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网络

文/老春

朋友小丽的儿子今年上高一。前两天学校组织月考,他儿子的数学成绩只考了30分,稳稳地成为班级里的垫底。150分的题考30分,这样的成绩任谁看到都会感到崩溃发狂。小丽自然也不例外,她近乎疯狂的怒斥着孩子,恨不得想要把他的脑子掏出来看一看,里面到底藏了什么东西。

没成想,她刚一发完火儿,儿子竟然就开始掰着指头跟她算账:“你不能只盯着我这一科看啊,我是学文的,理科学不好正常。虽然数学成绩这么低,可也并不影响我能考到500分以上。假如我语文考一百,英语考一百,历史、政治那些小科成绩加在一起能考300多分的话,500多分不是很轻松就能达到吗?这样的成绩,将来考个大学应该不是什么难事吧?你得对我有信心才行!”

儿子这番话说出来,小丽真的就是无语了。她原本觉得儿子太不争气,可如今看来,似乎她也真的无法让他改变什么。她知道那只是儿子一厢情愿的想法,可是她得给他自信,她不能够就这么不看好他,让他对自己都感到绝望。于是她想了想后,也只是严肃地告诉儿子,希望他能够按照自己的预想达到自己想要的成绩。

小丽跟我絮絮叨叨说这件事的时候,似乎也开始同意自己儿子的看法,也觉得这样做没什么不可以。虽然她知道这世上没有那么多假如,而高考发挥失常也是常有的事情,但她心里总还抱有那么一丝希望,觉得自己的孩子或许能行。

说完这些,她满怀希望的看着我,希望我能够给她一个肯定的答案。肯定他们母子的想法,肯定她内心里的那点儿若有若无的希望。

但是,现实中哪里会有那么多的假如,生活中又怎会有那么多的应该?我可以给他们一个肯定,但生活和现实不会。我不想现在违心地给他们肯定和希望,然后等三年以后生活将血淋琳的现实拎到面前时,他们母子一脸的失落和绝望。生活的真实不会因为我们的期望美好就变成我们的预想,它一定会是反其道而行之的,它亮给我们的一定是我们努力之后的结果,而不是我们太过美好的空想。

所以,我告诉她说,生活中哪有那么多应该,哪有那么多假如?每一分成绩对应的一定是每一分努力。数学成绩差,只能说明他在数学上下的功夫少。数学是主科,如果现在就开始放弃,那么高中毕业成绩只会比现在更遭,不会比现在更好。到时一旦其他的学科发挥失常,怎么能达到他现在预想的500多分?不提前做周全的准备,怎么会有他想要的近乎完美的结果?

想想十年前的我们,为了想要过上更好的生活而努力打拼。如今十年过去了,我们不还是一样被生活逼仄得焦头烂额?这十年间,我们何曾放弃过努力,可到头来的结果不还是距离自己的预想相差太多。作为成年人的我们尚且如此,一个现在就要逃懒懈怠的孩子,又怎么能够得到他想要的结果?

他之所以这样说,不过在为自己的懒惰和不争找借口。如果你现在就由着他放纵自己,三年之后不单是他,你也一定会后悔莫及。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不给他放纵自己的任何理由。给他定一个目标,不要太高,但要让他用力一跳才能够得着,然后督促他去完成。旧的目标完成后,再为他设定新的再高一点儿的目标,这样一步一步的走下去,他自然就能够实现自己的预想,达成自己的愿望。

听我这么说,小丽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我是被他气晕了,回去以后我一定不会再让他有那样的想法。大不了脱层皮,高中三年怎么地也不能让他落太远。要不,以后我就更难办了。”

“其实,换个角度看,你不是在为他,而是为你自己。他不出息,将来肯定会吃你!那你退休以后的生活就不会那么轻松了。所以,盯紧他,为自己!”

“这倒是真的!我还真没这么想过。”

其实,不单是孩子,大人也一样会用要是、如果、加入、应该、差不多来为自己的不努力遮掩。只是那种遮掩挡得过一时,挡不过一世。终有一天,我们不努力的真相会大白于天下,让所有人看清我们的懒惰与懦弱。

自己想要的结果,就得像个偏执狂一样脚踏实地的去争取。不然,就无法取得让自己引以为豪的骄傲。活着,是难,尤其是在遇到困难还无人帮助的时候。可不努力就会让处境变得更难!哪一个活着的人不都是一边诅咒埋怨生活的艰难,一边又咬紧牙关奋力向前?!

老春原创,欢迎关注,一起成长。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