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召开的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分组审议了我市2017年决算草案及2018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报告。据悉,今年上半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序时进度4.4个百分点,税收增长30.3%,增幅在副省级城市和国家中心城市双双排名第一。

上半年,围绕脱贫攻坚“零号工程”,安排市级扶贫资金3.14亿元,较上年增长22%。在全省率先设立总规模25亿元的扶贫产业基金。安排12.3亿元支持柴油车治理、煤炭削减、居民煤改洁补助,安排6.6亿元用于“五路”增绿美化、城市环境整治以及城乡公厕建设,下达9.75亿元支持推进“河湖长制”。

为全面提升营商环境,围绕招商引资“一号工程”,落实中省高新技术、小微企业发展、节能环保等各项涉企税收优惠58.76亿元。设立千亿级大西安产业基金,西安科技创业种子投资基金完成投资1.85亿元,撬动社会资本24.6亿元,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金”作用。

为积极破解民生“九难”,不断增进群众福祉。上半年教育支出85.11亿元,同比增长28.9%,主要用于支持“全面改薄”、大学区和学前教育等重点领域。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74.55亿元,增长22.7%,重点用于落实降低企业社保费率、人才新政“升级版”等优惠政策。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54.19亿元,增长6.2%,重点用于支持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推行基本药品零差率销售制度、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整合。安排地铁建设、公交补贴和公共自行车等缓堵保畅项目83.1亿元,确保群众交通出行更便利、更舒心。

西安市还提前启动2019年预算以及2019—2021年中期财政规划编报,强化项目预算审核机制。深化专项资金清单管理改革,一级专项由50项减至43项。积极落实代管西咸新区同城同待遇及民生兜底等支持政策。加快PPP项目推进速度,上半年录入财政部PPP项目库35个,总投资882.65亿元。( 西安晚报记者赵辉)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