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有一句话在脑子里打转:

“听说神无处不在,所以创造了妈妈。”

这是《请回答1988》中的一句话。

在长安区妇幼检查的时候,加入了一个群,里边都是孕产期的女性。

在这个群里有过两次引发人们广泛共情的事。

一次是,一个年龄相当的女孩在群里埋怨婆婆不照顾她,什么都算计得清清楚楚,拿她当外人。

老公则每天按部就班的上班下班,没有为她亲手做过几次饭,没有陪她做过几次产检。

这不是很平常的家庭吗?这顶多算是一个正常的婆婆加一个木讷的老公。

但,关键就在于这个女孩的原生家庭。

她是单亲家庭,母亲的缺位让她对这位婆婆倾注了太多的期望值。

当她哭着把心里边的真实想法告诉老公时,这位老公才恍然大悟,哦,原来我媳妇儿是这样想的,原来我需要买些特别的吃的来哄我媳妇,原来把她一个人放在家里是不妥当的。

原来我应该多跟她沟通沟通。

另一次是,一位二胎妈妈。

在月子期间,她半夜洗老大的衣服,收拾家务。白天照顾未满月的小娃娃。

男方父母不愿照顾,又嫌请保姆落下口实。

而她的老公则远在外地,期间只是在医院生孩子时因为需要他证件问题不耐烦的回来过一次。

这也不过是个过得比较惨的妈妈了。但最让她不能接受的是,

她的父亲在她怀二胎时去世,家人怕她因此伤心对宝宝不好,所以没有告诉她。而母亲的身体也越来越不好。

她说她总是半夜一个人哭,哭完又装上自己的铠甲。

一边是身为子女未尽孝道的自责,一边是为人母必须的坚强,还有在最需要人帮忙时无人伸手的怨恨。

电视剧里的情节,真实的发生在身边时,总觉得太过凄凉。除了安慰鼓励她之外,群里的姐妹们也没有什么能做的。

不审判,不指责。

这个时候类似这种:为母则刚、那些打不倒我们的终将使我们强大、上一辈子人能吃的苦你怎么就不能了之类的黑鸡汤,最合适不过了。

呵,想来也真是讽刺。

蓬头垢面已将近8个月。

能接受不能接受的事情,在生完孩子后都可以忍受。

想想也觉得好可怕,我竟然生了个小娃娃,竟然可以一个人带了她八个月,竟然可以平静的看待屎和尿。

竟然可以如此有耐心的处理她带来的任何意外。

当然,也有发狂的时候。

在每一次哄睡不得的时候,在每一次“又拉了”、“又尿了”、“怎么还不睡”之后,总是发狂的想要狠狠教育教育这个小家伙。

因为有时候实在是太累了,不是说腰疼、胳膊疼、肩膀疼这种可以具象表达出来的疼累,是二十四小时连轴转三百六十度无缝隙休息的心累。

其实,最多的是无助。

在一个人带孩子里,想的最多的是,要是有人帮我倒一杯热水,缓解一下口渴难耐的疲惫烦躁。

抑或是抱她一分钟,让我去厕所解决一下急不可耐的个人问题。

或者说帮我拿一块尿布、卫生纸,不至于屎、尿满屋子飞。

有时候总在想,为什么人们总说母亲是伟大的。

将近30年的成长经历,好像没有发生过什么特别重大的事情, 可以感知到这种伟大性。

怀孕前期走哪吐哪,一位经验丰富傲慢气十足的老太太看了我一眼,慢悠悠的走过身边,提着嗓门说了句:

都说母爱是伟大的,这十个月可不容易,生孩子时一道坎,孩子长大也不容易。

只记得当时我擦了擦嘴,抹了因为呕吐而顺便流出来的鼻涕,心里边还给自己打气:

一个老太太还吓唬我,谁不生个孩子呢,别人能生我也能生,不怕!

事实再一次证明,这位傲慢的老太太说的话一点也没有错。

正常的生孩子虽不像《生门》里那么凶险,但也可以说是穷尽了毕生的力气,那种扑面而来的疼痛,每个经历过的人应该都忘不了。

人们都说,这个时候的人儿是最敏感、最脆弱的了。现在好像懂了这其中的想要表达的意思。

补看了电影《找到你》,从另一个视角诠释了母爱的定义,也真真的扎心了。

或许是因为站在了同一个角度,所以感动。或许是因为里面或多或少都有每个母亲的影子,所以共情。

电影的情节很清晰明了,不用再赘述。

在电影结束的旁白中,有这么几句话:生孩子是天底下最自私的事情,用别人的生命来完整自己。都说母爱是伟大的,但其实,一个母亲对孩子的爱,也只是在对自己的选择承担后果而已。最该感谢的是孩子,是他们带父母成长,让我们体验到一种毫无戒备的,甚至可以献出生命的爱。那是一种自由。

最后,想说的是这部电影的名字

“找 到 你”

于我的理解,是找到在电影中被拐走的孩子,

是找到那个能体谅自己为人妻母不易的男人,

是找到那个为了孩子可以拼尽全力的母亲,

更是找到那个努力坚持自我成长、不失本色、坚守自己、渴望成为更好更美的自己。

也希望每个人都能“找到你”自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