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市场步入衰退期?

2015年,中国内地电影总票房达到了440.69亿,比2014年增长48.7%,如何保持增长比例不变,2016年的总票房会有655.3亿。今年第一季度的电影票房保持了稳定的增幅,累计票房过145亿,同比增长50%,第二季度,中国内地电影票销售总额只有15.1亿美元,跟去年同期的15.8亿美元相比,下降了4.6%,第三季度内地市场电影票房累计106.9亿,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约14.9%,内地票房程下降趋势。

如果按照去年的增速,今年国内的电影市场将会超过美国,中国将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电影市场,然而今年第二第三季度票房市场不但没有增长反而出现了下降,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仔细研究,发现不外乎几个原因:

1.票房作假。从《捉妖记》到《叶问》都传出了票房作假的新闻,众多网友纷纷在网上晒出电影票,明明买的是这部电影的电影票,但是给的却是另一部电影的电影票,这种赤裸裸的作假方式遭到了广大影迷的吐槽,而且不是个别影片存在票房作假,而是非常普遍存在的现象,这种作假行为不但推高了电影票房的虚高,同时利用票房来做虚假宣传也伤害了消费者的权益。

2.“票补”也是造成票房虚高的一个重要因素,比如正常的电影票价是35元一张,制片方院为了吸引更多的观众购票看电影,将电影票价打折到9.9元进行促销,但票房仍然按照35元一张的票价来算,据统计,票补起码占到中国电影总票房的10%。

3.国产片缺少有“品质”的电影。影视行业的快速发展吸引了众多的互联网公司,如阿里巴巴、腾讯、百度、小米、乐视等互联网巨头纷纷成立影视公司进军影视行业,各路资金的涌入为行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优越的环境,同时也加剧了电影市场的浮躁与泡沫,影视公司为了在短期实现盈利,邀请众多明星加盟影片拍摄,制作各种噱头进行宣传,却不对电影品质加以严格把控,甚至利用粉丝和水军来推高电影的口碑,以达到吸引观众的目的。这种快餐式、快钱式的发展模式,使得国产电影粗造滥造,烂片盛行,影片上映前期制作各种噱头大量宣传,观众走进影院却大呼上当,观众上当多了,自然对此不再感冒,这也是造成票房下降的重要原因。

4.观众出现了审美疲劳。国内银幕数量的增多,好莱坞大片的不断涌入,3D电影的流行,都吸引了很多的观众到电影院观看电影,但是随着观众观影要求越来越高,单靠明星阵容,绚丽的特效,已经吸引不了观众,观众转而选择一些高品质的电影来观看,比如《湄公河行动》,靠的就是品质和良好的口碑,吸引了更多的观众去观看。

目前说中国电影市场步入衰退期尚为期过早,这只是市场的自我调整,也反映了我国的电影工业体系不完整,同时缺少专业电影人才,难以连续提供高质量的影片,中国电影未来要想有更好的发展,不能“唯票房论”“唯明星论”,必须回归内容,开拓创新,努力提高中国电影的品质,用高品质的电影吸引观众,才能回归良性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