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平凉日报

传承弘扬道源文化

精彩展示魅力平凉

——市委书记郭承录在《魅力中国城》平凉榆林竞演上的演讲词

8月26日晚,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播出了《魅力中国城》平凉、榆林竞演实况。节目通过“城市初见”“城市味道”和“城市名片”三个环节,细腻呈现了城市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美食美景。其中“城市初见”环节由城市主政者通过6分钟以内的演讲,配合创意、科技、文化、非遗等不同的表现形式展示城市独特魅力,呈现视听盛宴。市委书记郭承录作为我市主政者在央视舞台上推介了平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勤劳的人民群众,引起了评委、现场嘉宾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广泛关注。现将演讲词刊登,以飨读者。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幅画,这是收藏于故宫博物院的国宝级文物,名字叫《洞天问道图》,作者是明代画家戴进。

画中苍松劲挺,峰峦叠嶂,宛如仙境。曲径通幽处,一位黄衣华服的人,正在虔诚地向山上走去,他便是我们的人文始祖——轩辕黄帝,这座山峰,就是我们平凉市的崆峒山。

画中描述的是4700多年前一个求学问道的故事。

轩辕黄帝听闻有个叫广成子的得道高人在崆峒山修行,便不远千里多次来向他求教治国理政和养生之道。

几番求见,广成子终于停下了他和赤松子正在下的一盘棋,接见了这位学生,在崆峒山上开设了一堂天地万物阴阳变化的大课。广成子告诉黄帝,无论是治国还是养生,都要顺应万物的本性,遵循事物固有的规律。

“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是道学思想的核心,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现在,大家看到的这些照片,就是平凉人践行这一理念的生动写照。

这三幅照片拍摄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地点是平凉市庄浪县。这里山大沟深,干旱少雨。“地无三分平,人无三月粮”是对这里的形象描述。于是40万庄浪人坚持用34年时间,完全靠人力硬是将一百多万亩陡坡地修建成了蓄水保墒的优质梯田,如果将他们挖掘搬运的土方量堆成1米见方的长堤,可以绕地球六圈半。

照片里这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已经65岁了,但他还推着满满一车土奔跑在修梯田的工地上。

这三位女青年来自一个自发组织——“铁姑娘”突击队。

她们中有一位叫区秀叶的姑娘,家里一岁多的孩子没人照看,每天上工前,她就用绳子将孩子拴在窗栏上。然而,她却在一次塌方中被深深地埋进了土里,当人们把她抬到家里时,嗷嗷待哺的孩子正在哭喊着妈妈,而妈妈却永远再不能看孩子一眼了。

34年时间里,全县为修梯田牺牲的人有137位。

这一幅照片,反映的是平凉人与自然相处的另一种情景。

新中国成立以来,平凉人秉持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庄浪精神,一边修梯田,一边在进行着大规模植树造林活动,每年造林都在50万亩以上。如今的平凉“满眼山川绿,到处花果香”。

这是生长在平凉的一棵大槐树,已经3200岁了,是全中国树龄最长的一棵古槐树。

它穿越了三千多年的时光之河,依然生机昂然,意气奋发;见证了无数的朝代更替,依然从容淡定,傲然物外;目睹了人世间太多的悲欢离合,依然枝繁叶茂,花香十里!

欢迎大家来平凉问“道”!来这充满灵性的地方,寻找您放飞心灵的山峰!续下那盘广成子和赤松子没有下完的江山大棋!来品尝我们的红牛、苹果!拥抱这天蓝、水碧,绿色、环保的养生之城!

三千年的约定,一定会还您一个前世今生的夙愿!

小编荐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