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立下首功的江忠源,没有丝毫停顿,一路追击太平军到了长沙城下,守卫城中高地天心阁,而这次他的对手是进入湖南以来,率军连战连捷的西王萧朝贵。这年十二月,太平军终于攻入城中,江忠源率军抵挡,悍不畏死,浑身多处受创,眼看大势已去,他不愿意束手就擒,毅然跳水自尽,结束了他短暂而辉煌军事生涯。

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曾经骁勇无比的八旗军,在一百多年安逸舒适的富贵生活中,战斗力早就直线下降,成为一群只知养尊处优的蛀虫。因此清政府无奈之下,开始重用汉族将领,允许在民间举办团练。也自此开始,在对抗太平军的过程中,涌现了不少的汉族名将,正是这些人为清朝累死累活,才扭转了战局,平定了一场席卷全国的战乱。

晚清最悲催名将,击杀太平天国两王,却被石达开逼得跳水而亡

而在那些汉族名将中,江忠源就是前期的一位代表人物。他在与太平军的战斗中立下了赫赫战功,还击杀了两位太平天国重要王爷,结果却因为曾国藩的见死不救,在与石达开的对决中败下阵来,丢了性命的同时,还成为晚清最悲催的一位名将。

纵观江忠源的前半生,总体来说是失意的。他25岁中举,然而因为会试落榜,没有获得一官半职,最后通过清廷在科举之外举行的选才支制度“大挑”,才在家乡谋了一个训练乡兵的职位。而他真正的发迹,是在35岁的时候。这一年,湘桂交界的各族人民不堪忍受清朝的苛政,聚众起义,由少数民族首领雷再浩带领,攻城略地,引起清朝震动。

晚清最悲催名将,击杀太平天国两王,却被石达开逼得跳水而亡

此时,江忠源抓住朝廷允许举办团练的机会,训练了一支乡勇部队,由此也成为湖南操办团练第一人。江忠源自幼学习经世之学,此时总算派上了用场,他训练的乡勇具有不弱的战斗力,雷再浩率领的农民军就败在了他的手上。此次平叛让江忠源一战成名,因功升任知县,并受到了曾国藩的赏识,要不是父亲突然去世,他要回家守丧,当时就会被委以重任。

不过,在那个时代,像江忠源这种有着真才实学的人,总有机会施展才华。就在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不久,江忠源再次出山,率领自己招募的五百楚勇奔赴广西战场。此时太平军正是蓬勃发展阶段,兵锋极盛,由广西当地悍勇组成的军队,战斗力不可小觑。面对太平军的攻势,清军屡战屡败,只有江忠源这支楚勇,在他的率领下保存了实力。

晚清最悲催名将,击杀太平天国两王,却被石达开逼得跳水而亡

江忠源的出色表现,让他的声望不断上升。咸丰二年的桂林之战,清将乌兰泰战死,江忠源终于有机会掌管一军,也正是这次机会,让他完成了生涯中战绩最辉煌的一战。

当时桂林受到太平军的围攻,江忠源接过指挥权后,指挥得当,此前气势如虹的太平军居然没有占到什么便宜,三次败在了他的手里,只能放弃进攻桂林。不过,太平军很快调整策略,转而占据全州。此地是广西湖南的咽喉之地,他们准备由此进入湖南,攻入长沙,如果成功,当时在清朝地位极为重要的湖南一旦易主,太平军将取得极大的战略主动。

晚清最悲催名将,击杀太平天国两王,却被石达开逼得跳水而亡

江忠源也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于是提前在太平军的必经之处蓑衣渡设下伏兵。这支太平军由太平天国元老之一的南王冯云山带领,由于事发突然,太平军一开始就陷入被动,只能与清军展开血战,结果仍旧没能挽回失败的结局,冯云山也在此战中英勇战死。

蓑衣渡之战,延缓了太平军进入湖南的速度,给清军争取了准备的时间。立下首功的江忠源,没有丝毫停顿,一路追击太平军到了长沙城下,守卫城中高地天心阁,而这次他的对手是进入湖南以来,率军连战连捷的西王萧朝贵。这一次,胜利的天平又向江忠源倾斜,英勇善战的萧朝贵,与冯云山一样,被江忠源率军击杀。

晚清最悲催名将,击杀太平天国两王,却被石达开逼得跳水而亡

此后,江忠源转战各地,立功无数,尤其是固守南昌三个月,让他一时间风光无限,咸丰帝特赐予他二品顶戴以示嘉奖。不过这位名将,终究没能逃脱战死的命运。

1853年秋,西线战事不利的太平军迎来了新的统帅,翼王石达开,他刚上任,就一改轻敌冒进的战法,稳扎稳打,进军军事重镇庐州。江忠源听说庐州战事告急,率军火速来援,并准备在城中固守。由于太平军攻势猛烈,庐州随时有失守的可能。就在这种紧急时刻,接到江忠源求援消息的曾国藩,却以固守武昌,不宜冒险的理由,拒绝出兵,对江忠源见死不救。

晚清最悲催名将,击杀太平天国两王,却被石达开逼得跳水而亡

这年十二月,太平军终于攻入城中,江忠源率军抵挡,悍不畏死,浑身多处受创,眼看大势已去,他不愿意束手就擒,毅然跳水自尽,结束了他短暂而辉煌军事生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