更在原有作品基础上,加入了二胡、申胡、唢呐等“器乐演奏声腔化”创作,从而诞生了十余首艺术风格独特的名曲佳作!民族管弦乐《戏缘》、《东方戏韵》、笛子协奏曲《牡丹亭随想》、二胡协奏曲《梦断红楼》、申胡与乐队《寄身草随想》等逐渐名扬申城。

图说:笙独奏《晋调》 主办方供图

自2014年至今,上海文广民族乐团已推出四届《戏曲作品音乐会》专场演出,且每年都会参加“上海之春”和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演出,乐团也受邀前往美国、丹麦、瑞典、乌兹别克斯坦等国主要城市进行巡演,为推动中国戏曲文化走向世界迈出了一大步。

上海文广民族乐团团长凌梅芳直言:“中国传统音乐诗意传神、源远流长,经典的中国民族音乐既是艺术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源泉,也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未来,乐团将积极响应“上海文化”品牌建设,在改编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上海市这三省一市经典戏曲作品的同时,委约知名作曲家谱写原创戏曲音乐新作并在上海首演。(新民晚报记者朱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