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金融官网:www.zmjinrong.com 公众号:tanko_zhou

版权:来源 闺蜜财经 ID:girlfriend-finance 作者蜜姐

最近几天,方便面过完它的60周年生日没多久,大陆方便面市场上的翘楚——康师傅发布了其上半年财报。

财报显示,继2017年销量回暖后,今年上半年销量持续攀升。据媒体的报道,其最大的竞争对手统一,今年的利润也比上年增长了6%。

在今年上半年营收增长的,除了方便面市场,类似涪陵榨菜、双汇火腿肠等被划入低价消费市场的商品,也分别是同比77.52%,25.28%的增长速度。

就在很多人开始大呼消费降级的时候,另一组数据着实让蜜姐大为吃惊,90后已经占据消费贷款的半壁江山,不仅如此,还有28.57%的人使用消费贷,就是为了偿还其他贷款。

之前我们总担心说,年轻人越来越不愿意生孩子了,现在社会少子化带现象越来越严重,未来养老何去何从。但现在看来,年轻人入不敷出的消费问题可能更加严峻。

01、90后占据了消费贷款用户的半壁江山

最近,融360发布了一项针对消费贷款使用情况的调查。根据这份调查显示,90后已经占据了消费贷款用户的半壁江山,90后与95后加起来的占比高达49.31%,排名第二的是80后,占比为31.46%。

融360关于消费贷款用户年龄分布情况调查 | 图表来源  上海证券报

更细的年龄分布是,90后群体是(90-95年)是消费贷款用户群体中的第一,占比为37.41%,排名第二的是80后(80-85年)。让人吃惊的是,95后的消费贷款群体居然会比85后多,而前者,大多也才刚步入职场。

与此同时,在撇开房贷、车贷的情况下,使用消费贷款用于日常生活消费的群体竟占比50.17%,超过了五成。

其实,蜜姐一直不反对借贷消费,甚至相信借钱花可以逼你有出息。但看到下面的这组数据,却对这个观点有些犹豫了。

根据融360的调研数据,40.99%的用户群月收入在2001元至5000元。而与之相对的是,49.14%的人每月还款金额(不含房贷、车贷)占实际到手收入的三成以上。

如果包括房贷和车贷,有5.44%的人群资不抵债,换算起来,大概是每20个人中,就有1个每月需要偿还的贷款比实际到手的月收入还要多。

与此同时,数据还显示,有28.57%的人使用消费贷,就是为了偿还其他贷款。

02、月供可迫使人更加向上,追求自力?

哥伦比亚大学经济系主任、经济学家瑟里克曼教授曾做了一个针对美国人的借贷和消费的研究。

而这项研究发现,月供压力不仅没有使美国人懒惰,还迫使他们更加向上,追求自立!

特别是因为月供压力,众多家庭开始注意理财、精心安排家庭收支流水,并催生出家庭财务规划这个职业,以保证每个月能按期交月供,“家庭财务纪律”成了新的流行词。

针对之前说的, 每月的还贷高于收入,以贷养贷,其实蜜姐身边真就不乏这样的朋友。

蜜姐身边的一位90后同事,几乎每天她都会收到至少一个快递包裹,价格也是从20-300元不等。除了大量的网购,还要养车(无车贷),以及经常和同事朋友出去聚餐,以及其他开销等。

而这些开销加起来,有的时候甚至是她月收入的至少一倍多。

有次晚上,她十分怯弱与着急地找蜜姐聊天,后来得知,这个月的花呗分期账单到期了,可她已无力还清,更不好意思向父母开口借钱。

她曾多次发誓要戒掉靠花呗、信用卡度日的情况,“用了真会上瘾,而且还会和滚雪球一样,停不下来。”后来的一个月,每次拿起手机刷某宝,就开始不停地念叨不要剁手,可这样的日子没过多久,快递包裹又如雪花一样飞了过来。

后来,为了改变这种,每隔几个月就面临不敢向父母张口求助,而消费贷款快逾期的窘迫情况,她开始在朋友圈里卖面膜、代购、水果等,只要是发现有些可靠的渠道又能挣到钱的,她总是会积极去尝试。

而与她相比,蜜姐更欣赏一位很懂生活的前同事。

虽然,她会花掉收入里的大部分工资以及消费信用卡和花呗等去购买商品,但是,她所购买的每一件物品都能说出购买的目的,以及这款产品的支出与回报比,甚至还会去估量为此的承受能力。

有次一块逛街,她挑中了一款价格近千元的香薰灯,然后毫不犹豫地拿下来了。而这款香薰灯,在宜家花不到30元就能买到类似的。

当蜜姐正要劝止时,她居然对这款近千元的香薰灯的各种成分、性能、产地如数家珍,而最终让她购买的动力是,比起整天沉浸在巨大的工作压力下失眠犯困影响工作效率,为什么不多花点钱,让自己更加舒服然后以饱满的斗志迎接新的工作? 

而她的薪资,比起刚到北京那会,高了3-4倍。除了更加努力的工作,她也学会了购买各种理财产品,逼自己有其他挣钱的渠道。

如果我们把人力资本(即创业赚钱能力、做事业的能力)堪称一种资产,把消费当做是一种投资,带目的地用消费来塑造自己,让自己的生活更加精致、生活环境更好,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而这一切的前提是,你所用来消费的投资,是经过一系列理性分析后,做出的决定,你不仅要考虑之后的偿还能力,还要考虑这项消费是否真的能帮助你更好的成长。

为防失联,请扫码关注备用号:密金融!

【版权声明:本平台致力于寻找金融行业至关重要的文章,以提高全民金融意识,促进金融交流,如涉及文章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或附上稿费。联系方式:13751745460 微信号:zmjinrong】

@正版图书,低至六折!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密融书社“@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