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腔隙性脑梗塞又叫腔隙性脑梗死,是指大脑半球或脑干深处部位的穿通性动脉,在长久的高血压状态下,血管壁被迫发生变形,导致管腔堵塞,形成微小的梗死灶,通常小于2cm。由于这种小的串通动脉对血液的供给很小,所以对人体的危害不是很巨大。由高血压导致的腔隙性脑梗塞发病率占腔隙性脑梗塞总数的47-78%。腔隙性脑梗塞与动脉硬化的关系极为密切。后者能导致节段性动脉结构破坏、纤维素样坏死或血管坏死。有研究表明各脑区腔隙性梗死的频度与动脉硬化的程度成正比,也发现糖尿病与腔隙性脑梗塞有关。

腔隙性脑梗塞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占到脑梗塞总数的25%左右,而患者表现出的临床症状能够直观的反映出患者的病灶位置。一般,腔隙性脑梗塞根据临床症状分成21 种综合征,以下几种较为多发:①如果腔隙性脑梗塞患者的病灶位于膝部、内囊前肢以及桥脑基底部等位置,患者容易出现手笨拙综合征或者是构音障碍;②如果腔隙性脑梗塞患者的病灶位于对侧内囊位置,患者会出现失调或者是偏瘫的症状;③如果患者的病灶位于放射冠、内囊以及脑干等位置,患者容易现纯运动性卒中;④如果患者的病灶位于对侧丘脑腹后外侧核位置,患者容易出现纯感觉性卒中。

影像学上,CT和MRI都能发现腔梗,有的是有症状的,也有的是体检或别的原因偶然发现的。CT上,腔梗表现为相应位置的低密度灶,但需要跟一些其他情况鉴别,比如血管周围间隙,后者是血管周围蛛网膜间隙的扩大,通常没有临床意义,边界清晰,内部为脑脊液密度。

还要跟脑白质的变性/脱髓鞘鉴别,通常根据位置和发病情况来分析。如果无法明确,就需要进行核磁扫描了。核磁上,跟其他脑梗死一样,腔梗也是急性期和亚急性期、慢性期上的信号特点有一个演变过程,跟血管周围间隙和脑白质变性也不难区分。更重要的是核磁能够很早期诊断包括腔梗在内的梗塞,一般认为2小时的梗塞在核磁上就能明确诊断,有报道半小时的梗塞在DWI上(核磁的一个序列)就能显示。而CT上,比较可靠诊断脑梗塞的时间为24小时。

(想找杨大夫,或者想看更多好玩好看的放射科资讯请订阅放射科杨大夫微信公众号:yxyx211)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