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两所新“国字号”高校,中国康复大学和中国能源大学的动态颇受关注。中国康复大学已经中残联初步确定落户青岛。而中国能源大学也有了新动态:拟筹建的中国能源大学为教育部部属高校,目前,教育部就筹建方案、日程安排等相关工作开展论证。

图源网络

这似乎意味着,筹建中的中国能源大学也将落户山东,而且为教育部部属高校。但昨天,8月30日晚,山东省教育厅通过官方微博发表声明,声明称最近网上传言的中国能源大学和中国康复大学有关内容不实。两所学校目前还在论证中,办学基础、管理体制等尚未确定。

回顾

今年1月,山东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山东省省长龚正代表省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到,“中国能源大学正在谋划筹建。”拟筹建能源大学的消息引起广泛关注。

2月,山东省召开全面展开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动员大会并印发《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实施规划》提出:积极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争取国家支持建设中国康复大学、中国能源大学,加快齐鲁工业大学、齐鲁医科大学建设

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向中外媒体开放。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张新文透露,山东省委省政府已经明确一批新旧动能转换优先推进的事项,例如筹建中国能源大学和中国康复大学等。

同样是在3月,青岛市教育局召开党委会,专题研究全市教育系统如何发挥智力优势,参与和服务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

会议要求,“聚焦青岛市重点产业的需求,持续引进理工类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吸引更多国内外高水平大学来青开展教学和科研。推进中国康复大学筹建工作,依托现有资源探索在青设立中国能源大学。”

能源大学可能由谁筹建?

众所周知,中国有三所“国字头”大学很有特色,分别是: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和中国矿业大学。这三所学校都 是国家"211工程"高校和“双一流”学科重点建设高校。在各自领域非常有实力,为中国能源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俗称“地矿油”。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有消息认为,本次很可能将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和中国石油大学三所高校合并,改为中国能源大学。毕竟这三校学科规模较小,而且结构高度近似,合并之后可实现优势学科互补升级,正好可以往综合类能源高校发展,与中国能源大学的名称非常吻合。

但是,这种可能性应该比较小。尽管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和中国石油大学均为教育部直属高校,但各自高校所在的省级政府多年来也为学校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如果三所高校合并整合为中国能源大学,而且落户山东,其他省级政府未必会同意。

另外,如果整合三所重点高校,涉及到人员规模较大,各种利益将很难完全满足,处理不好,可能会引发其他问题。

“依托现有资源探索在青设立中国能源大学”,那么青岛在能源教育领域的现有资源有哪一些?

第一个现有资源是: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校区之一就位于青岛市黄岛区。2004年8月,教育部批准石油大学(华东)立项建设青岛校区。2005年1月,学校更名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05年8月,教育部与山东省政府签署共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协议。

第二个资源是: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2006年7月,由中国科学院、山东省人民政府、青岛市人民政府共同筹建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2017年3月,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和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融合发展全面启动,确立了用10年左右时间,将研究所建设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引领我国先进生物能源、先进生物基材料、先进能源应用技术的自主创新研发平台战略目标。

此外,山东科技大学也是青岛在能源教育领域的重要资源之一。山东科技大学源起于1951年在淄博洪山设立的山东矿区第二煤矿职业学校和1956年建立的济南煤矿学校;1999年,经国家教育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山东科技大学组建成立;2004年,山东科技大学办学主体搬迁至青岛校区。

一直以来,也曾有传言称,拟筹建的中国能源大学或与这三个青岛现有的能源教育领域重要资源都有关系,不过官方尚未证实。

时至今日,再造一所能源大学我们真的需要吗?

中国有个传统,就是按类建大学——财经政法,海运铁道,石油电力。这是专业技术型人才奇缺时代的产物,也是苏联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

我们不能说这样的大学不好,这些大学确实为中国培养了专业技术型人才。但如果仅仅是院校合并,也就无可厚非。至于建一所能源大学,倒是值得讨论一下

其一,能源类院校已经遍地开花,专业强项各领风骚。以“地矿油”为主,我们还有如东北石油大学(原大庆石油学院)、西南石油大学(原西南石油学院)、长江大学(前身之一:江汉石油学院)、西安石油大学(原西安石油学院)等。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各种专业能源高校,在不同领域都有所建树。试问,“中国能源大学”将怎样才能击败这些专业高校,以及那些在某些专业更牛的综合性大学?

其二,能源行业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今日“能源”二字已经不能覆盖昨日“能源”。

现代能源,越来越是技术驱动型的行业,也越来越是跨越能源与其他专业、学科交叉、相容的行业。这是一个需要高度创新的领域,也是一个必须创新的领域。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校长郝芳曾表示,《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提出推进中国能源大学建设,而能源大学的建设要适应国际能源战略转型的趋势,需对学科进行超前布局。能源转型是个漫长的过程,要适应这种转型,就是要加强传统能源和新能源领域的人才培养质量,同时要培养这些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解决学校融合和学科交叉的问题。

我们不否认在“中国能源大学”里面会产生创新,但是放眼世界,创新绝不会更多产生在一个叫做“中国能源大学”的高校里面。

2018年,中国应届高校毕业生将超过800万,是全年要新增就业数量的一半还多。能源行业虽然依旧是发展较快的行业,可以吸收大量新人,但是也要考虑:随着数字技术、智能技术以及能源技术的发展,能源行业的就业形势是否会一直乐观,能源行业是否就真的一直喜欢能源院校的所有毕业生。

世界能源形势正在发生变化,而能源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或者任何一个人,都至关重要。如果建立一所“中国能源大学”,能够引导全社会各种创新力量向能源领域倾斜,让中国在能源创新中能够走到世界前端,那才是有意义的。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