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上流传出一张徐克和周星驰拍摄《西游伏妖篇》期间的工作照片,晒出照片的是周星驰公司项目及业务总监陈震宇,他在微博称“这些手稿只不过是冰山一角……”

一张图片 解读周星驰电影幕后制作的艰辛故事

小编第一眼看到图片,看到满墙的手稿,心里感到非常震惊,对图片中徐克周星驰专注、敬业的态度感到非常敬佩,同时对自己在电影拍摄方面的知识的稀缺感到惭愧,于是上网脑补知识,对电影拍摄的复杂度有了一个重新的认识,在聊周星驰的电影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电影的制作流程。

电影的制作分为三个阶段:

1.前期筹备 包括(1)获取剧本(2)指定预算(3)组建剧组(4)选定景地、制作道具等工作(5)剧本审查,获取拍摄许可证。

2.拍摄阶段 剧组聚集拍摄地开始拍摄影片。制片主任负责整个剧组的食宿、交通、现场维护、景地联系、预算控制、财务管理工作,全力保障导演的拍摄。导演负责日常镜头拍摄,在预算内按期完成所有镜头素材的采集工作。

3.后期制作 包括:镜头剪辑、画面调色、特效制作、音乐制作、声音合成、画面声音混录等。完成后交洗印厂洗印拷贝。

一张图片 解读周星驰电影幕后制作的艰辛故事

《西游伏妖篇》徐克导演,周星驰担任编辑和监制

编剧是剧本的作者,编剧是以文字的形式表述电影的整体设计,是电影中的表演蓝本,编剧的艺术素养要求比较高,一般具有较强的文学表达能力,熟悉影视运作的相关流程、表现手法等,编写剧本,即创作故事,需要提出故事中心,塑造人物性格。

监制又称制作人或制片,职务是管理整个电视或电影拍片流程相关环节的一切工作,如工作人员的寻找与协调,预算的控制,拍摄时间的进度等,让电影能在合理的时间与预算下完成。

一个经验老到的监制可以决定一部电影的风格走向,甚至凌驾导演成为电影内容主导者,是拍片过程中权力最大的人。

导演根据影片的主题、内容、人物塑造的需要,运用各种手段、方法,将各诸要素合理、有机、完整地组成一个视听整体,达到艺术上的统一。

一部电影的制作是个庞大的工程,需要各部门的协调、各个演员的完美表演才能成就高质量的影片,一部影片由成千上万个片段组成,每个片段都有相应的台词和表演要求,经过剪辑、匹配、配乐才能形成一部剧情流畅、主题鲜明的电影,尤其是徐克、周星驰这种特别注重细节、注重质量的导演,每个片段都要经过反复修改,反复拍摄,直至达到自己的要求,他们制作一部电影的工作量,要比一部粗制滥造的电影导演的工作量要多很多。此次,周星驰担任编剧和监制两职,工作量非常大,单单编剧就要经过几十上百次的修改,才能打磨出一部好的剧本,还要随着拍摄进度随时进行修改以达到电影拍摄的需要。同时作为监制,还要严格管理整部影片拍摄流程,包括中期拍摄和后期制作,直到制作出一部完整的电影。精品电影不是那么容易出来的。

一张图片 解读周星驰电影幕后制作的艰辛故事

周星驰在拍摄《西游降魔篇》的时候,有个小故事。有个文章跳舞的片段,文章一直跳了53次,周星驰还是不满意,文章有点恼了,就壮着胆子对周星驰说:“这样不是很好么?大家能乐就行了”周星驰看出文章有些不高兴,就说:“如果只是让观众们乐,那是一场闹剧,不会成为经典,要成为经典,必须是一场喜剧。”文章有点奇怪,问:“这二者有区别么?”周星驰平静地说:“ 有,就看用不用心,注重每个细节,不要流于形式。记住,每位观众都很精明,他们都是鉴赏家和影评人,笑后什么都没有留下,他们不会再看,要让他们留恋反复,需要我们加倍努力,请相信,只要你付出努力,观众们都会知道,汗水绝对不会白流。

文章一听这话,彻底服气了,认真揣摩,主动要求周星驰先别拍这段。随后的整整一个月,他雇了一位专业舞蹈老师,废寝忘食地练习,最后一遍通过,影片上映后成为经典的一段。

这就是周星驰成功的原因。

周星驰的电影,每句话,每个动作,每个眼神都是戏,每个细小的细节都要反复推敲,反复打磨,才有了那么多的经典,就连电影中的配角,寥寥几个镜头都让人印象深刻,这都是和周星驰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对影片质量的高度责任心分不开的。

一张图片 解读周星驰电影幕后制作的艰辛故事

一年一影帝,百年周星驰,是影迷对周星驰最高的评价,在国内电影市场急功近利,唯明星论,只注重票房不注重影片质量,烂片盛行的年代,星爷对电影的极致追求,都使我们对周星驰的电影有了更多的期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