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农民讲习所】城阳乡把“农民讲习所”办到父老乡亲门前院内

今年,“杨坪村的窑洞文化与时代转型”入选北京师范大学社会治理智库“百村社会治理调查”重大项目课题,引起城阳乡干部群众的高度重视,乡党委、政府及时做出反应,成立了两个工作小组,以流动“农民讲习所”的形式,结合新时期脱贫攻坚、精准扶贫等惠民政策,进村入户开展宣讲活动,用看得见摸得着的事实,畅谈伟大祖国进入新时代的新变化,进一步鼓起干部群众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

8月22—26日,乡党委、政府邀请在外干事创业的城阳籍人士、当地各路德高望重的乡贤,组成一个别有意义的团队,通过人物采访说变化、实地调研话变迁、资料搜集现史实,围绕窑洞这种传统而古老的居住形式及其生产、生活方式所衍生出的独特文化变迁,对比今昔居住条件的改变、教育条件的发展、生产条件的进步、生活环境的改善。大家还根据各自所长,结合当地丰富的绿色文化和红色文化,从历史传统、光荣党史、文化教育、法律法规、民俗民风等和村民们共同交流,发掘祖辈先民们留下来的传统美德,结合城阳乡党委、政府近年来开展的“民风就是软实力,民风就是生产力”建设,教育引导群众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并发扬光大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

与此同时,由乡党委书记、政府乡长带领的另一个假日工作小组也有序展开。他们连续走访建档立卡户,各村第一书记、包村干部遍访各自所包村的所有农户,深入了解群众生产生活情况,调查实情,掌握问题,以拉家常的形式把党和国家精准扶贫等惠民政策讲解给群众,以聊天的方法把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作用讲解给群众,让“农民讲习所”走进农家院,贴近农民心,引导农民树立“相亲相爱、向上向善、移风易俗、勤劳致富”的文明风尚,形成“爱家庭、建家乡、美家园”的社会氛围。

近年来,城阳乡党委政府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指示,以“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为训,把深化民风建设作为群众激发内生动力,加快脱贫攻坚进程,打赢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举措,按照县委、政府“1553”民风建设工作思路,紧紧围绕党的建设,积极组织开展“三老五讲”活动,褒扬“好人好事”、“好人文化”,弘扬正能量,打击歪风邪气,杜绝“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等不良现象,促进家风、村风、民风和社会风气向好向善,为全乡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文明向上的良好环境。

监 审:韩广新

编 审:海生珍 扈志明

责 编:王 瑾

编 辑:褚彩虹 李学虎 王芳

消息来源:彭阳广播电视台

(欢迎转载 注明来源) ▼ 关注彭阳广电,纵览彭阳新闻 ▼ 把时间交给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