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商报讯 “端午至,五毒出”,端午节临近,也意味着夏季真正意义上的到来。我国传统风俗在端午不仅要吃粽子,还要挂香包、浴兰汤、插艾蒲以“驱五毒”,古人智慧自有道理,进入夏季我省也迎来蚊虫叮咬的高发期,其中被蜱虫叮咬后引发严重病情的新闻屡见不鲜,日前,我省已有蜱虫叮咬引发的死亡病例。

医生提醒,蜱虫主要栖息在草地、树林中,公众应尽量避免在这些区域长时间停留坐卧,如因特殊原因一定要进入此类地区,应当做好防护。去野外活动要穿长袖长裤防蚊虫,万一发现被蜱虫叮咬,切记不可自行用力拔除,正确的做法是及时去医院。

女子被蜱虫叮咬致死

每年4月到10月都是蜱虫叮咬高发期,记者从安医大二附院了解到,日前该院已接诊到数例蜱虫叮咬病例。

“5月2日,我们接到桐城转来的一位老年女性患者,已经高烧一个多星期。入院后仔细询问病史,了解到患者发病前有上山采茶史。”据安医大二附院感染科主治医师汤磊介绍,患者入院前院外多次检查血常规提示白细胞、血小板减少,且血小板呈进行性减少,肝肾功能、心肌酶等指标均不同程度的升高,入院后经过完善地检查,查体发现患者上腹部有一可疑焦痂,诊断发热伴血小板减少(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可能性大。

送检布尼亚病毒抗体及核酸均阳性,最终诊断明确。而布尼亚病毒感染,正是蜱虫叮咬后出现的一种病原体感染。

遗憾的是,虽然医院积极予以抗病毒、保护各脏器、丙种球蛋白对症处理、预防抗感染等综合治疗处理,但由于病情过重,该患者最终还是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

“蜱虫叮咬后通常可能出现两种病原体的感染,一种是常见的恙虫病,立克次体感染,患者症状包括发热、皮疹,这种病经过治疗后,效果还是非常好的。”汤磊告诉记者,另一种病原体就是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这种感染可引发危重病例,蜱虫叮咬的死亡病例一般都是这种,如果早期没有得到及时治疗,最后会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

据介绍,和往年相比,今年该院收治的蜱虫叮咬患者有所减少,但是危重病人仍然有死亡病例。

茶树上蜱虫寄存较多

据悉,新型布尼亚病毒主要是从蜱虫体内分离出来的一种新型病毒,人体主要是因被携带有布尼亚病毒的蜱虫叮咬而感染。人体感染后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是,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一般高热多见,高热时间越长,病情预后越差。

除有持续性高热外,可伴有全身肌肉酸痛、浅表淋巴结肿大,腹痛、腹泻、黑便、血便等,少数进展较快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精神症状,即布尼亚脑病的症状,如谵妄、嗜睡、烦躁不安,性格改变等,一旦出现布尼亚脑病,预后极差。

这些患者实验室检查往往会出现血小板及白细胞进行性下降,血小板在发病的第9-19天下降至最低,随后一周左右恢复正常。病程第7-10天,CD4+和CD8+T淋巴细胞数量急剧下降。布尼亚病毒感染的治疗无特效药,主要是对症处理为主,部分病情危重者,可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

人体被感染布尼亚病毒主要传播途径来源于蜱虫叮咬。而蜱虫主要栖息在丘陵或山区,近年来发现茶树上蜱虫寄存较多,故茶农患病占多数。

汤磊提醒,公众应尽量避免在草地、树林等地长时间坐卧。如因特殊原因一定要进入此类地区,应当穿长袖衣服,扎紧裤腿或者把裤腿塞进袜子或鞋子里,穿浅色衣服可便于查找有无蜱虫附着;针织物表面应当尽量光滑,这样蜱虫不易粘附;不要穿凉鞋,注意防护本身皮肤皮损处。

照顾患者需体液隔离

据介绍,蜱虫常附着在人体的头皮、腰部、腋窝、腹股沟及脚踝下方等松软部位。万一发现被蜱虫叮咬,切记不可自行用力拔除,正确的做法是及时去医院,由专业的感染科医务人员来取出蜱虫(在叮咬处消毒后进行局部麻醉,麻醉起效后用镊子将蜱虫取出)。

如有家属不幸被感染,需要注意的是血液、体液接触有可能会导致人与人之间的传染,故在照顾患者的同时,需要进行血液体液隔离,比如说最好戴口罩、一次性手套等防护工具,防止相互感染。

1、不要乱跑乱动,保持原地不动,呼救。

2、找一根布带(有条件的可以用松紧带)在伤口上端5~10厘米处绑扎,每15~20分钟松开2~3分钟,之后继续捆扎,避免局部组织缺血坏死。

3、迅速及时挤捏冲洗伤口,用流动清水或肥皂水冲洗,边洗边挤捏伤口,把毒血冲洗干净。条件允许,用双氧水或0.1%或2%的高锰酸钾冲洗。

4、用消毒的小刀切开浅浅的口子,检查有没有折断的毒牙,挤压出部分毒血。

5、无论伤情是否严重,第一时间前往有抗蛇毒血清医院治疗。

蜈蚣咬伤后立即用肥皂水清洗伤口,局部应用冷湿敷伤口,不过不用担心,一般不会导致致命危险,4天过后症状渐渐消失。有全身症状者速到医院。

若皮肤内留有螯刺,应设法拔除,前三个急救措施与毒蛇咬伤处理相同,有条件者,用吸乳器或拔火罐尽量吸出毒汁。

1、中毒后要采用催吐法尽早排出毒物,用筷子、勺柄或手指刺激咽喉部,并饮用大量清水或淡盐水反复洗胃。

2、注射阿托品0.5-10毫克,如不见好转可2-3小时重复注射。

3、给中毒者饮浓茶或白糖水,并加服大量维生素,以补充水液不足并加速排毒。

当隐翅虫的体液不小心弄到皮肤上时,由于其体液呈强酸性,所以应用碱性物质中和(不可用烧碱),可用牙膏、苏打、肥皂水等对皮肤进行处理,然后用清水洗净。之后就用阿昔洛韦乳膏对伤口进行涂抹,一般一周左右即可。

常见的有蚊、臭虫、蚤、螨、飞蠓(小黑虫)等,另外有些毛虫,如桑毛虫、刺毛虫的毒毛刺入皮肤也会引发病症,导致虫咬皮炎,虫咬皮炎又称丘疹性荨麻疹,是夏秋季节常见的儿童皮肤病,蚊子在叮咬时会分泌唾液,留下的伤口红肿、痒、痛,甚至还会传染登革热、疟疾、脑炎。一旦被咬,可以用如绿药膏、花露水、无极膏、炉甘石洗剂等,擦洗叮咬处。

1、消除生活环境中蚊虫滋生的场所。最好别养宠物,室内别放置地毯,凉席需每天清洁处理;

2、在玩耍时,穿长袖长裤,不要去草丛、灌木丛、树林、沼泽地、潮湿的地方,也不要摸灰尘;

3、不使用含有香味的洗涤剂、护肤品、香水、香波。因为香味易招致蚊虫;

4、注意个人卫生,夏季出汗多,易吸引蚊虫叮咬,经常洗澡以去除身上的汗味;

5、要勤换衣服及床单,凉席、被褥等贴身物品要经常用温水清洗曝晒;

6、居室内要保持空气流通、环境整洁,避免潮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