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

地球知识局——芬兰保卫战

作者:猫斯图

制图:孙绿 / 编辑:棉花

芬兰在历史上长期是瑞典的领土。但是在19世纪初,沙俄通过一场芬兰战争从瑞典虎口夺食,拿下了芬兰。沙皇也从此之后长期兼任芬兰大公,通过对皇室的认同将俄国和芬兰整合在一起。

芬兰曾经是瑞典领土,后被沙俄占据

沙俄在革命中解体,芬兰也获得独立

但十月革命一来,王室被推翻,芬兰没有了约束,顺势独立。为了抢回芬兰这块属于沙皇俄国黄金岁月的地盘,苏联发动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战争,却最终对芬兰无可奈何。

为什么庞大的苏联却拿不下这小小的芬兰呢?

必然大战的战场

苏俄推翻沙皇统治之后,芬兰找到了独立的机会。经过一段时间的内战,芬兰最终还是没有被并入红色俄国,而是成为了一个独立国家,而且对十月革命后的俄国怀有深深的戒心。

芬兰在获得独立后

其领土除了现代芬兰的领土

还包括与俄国交界的卡累利阿、萨拉、佩察摩

而对于俄国来说,这个邻居也不是个省油的灯。当时双方国境线距离俄国旧都圣彼得堡仅仅只有32公里。而圣彼得堡是俄国为数不多的可靠港口,是俄国无论如何不能失去的城市,靠在一个满怀戒备的邻居身边总是让人无法放心。

一方面是为列宁格勒建立缓冲地带

同时也是以列宁格勒为桥头堡收复“故土”

事情当然是先礼后兵的,在30年代双方进行了大量交涉。但是主权问题无法让步,战争手段便是不可避免的了。刚刚在国内清洗了反对者的斯大林也急需一场扬眉吐气的胜利巩固自己在国内的权威。

苏芬战争就这样在1939年冬天开场了。

土地面积上来看,芬兰不能算是一个小国,在欧洲排名第八。但这个“大国”的领土形状却有些奇怪。正如它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两个邻居瑞典和挪威一样,芬兰的领土形状是长条状的,南北最长距离1157公里,东西最宽处却只有542公里。在面对苏联这样的庞然大物时,芬兰可以说就是没有纵深,必须在第一线就拦住对手。

芬兰在北欧国家里已经算是挺胖的了

但还是太瘦了

好在芬兰人早就知道苏联的意图,因此从1939年4月开始组织了大量人力建设防线——也就是以当时的芬军总司令卡尔·古斯塔夫·埃米尔·曼纳海姆元帅命名的“曼纳海姆防线”。

防线中的石屏障和铁丝网

这条防线可以说是上天赠与芬兰人的礼物。

俄国和芬兰之间的国境线虽长,但中间隔着拉多加湖和奥涅加湖两座大湖,北方则是被冰雪覆盖,几乎无法通行,真正能允许大规模部队通过的通道只有卡累利阿地峡。这里不仅是从列宁格勒(圣彼得堡)通向芬兰最近的通道,也是边境上为数不多有道路和铁路基础的地区。

在拉多加湖与芬兰湾之间的

便是卡累利阿地峡

对芬军来说,只要守住卡累利阿地峡,腹地就是安全的。而这个地峡本身,则被大量沼泽和森林所保护,可以让防守方依托自然条件建设工事。“曼纳海姆防线”就是依靠着一层又一层的壕沟和碉堡镇守着沼泽之间的土地。

虽然这已经是边界上最暖的地方了

但也是够冷的了

除了依势而建的防御工事,芬兰士兵在这场战争中的准备也很充分。芬兰总司令部从全国各地陆续征发了30多万部队,相当于芬兰10%的人口。别看这些人都是临时从人民中征召的,他们非常熟悉芬兰的森林地形,并且自备各类适宜的户外装备。

自备滑雪板和猪头面具?

有资料记载,每个芬兰士兵都装备着一套滑雪板,穿着雪装,能在山林雪原中自如穿梭;在茫茫雪原中迷失方向时,芬兰军官也得到了国产厂商Sunnto提供的液体瞄准指南针。

芬兰人对野外情况的了解,似乎从一开始就决定了战争的结局。

后勤决定胜负

1939年11月30日,战争正式开始。苏军高层都认为小小的芬兰不值一提,钢铁洪流散着步就能打到赫尔辛基。斯大林更是放出话来,要在两周内结束战争,收复“自古以来”就属于俄国人的芬兰。

但轻敌的苏军不仅对对方缺乏估计,对自身经历大清洗之后的组织崩溃也没有什么意识。清洗之后被提拔上来的军官,大多是对上级忠诚而缺乏指挥才华的人。这让苏军的战术变得非常保守和呆板,经常把部队堆在一起直接冲击芬兰的防御工事,很少有指挥官想到将部队绕过对方防线进行包抄。

苏联人内斗不止

芬兰人则同仇敌忾

这当然对芬兰守军是最有利的。苏军的数量优势在卡累利阿地峡沼泽间的小小缺口里被不停弱化,守卫每一个要塞的芬军都只用面对少量的苏军,完全可以各个击破。战争进行到中期,连一开始最让芬兰人害怕的苏联坦克也不成问题了。芬兰人用铁条陷阱卡住苏联坦克的负重轮,然后用简易的燃烧弹将其摧毁(也就是著名的莫洛托夫鸡尾酒)。

开着坦克撵铁线

一路火花带闪电

我们的履带被卡住了!

总之,在芬兰人严阵以待的卡累利阿地峡战场,苏联人没有占到任何便宜,常常出现损失上千士兵和几十辆坦克,却没有击杀几个芬军的情况。

在这个主战场之外,拉多加湖以北的地区,苏军倒是投入了比芬兰人预计更多的兵力,甚至还修建了临时铁路运送物资。但呆板的基层指挥还是让苏军很受伤,不是被小股芬军拖住很久,就是被以少胜多,基本也没有什么进展。

“我要豆腐脑,咸的”

“只有甜的,爱喝不喝”

战局如此不利,莫斯科方面只能把锅甩给前线指挥官调查不严、芬兰人太狡猾——就在开战前不久,苏联人民得到的报道还是芬兰人是一帮腐败的弱智,会不战自降的。

芬兰人表示有不同的意见

其实真正导致苏军崩溃的,是苏军薄弱的后勤保障。

由于战前高层过于轻视对手,有人甚至跟风斯大林,主张只要给士兵准备十几天的口粮就可以了。至于防寒服、枪支防冻液、车辆用油等消耗品,更是不用准备多少。士兵们只要快速推进到芬兰湾北岸的城市,后勤问题就自动解决了。

苏军士兵终于穿上了保暖的新衣服

但是是在被芬兰俘虏以后……

和芬兰士兵专业的雪装雪板相比,苏军士兵甚至是穿着卡其色的常规作战服作战的,保暖效果也不怎么样。随着战役时间越拉越长,苏联军需官不得不调集更多的物资供应前线,但积雪让车辆无法通行,后勤保障线被拉成了一长条。

苏联钢铁势不可挡

但是步兵一副作死的样儿……

而随着战争进行,芬兰人自知正面作战没有胜算,便把宝押在了苏军的后勤补给上。芬军经常在雪原上借助雪橇快速移动到苏军营地背后,通过夜袭野战厨房和辎重仓库的方式打击苏军的士气。所以往往双方还没有接战,苏军就因为饥寒交迫丧失了战斗力。

战争只打了一个月,苏军就损失了7万人,其中有不少是因为内出血和冻伤而离开战场的。

冻垮了我的国

震怒的斯大林临阵换帅,派铁木辛哥指挥战局,终于通过不间断的炮击和轰炸强行击穿了曼纳海姆防线,这才最终逼得芬兰签订了城下之盟,割让卡累利阿。

苏联以惨重的代价

取得了卡累利阿、萨拉、佩察摩

在其后的继续战争中又夺得佩察摩的剩余部分

芬兰式胜利

军队推进续航能力不足、对芬兰野外地形不熟悉,再加上调度失灵,使得苏联没有能够如预想一般彻底吞并芬兰。而芬兰人,则凭借对国内野外情况的专业级了解和充足的准备,在国际上打出了声誉,免于亡国奴的命运。

芬兰超大弹弓

专打苏联大兵

END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