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唐明智表示,父亲1982年临终前留下遗言,嘱咐他有机会一定要找到德阳家乡的亲人。”唐明智还表示,在德阳的这几天他想多拍点照片带回台湾,带到父亲的坟头给他“看看”。

视频制作:川越海峡

“觉得不可能的事情实现了,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情”5月15日,对在德阳青创园创业的台青金慧臣而言,是尤为特殊的一天。这一天,其已故外公唐宏千在台湾的唐氏家族与四川亲人相聚在了德阳青创园。

回忆这不可思议的认亲缘分,金慧臣表示,自己一年前经在川台商朋友推荐来到德阳,因为外公的缘故,带着“回家乡”的感情认识这个城市,相中德阳创业环境扎根这里开展英语培训。“创业的同时我受在台湾的大舅的委托,为外公寻亲。”金慧臣说,外公老宅桐花巷8号已经变成杂货铺,后在热心人郑先生帮忙下,历时3个多月,找到了外公三哥的儿子——唐蒙金,也就是她的表舅。“从当时的举目无亲,到现在与500多位族亲相认,我与德阳的关系也更‘亲上加亲’。”

此次两岸亲人欢聚德阳,金慧臣大舅唐明智更感慨:“虽然这次回德阳时间很短,但收获了很多美好印象,足以让我回忆余生。”

70多年前,德阳人唐宏千带着妻儿远赴台湾,从此与故乡亲人天涯相隔。唐宏千临终前希望子女有机会能回到德阳老家,帮他看看家乡亲人。70多年后,唐宏千的外孙女金慧臣来德阳投资创业,历经3个多月苦苦寻找,终于找到了外公的亲人。

一周前,德阳桐花巷8号见证了这场跨越70多年的见面。在金慧臣陪同下,唐宏千的后代——长子唐明智及妻儿,踏上了德阳故土,了却了父亲“回家”的遗愿。

▲唐明智(右一)和德阳亲人亲切握手

70余载时光

冲不淡浓浓乡音

▲唐明智妻儿和德阳亲人

此次踏上故土,唐明智及家人始终怀揣2件心事:一是到祖坟和家庙祭拜,二是去父亲常年居住过的桐花巷8号看看,“这是父亲的遗愿,我要帮他去完成。”

5月14日中午,一场“桐花巷8号唐氏台湾亲人团聚会”正在举行。桐花巷8号,是70多年前唐宏千和父母及兄弟姐妹们的家。70多年过去,桐花巷8号这个大家庭已“枝繁叶茂”,家族共有成员百余人。当天,唐氏家族约70余人早早地来到这里,等候他们来自台湾的亲人。

唐明智说,他虽然生长在台湾,但因为父母是四川人,去了台湾后也一直讲四川话,所以家里五个兄弟姐妹除了最小的妹妹不会讲四川话外,其他兄妹从小都会说四川话,“参加工作后在台湾难得讲四川话了,这次来德阳就该多讲讲四川话。”

记录家乡变化

把照片带给父亲“看看”

▲唐宏千生前留下的家乡地址和亲人信息

唐明智表示,父亲1982年临终前留下遗言,嘱咐他有机会一定要找到德阳家乡的亲人。曾经因为工作原因,他不能亲自来大陆寻亲。2017年外甥女金慧臣来德阳投资创业,他便委托她帮忙寻找。“冥冥之中我感到爸爸似乎在催促着让我回来。”唐明智说,“多亏了她,还有84岁堂哥唐蒙金,是通过他们的力量,才把大家聚到了一起。”唐明智还表示,在德阳的这几天他想多拍点照片带回台湾,带到父亲的坟头给他“看看”。

祭祖寻根

替父了却“回家”遗愿

▲在记载唐氏家族历史的碑前留念

位于旌阳区新中镇桂花村的唐氏家庙已有近200年历史,碑石上记载着唐氏一族的历史,是唐家人的情感纽带,唐蒙金表示,这块碑是2010年重新立的,旧碑经历风雨己模糊不清,这块新碑上的文字是对原旧碑上的文字进行考证而撰。

▲唐氏家族祭祖

在这里,唐明智和德阳亲人一起举行了一场简单的祭祖仪式,唐蒙金向先祖们郑重介绍了唐明智一家。“整个过程让我非常感动,这大概就是落叶归根的感觉吧。”唐明智和妻子纪雪红说。

▲桐花巷8号唐家旧址前合影

桐花巷8号,父亲临终前留下的这个地址在唐明智心里就是家乡的坐标。70多年后,桐花巷8号已不是原来的唐家老宅,老宅大门所在的位置现在是一家小超市。唐宏炎是唐明智的幺爸,唐家老宅对他而言记忆犹新。“老宅占地6亩,后面有片果园,前面都是门面,这些门面都是唐家的产业,租给13户人家,大门右边是一家棺材铺,左边是贺挑水、葛裁缝。”

▲唐明智一家人和德阳亲人合影

“我回到家了,父亲的心愿终于了了。”行走在桐花巷,唐明智内心感慨万千。在老宅原来的位置,唐明智和家人一起合了张影,他说他要把这张照片带给父亲“看看”。

品家乡美味

想把“家乡味”带回台湾

为迎接台湾亲戚,新中镇桂花村的一户唐氏族人还专门准备了一场坝坝宴。肚条烧青笋、甜烧白、四季豆烧鸭……一道道家乡菜摆上桌,唐明智目不暇接。虽然平常吃惯了清淡的台湾菜,但“重口味”的川菜对他而言并不陌生。“父母都是四川人,做菜非常喜欢放辣椒。”唐明智说,很多年过去了,但他还记得母亲做的回锅肉的味道。

每当品尝到好吃的家乡菜,妻子纪雪红赶紧拿出随身携带的小本子,向德阳的亲戚打听菜的做法,并一一记录下来。“我台湾的朋友,很多都非常喜欢吃川菜。”纪雪红说,她想多学几种家乡菜,把“家乡味”带回台湾,让朋友们尝一尝。

综合:德阳晚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