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看《大空头》的介绍时,我以为这会是一群高智商的人轻松战胜大多数人,在危机中赚得盆满钵满的故事。但却没想到,如此沉重,如此荒诞,让你想笑却又笑不出来。

在《大空头》最终获利,并且一直做空的四个人,年龄、性格、背景各不相同,但有一点完全一样,那就是,这四个人在生活中,都是非常不合群,不入流,看上去都很怪的一群人。

一号空头选手:独眼的天才医生

最早发现美国房地产泡沫严重的人是迈克尔 布瑞。他从小因为一场病而失去了一只眼睛,从此只好戴着义眼,从小到大,无论他如何努力,想要自然的融入社交中,但却总是失败。他完全不适应社交生活,讲的笑话很冷,夸别人会让别人生气,总之就是尴尬。

所以,他还是更喜欢独处。用一种自己最自得其乐的方式,与这个世界相处。

他是医学博士,也曾是一位医生,投资和金融都是自学的。因为在论坛上发表的观点得到了金融大亨的关注和赞赏,因此转行做了基金经理。

在电影开始时,他已经是一位私募基金的管理人,他清晰敏锐的头脑总能发现好的股票,好的交易。(从医生到基金经理这个跨度,可以想象一下他的智商)当时他管理的基金收益已达38%

这一次,他发现了更好的东西,那就是房地产的泡沫。他连续几个通宵认真的看了三千多页抵押贷款人资料信息,通过各种数据比对、分析。他得出目前市场上非常火爆的房产抵押债券存在巨大的风险和泡沫。

所以,他要沽空房贷债券。

老板当然不同意,房地产市场一片向好,房贷债券收稳非常稳定,美国人谁会不还房贷呢?连格林斯潘都说这种债券很稳定。难道你比格林斯潘还牛???!

迈克尔布瑞牛气的说:对!格林斯潘就是错的,我是对的。因为我一页页的贷款都看过了,所谓A级的债券,可能真正达到A级的不过25%,其他的都是垃圾。所以我要做空它。

老板说:可是市面上根本没有现成的工具可以做空这种房产债券,你怎么做空获利?

牛人就是不一样,布瑞说:我要让银行为我量身打造一个金融合约,然后通过合约来做空房贷担保债券。

没有现成的产品,那就创造一个产品为我所用,赚取利润。

布瑞第一个找到的是高盛,当提出要做空房贷担保债券时,工作人员目瞪口呆,直言说,先生,这看上去是一笔愚蠢的投资。

旁边的女性客户经理显然见多识广,各种自以为是的怪咖见得多了。所以,很坦然的说:“这里是华尔街,有钱不拿白不拿,当然可以。”

布瑞说:我只关心,当债券违约时,你们银行的偿付能力。

啥?!这是高盛啊,全球最知名的投资银行。你对赌房市就已经看上去很傻了大哥,居然还怀疑我们赖账?!

我自动代入了一下这段,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就好象我去宇宙第一大行把当月的搬砖的钱存进卡里,然后我问柜员:我很担心有天你们银行倒闭了,然后我钱就取不出来了。你们拿什么赔我?“

自行想象一下当时银行人员看我的眼神,那就是当时高盛工作人员看布瑞的眼神。

不得不说高盛的员工还是很有职业素养的,面对找上门来的生意,他们提出可以专门为布瑞采用现收现付制,但条件是当房贷担保证券价值上涨时,布瑞每月要付高盛保费。

布瑞拿出早已准备好的合同文本,高盛人员审核过后,感觉是强忍着狂喜咬着牙说出:布瑞先生,我们可以卖给你五百万的信用违约互换。(估计心里已经觉得是狮子大开口了)

“可以卖我一亿吗?”

高盛人员简值乐疯了好吗!哪里来的人傻、钱多的疯子,这样的疯子请再给我来两打!

布瑞后来又去了德意志银行,买了两亿的信用违约互换。

如法炮制,他又去了美国银行、贝尔斯登、瑞士信贷银行等多家银行,一共买了13亿信用违约互换。

布瑞是一个破局者,他率先发现了房市的巨大泡沫,并坚信自己的判断。并且让各大银行为自己量身打造了一款金融工具来做空,这就是信用违约互换(CDS)。

做空很危险,弄不好就爆了。可是CDS却是一个风险和收益比几乎完美的做空金融工具。

因为银行的自大和愚蠢,丝毫没有怀疑其兑付的风险。

当房屋抵押债券持续上涨时,布瑞要付给银行每个月的保费,当债券持续下跌时,银行就要赔付布瑞。而这个赔付比达到多少呢?令人发指的高收益。(因为合同大部份内容都是布瑞定好的。)

1亿美元可以购买5亿的CDS,每年只交1%的保费。如果债券全部下跌,那么银行将赔付你5亿美元。收益率达500%!(但在后来的实际中,远没有达到这么多,当时银行都快倒闭了,但因为布瑞单独要求银行增加了协议,所以收益仍然巨大)

这简值是抢钱呀!有没有激动得心都快跳出来了!

那么银行是脑子进水了吗?不!当时房市太好了,大家都会问一句:

你现在住的房子,你会不还房贷吗?不会!当时所有人都这么想。

所以,几乎所有的银行才都会愉快的卖给了布瑞CDS,觉得这是稳赚不赔的生意。房市不可能崩盘。布瑞就是个脑子进水的、自大狂的疯子。

这是2005年发生的故事。

如果没有(CDS),也就没有后面的三路做空大军,也就没有人能从后来的经济危机中获得巨额利润。

能敏锐的发现机会,并且能破局创造出为我所用的利器,布瑞是无可争议的一号空头选手。

紧接着,二号空头选手马上就出场了。

二号空头选手----善于发现机会,巧舌如簧的交易员

由于布瑞一天之内在华尔街多家知名银行狂扫货13亿,晚间的金融俱乐部就挤满了完成业绩的客户经理们,每个人都喜不自胜,举杯欢呼:感谢那个有钱的傻瓜!

德意志银行的交易员贾瑞德 韦内特第一次听到CDS这个词汇,马上抓住同事问了个究竟。原来这是为一位客户专门打造的产品,并且这个疯子一下午跑遍了所有的银行,买了13亿CDS,要对赌整个房地产市场。

贾瑞德对房产泡沫也不是第一天发现了,他精心研究了CDS之后,发现了巨大的商机,这在真正懂行的眼中,简值是最完美的做空工具,所以向领导主动要求带领自己团队向各类基金公司兜售CDS。

他借着打错电话的名义,几乎打遍了每一个通讯黄页上的所有大大小小的基金公司,推销CDS。

这就是二号空头选手,德意志银行的交易员----巧舌如簧的贾瑞德 韦内特(高司令扮演)

于是,在大规模类似于扫楼般的电话推销中,遇到了三号空头选手----摩根士坦利旗下一家基金经理人--马克 鲍姆。

三号空头选手----中年愤青加杠精

马克鲍姆是一名犹太人,在华尔街众多基金经理中,他明显不属于讨喜的那类。

他更象是个中年厌世的愤青加杠精,他不油滑,穿着也不体面,充满了对金融行业那些骗局的厌恶和不满,脾气暴躁,牢骚满腹。

那他为何还能保住职位?当然是他业务能力过硬。

从小他就让他的犹太老师头疼不已,因为他读遍了圣经的每一个字,就是为了找出上帝言论不一致的地方,结果,他经常拿他发现的成果去质问老师。在宗教学校里,可想而知老师遇见这种认真又高智商的杠精学生,内心是有多崩溃。

所以,当贾瑞德口吐莲花般的推荐CDS时,团队下属一致都不看好,感觉贾瑞德象个骗子。马克 鲍姆只问了下属两个问题:

1、房市会有泡沫吗?(这笔交易真实性如何)

2、如果有,银行的风险有多大?(了解自己的对手盘)

一针见血,可谓老辣。

马克鲍姆说干就干,撸起袖子就带着自己的小团队进行街头调查去了。

一路人到达迈阿密,发现太多的房子空无人住,但还在不断的建新房。有的房东用自家狗的名字贷款买了房,然后租给租客收取租金,而自己已经三个月还不上房贷了。

而另一组人分别采访了二手房经纪人、房贷经纪人、脱衣舞女。

从二手房经纪人那里得知开始有越来越多的人因为失业还不起房贷,低价抛售自己的房产。

从房贷经纪人那里得知,他们为了获利,专门找那些穷人、新移民、无固定工作者低收入者作为贷款的对象。-比如-----脱衣舞女郎。

为什么?因为获利丰厚。

因为信用优质,有还款能力的固定利率的客户,这些经纪人一单只能赚两千美元。而那些信用差的人采用浮动利率的贷款,经纪人每单可以赚一万中介费。上面的大银行根本不会审核,因为房贷担保债券太赚钱了。

他们周五下午提交贷款需求,周一上午大银行就会放款。速度快的惊人。

而那些穷人根本没想到自己有朝一日还能通过贷款拥有属于自己的房子,他们签约时根本不太看合同。

马克他们专门采访了一位脱衣舞女郎,而这位脱衣舞女郎都已经掌握了用贷款来实现资产最大化的秘决,通过5%的首付,这位收入不固定的女士一共拥有5套房产,其中四套大HOUSE,一套公寓。

而最可怕的是,她的每套5%的首付都是用多笔贷款得来的。

而这样的房贷,标准普尔给的评估指数是BBB级,甚至有的是A级。资料弄虚作假到了何种程度。

考察回程的途中,马克电话指挥手下马上、立刻买进千5000万CDS。

在后续过程中,马克团队一共买进价值15亿的CDS。

这是第三位空头选手的故事。时间还在2005年下半年。

四号空头选手---莫欺少年穷,被大银行羞辱的小菊花资本

第四位空头选手的经历非常有趣特别。

一对毕业没几年的年轻人查理和杰米在自家车库成立了基金。

初始资金只有11万。但是在短短四年间,他们就翻成了3000万的规模。

很厉害吧。

但是他们想再扩大经营,就必须拥有一个准入证,叫做ISDA(国际互换与衍生工具合约)。

这是一个门槛,只有签了这个,他们才能完成普通散户所办不到的高阶交易。

来摩根大通之前,他们已经跟无数投行发了邮件,只有摩根大通给他们了回复。他们兴奋的赶来,但却遇到了羞辱。

摩根大通的助理员工告诉他们:只有资本达到了15亿才有资格签约。而你们还差14亿七千万。

而之前,他们居然不知道有这么高的资金要求。

查理和杰米这才知道被耍了,谁会把见面安排在下午四点五十分这个快要下班的时间呢?

在摩根大通的大厅桌子上,他们发现了德意志银行贾内德的募股说明书。

发现了CDS这个项目,从直觉上,这两个年轻人嗅到了机会。

但没有ISDA,他们就无法购买CDS,于是他们求助于他们认识的投行界前辈---本 霍克特(布拉德 皮特饰)。

本是知名投行的员工,后来厌恶整个系统而退出江湖,半退休养老状态。当本看到两个小朋友发给他的资料后,他判断这确实是好的交易,于是帮助查理和杰米在德意志银行申请了ISDA.

看来15亿本金也不是铁规则,有人脉资金不够照样行得通。

所以,以本 为高参的第四支做空团队也正式入货。他们买的CDS大部分来自贝尔斯登,因为这家银行来者不拒。事实证明,敢胡来的都是死的最快的,后来最先出问题的银行就是贝尔斯登。

自此,三支做空团队都已经入好了货,静静等待泡沫破裂的那一天到来,静等发财。

惊险万分的交易过程

可是他们对赌的实际上就是各大实力雄厚的投资银行,甚至是美国经济。

2006年,房地产的泡沫越来越明显,开始有越来越多的人还不上房屋贷款,甚至一家接一家的房屋中介开始倒闭的时候,房屋担保债券信用评价仍然是AAA级,而且债券价格不降反升,一切都太反常太离谱了。

这四支队伍遭受的压力也非同一般。

布瑞管理的基金因为几乎全部拿来买了CDS做空,这一年每月都要付银行的保费,此时基金收益已从盈利38%下降到亏损11.3%

老板要起诉他,投资人要求撤回投资。

马克的团队也受到了来自上级的压力和同事的嘲讽,他们怒气冲冲的质问标准普尔指数的工作人员,为何房屋担保债券还是AAA级,明明风险已经很大了。

工作人员说,如果我们不评AAA级,他们会马上出门找我们的对手穆迪。

而推销CDS的贾内德也被自己客户骂的狗血喷头。

3000万资本的查理和杰米眼睁睁看着自己帐面上的钱越来越少,却百思不得其解。想找媒体揭露真相,可华尔街日报的金主就是华尔街各家银行,谁会刊登出来呢?

这四支队伍分别做出了各自的决定。

布瑞宣布封闭基金,任何客户都不可以赎回投资。

理由是:目前的市场明显是有人在背后操控,现在如果撤资,损失太大。做为基金管理人,他有义务保证客户的收益最大化。

客户爸爸快要气炸了,一个个全都表示要起诉布瑞。

可布瑞一概置之不理。

剩下的三支团队不约而同的飞往赌城拉斯维加斯,因为那里要召开一个全美证券会议,他们打算去那里一探究竟。

在赌城,马克发现了他们所对赌的对手是多么的贪婪和愚蠢。

更发现了CDO各种的不同版本,债券被一层层的打包,分割,再二次三次四次多层包装成几乎任何人都搞不懂的债券合约,一千万的投资,可能包装成几十个亿的债券,如果泡沫破裂,那么整个金融系统也完了,美国经济也完了。

而疯狂的人们明明知道这都是假的,仍然在购买。因为监管机构既是裁判又是运动员,怎么可能会输呢,这种债券只会上涨而不会跌。

马克心沉到了谷底,因为他知道,最终这些全都会由普通的纳税人来买单。

本他们转换了策略,买了价格非常便宜的对赌A类债券的CDS,因为此时有些银行已经看出B类债券的利空趋势,价格已经很高了。而A类他们认为还是安全的,查理和本他们做空A类债券,被认为不是嗑药就是脑残。

本的看法和马克一样悲观,告诫为买到超值CDS兴奋跳舞的两个年轻人:

你们对赌的是美国的经济,如果你们赢了就意味着美国经济完了!失业率下降百分之一就会有四万人死亡,我辞职不干就是因为厌恶把数字等同人命的工作。

市场一天比一天恶化,各大银行都在抛售债券,表面上信用等级还是维持在AAA级,但只是各大银行为了方便自己甩货给普通人。同时各大银行开始悄悄的大量买入做空的CDS。这波操作是非常的牛和不要脸。

而同时布瑞、马克和查理的债券价格却没有任何浮动,他们到目前还都是亏损状态。

买的最早的布瑞,给各大银行大打电话质问,但是得到的回复摩根士坦利服务器坏了,高盛正在升级系统,简值见了鬼了。

直到高盛把自己的债券全部抛售完,吃干抹净之后才兑付了布瑞的收益。

而查理和杰米大部份买的都是贝尔斯登的CDS,而它快要倒闭了。最后还是本在英国在二级市场上将价值2.05亿的CDS以八千万的价格卖给了瑞银。

最终四个团队收获如下:

贾内德得到佣金四千七百万美元。

布瑞的基金总收益达到26.9亿美元,收益率达到489%

查理和杰米用三千万收获了八千万。

最后一刻才卖出的是马克,基金收获10亿,他个人可以盈利2亿。

而在此次经济危机中,美国有八百万人失业,六百万人无家可归。

而那些银行却在政府出手救助后仍然给自己发放高额的奖金。

只有一人受到法律惩罚。

观看这部电影,我本来是想找到普通人应对危机的方法。

可惜,没有。

CDS这样一个工具,根本不是普通人可以拥有和操控的。这四支做空团队本身都是金融从业者,而其中的挣扎、风险和内心折磨都足以击倒任何一个普通人的意志。

但有一个点却值得深思,那就是如何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这四支队伍的人,共同特点都是不合群,喜欢独处,逻辑推理能力超强。

如果你是父母,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从小一直被孤立,不合群甚至他自己很享受这种不合群吗?

面对经常挑书上互相矛盾的话来质问老师的小孩,你面对老师的投诉,你能时刻维护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不是打压他吗?

你是父母,面对大学毕业的孩子不务正业,非要在车库里和他同学炒基金,你真的不会逼他去找个月薪三千的正经工作吗?

所以,为何别人破产,而他们却完美的在做空中获利?

正是因为他们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并且相信自己的判断力。

而我们的教育,一直以来对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方面明显重视不够。

所以长大的我们,总是看到韭菜就心里痛。

原本写了一万字,但是能发出来的只有这些。这是一部出色的电影,很值得看。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