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活的世界里有着各种各样的辐射:从穿越星系而来的宇宙射线、核电站的核燃料到家里的大理石、地板砖,从医院的X光机、核磁共振、B超、彩超到阳光里的紫外线,从手机、无线路由器、微波炉、高压线到电视台广播台的信号塔、机场的雷达,辐射无所不在,到处都是可能成为人们畏惧辐射的对象。有些人对“辐射”非常恐惧,你甚至可以买到专门用来屏蔽无线电波的“防辐射孕妇装”、“防辐射床单”。还有各种诸如“木耳防辐射”、“仙人掌防辐射”、“瓶装矿泉水防辐射”、“喝酸奶防辐射”等等说法可信吗?。请问各位读者,你们了解辐射吗?

目前我们所熟知的辐射分为两大类,那就是电磁辐射和电离辐射。二者虽然都成为辐射,但是实质上还是有非常大的不同的。

首先我来介绍一下电磁辐射。是由同相振荡且互相垂直的电场与磁场在空间中以波的形式移动,其传播方向垂直于电场与磁场构成的平面,有效的传递能量和动量叫电磁辐射,也称非电离辐射。电磁辐射是以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特殊形态存在的物质。人类生存的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大磁场,它表面的热辐射和雷电都可产生电磁辐射,太阳及其他星球也从外层空间源源不断地产生电磁辐射。围绕在人类身边的天然磁场、太阳光、家用电器、医疗器械等都会发出强度不同的辐射。

电磁辐射根据频率或波长分为不同类型,按频率递增包括:电磁辐射可以按照频率分类,从低频率到高频率,包括有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伽马射线等等。从这些大家熟悉的名称里就可以看出,大部分电磁辐射对人体没什么影响,因为就连无线电波、可见光都属于电磁辐射,但是X射线、γ射线的能量之巨,足以令原子和分子电离,故被列为“电离”辐射。

那么电磁辐射对人体到底有没影响?电磁辐射对人体产生的主要是热效应、非热效应和积累效应。

电磁辐射,做为一种传播能量的方式,可以加速物体内分子的运动,从而使物体温度上升,这就是热效应。比如晒太阳,感觉到皮肤微微发烫,这其实就是接受了太阳的辐射,令皮肤的温度升高。至于有害无害,这就要看程度了,短时间晒太阳对身体完全没有影响,但长时间暴晒就会导致皮肤损伤。如果把热效应利用好,还可以成为治疗肿瘤、关节炎等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一般认为功率密度大于0.1W/m2才会出现热效应。

非热效应是指机体受到电磁波强度干扰后,自身稳定的微弱的电磁场被干扰和破坏,温度虽然无明显升高,但细胞原生质发生改变致机体受到损害。

积累效应是指低强度、低频率的电磁辐射通过长期的积累诱发疾病。

电磁辐射的生物学效应在国内外进行了许多研究,也出现了很多争议,目前只能确定生物效应是存在的,具体危害还无定论。凡是符合国际标准、国家标准的电磁辐射值对环境都是安全的,医疗单位使用的核磁共振、B超、彩超,微波治疗仪都是符合相关规定的,对大众都是安全的。电磁辐射的防护可以通过电磁屏蔽、吸波材料吸收、接地技术、线路滤波等技术改进的方法。另外,树木对电磁能量有吸收作用,在电磁场区,大量种植树木,增加电波在媒介中的传播衰减,从而减少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

说完了电磁辐射,我继续说说电离辐射。

电离辐射,顾名思义是指能够使物质发生电离的辐射。电离辐射通常可分为两类,一类为高能量电磁波,如X射线、γ射线;另一类为高能粒子束,如α、β粒子或中子束等。

电离辐射自从X线在1895年11月8日,被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开始就始终伴随着它。X线在给人类带来无穷益处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很多的损害,尤其是早期的科学家和放射科工作人员,日常工作频繁暴露在X线下,由于对其认识不够,受到了大量辐射,造成不可逆转的身体损害,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在此谨向这些前辈致以崇高的敬意。

我们生活的环境中,电离辐射无所不在,例如自然环境中的宇宙射线,医学诊断上用的X射线、核医学用的放射性同位素试剂等。

电离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与细胞原子或分子的直接作用与间接作用来影响细胞的正常功能。其基本原理是:电离辐射的直接作用是射线直接作用于具有生物活性的大分子(如核酸、蛋白质等),使其发生电离、激发或化学键断裂,造成分子结构和性质的改变;间接作用是射线首先引起机体水分子的电离和激发,生成一系列性质活泼的产物,此类产物具有很强的氧化能力,可导致生物活性大分子的损伤。

电离辐射作用于人体后,其能量传递给机体的分子、细胞、组织和器官所造成的形态和功能的后果,称为辐射生物效应。在较大剂量的辐射全身照射后,机体的几乎所有系统、器官和组织均可发生形态和功能的改变,从而导致有害的健康后果。但是,在一定剂量辐射作用下,各组织所产生的损伤效应的严重程度有较大的差异,这主要与各种组织的辐射敏感性(radiosensitivity)有关。所谓辐射敏感性是指细胞、组织、机体或任何生物体对辐射作用的相对敏感程度。

电离辐射生物效应可分为随机性效应和确定性效应。确定性效应(deterministic effect):指发生生物效应的严重程度随着电离辐射剂量的增加而增加的生物效应。这种生物效应存在剂量阈值,只要照射剂量达到或超过剂量阈值效应肯定发生。如照射后的白细胞减少、白内障、皮肤红斑脱毛等辐射皮肤损伤均属于确定性效应。随机性效应(stochastic effect):指生物效应的发生概率(而不是其严重程度)与照射剂量的大小有关的生物效应。这种效应在个别细胞损伤(主要是突变)时即可出现,不存在剂量阈值。如辐射致癌、遗传效应。

按电离辐射作用产生损伤效应的客体,辐射生物效应又可分为躯体效应(somatic effects)和遗传效应(genetic effects)。躯体效应(somatic effect):受照射个体体细胞损伤而致本身发生的各种效应称为躯体效应。又可区分为全身效应(total body effect)和局部效应(local effect)。如辐射所致的骨髓造血障碍、白内障等。遗传效应(genetic effect):受照射个体生殖细胞突变,而在子代身上表现出的效应称遗传效应。这是由于电离辐射造成受照者生殖细胞遗传物质的损伤,引起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导致后代先天畸形、流产、死胎和某些遗传性疾病。

最后我来讲讲一些读者最关注辐射问题。

㈠孕妇常穿的防辐射服,尽管很多价格不菲,如果是针对电离辐射,要想屏蔽X射线、γ射线,需要用铅这样的重金属元素来遮挡,防辐射服完全起不到屏蔽作用;如果针对电磁辐射,孕妇不可能穿的像粽子一样,整个身体都遮蔽起来的衣服,通过袖口、领口等地方,电磁辐射仍能很容易地进入身体。

㈡很多人认为在电脑旁放一盆仙人掌或类似的植物可以防止电磁辐射的危害,这是真的吗?实际上,仙人掌除了美化环境外,那些能吸收电磁辐射的效果和对电离辐射有屏蔽等说法都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㈢移动信号塔对人体有多大伤害?

由于无线通信网络的射频辐射伤害具有累积效应,所以当处于射频辐射下时,人体是不会立即受到伤害的,只有随时间推移,累积到一定程度时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这个累积过程为安全滞留时间。而这个安全滞留时间往往是几年的时间。著名雷达专家、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科技委副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小谟认为,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肯定是有影响的,包括通信基站的电磁辐射也一样。而这种影响并不是短期内就可以发现的。经常处于电磁辐射的环境下,久而久之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也会很严重,而这种危害也是多方面的,除了引发头晕头疼等病症,长期还可能影响下一代的质量,比如产生畸形儿等。

(想找杨大夫,或者想看更多好玩好看的放射科资讯请订阅放射科杨大夫微信公众号:yxyx211)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