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回顾过去十年、甚至二十年,中国哪些行业实现了快速的增长、赚取了社会的大量财富,我们会想到国企改革时的获利者、创业者们、权贵二代等等,我们会看到在这些行业看到暴富者,如:房地产、石油石化、烟草、游戏等。

实际上在这二三十年里,我们错过了太多暴富的机会,历史上几波的大熊市大牛市、商品投机机会、互联网金融暴富机会等等,把握一波大机会百万千万身家、二波机会亿级身家。

未来10年,中国有什么确定性投资机会

从A股的上市公司看,过去二十年涨幅最高的公司是贵州茅台、格力电器、恒瑞医药、云南白药、万科A等公司,他们广泛分布在房地产、家电、食品饮料、生物医药等行业。

然后,世界不是简单的线性世界,而是非线性世界,1989年在日本买入房产的投资者、2008年卖出股票的中国投资人、2018年买入苹果股票的投资者,这些都证明了人民世界的非线性理解不足。如果未来10年,我们还要把资金投入到房地产、家电这样的行业,未来的收益可能不及过去的十年,很难通过按图索骥、刻舟求剑的方式获得超额收益,我们需要探究的是未来十年需求和供给会在哪些方面增加,哪些方面减少。

站在当前的时间点,未来的十年中国还有什么确定性的新需求、确定性的投资机会?

未来10年,中国有什么确定性投资机会

2.

确定性投资方向一:人口结构引发的消费结构变化

经济增长对于中国这样的国家,背后的几大支柱型产业是制造业、房地产,房地产周期和制造业周期背后的是人口周期。在这个过程中经济受到几个方面的影响:人口数量、年龄构成、质量构成、组织方式、习俗和文化、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此外土地、资本等要素也比较重要。

中国人口机构的现状是:中国人口快速老龄化,人口年龄中位数从1980年的22岁快速上升至2015年的37岁,预计2030年将升至43岁;2017年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达11.4%,预计到2050年达约30%。

未来10年,中国有什么确定性投资机会

基于这个视角,我们在投资方向一回答的核心问题是:中国人的年龄中位数从2015年的37岁转变为2030年的43岁,这个10年的消费结构变化是什么?

细分方向一:医疗健康、运动保健。人类面对疾病和死亡的抗拒本性导致年龄变大后生病增加、看病增多、医疗的需求增加,这些在日本能够看到,但政府作为医疗费用的支出主体,单一大客户的强势地位会在一些品类的支出上挤压上游的利益,如最近的采购价格下降就是例证。为了预防疾病,人类会采取多样的应对策略,比如健身、保健品、保险等等,我们能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健身,预防潜在的风险。

细分方向二:精神娱乐、情感陪护。在物资不是生存压力后,我们的时间会更多的关注在精神方面,20岁的人身上都是无处安放的荷尔蒙,广泛的沟通社交、折腾,30岁的人对世界有自己的理解和抱负,40岁的人可能会接受这个时间,微信热门文章也会从改变世界、创造未来转变为接受世界、自在人生。宠物作为情感陪护的载体,将会更为普及,尤其是对40岁-60岁的人。旅游这个行业依然会持续火爆,但会从购物型、体验型的旅游形态转变为放松型、度假型的旅游,是的,东北人去海南买房就是例证之一。今天在一个小酒吧看到有200个人在排队一个歌手的线下表演,然而这个歌手从没有听说过,可见消费分级的力量。

细分方向三:平民消费、看重品质。优衣库和711的流行本身就是代表着平民消费时代,高品质的大众品牌会更为兴起,李宁真的是因为来了新设计师导致大卖吗,还是本来有钱买耐克的人现在开始买李宁了?现在朋友圈和大家都开始关注的极简生活,也反应了消费倾向的变化吧?必须要说明的是,由于中国一直是一个高增长的时代,大家对升职加薪、未来收入增长有明显的乐观预期,会提前消费和支付,问题是如果无法预期未来的收入增长,我们会怎么办?

未来10年,中国有什么确定性投资机会

细分方向四:政府收支、税收管理。政府的财政收入和支出容易产生分化,可工作的年轻人较少,政府收入不足,为此需要开源节流,比如增加税收的收入、税种的管控、偷税漏税的强监管等等,这个领域应该是一个持续强化的状态,现在也只是开始。

3.

确定性投资方向二:中国经济结构变化

我相信10年之后中国的经济结构会实现转型,尽管在当前中美贸易战的压力、市场和政府的关系等等,这些是前行中的困难而非最根本的需求,为什么我们需要经济结构转型,然后才是经济结构转型中的问题。现在,很多人不太相信中国经济结构能够实现转型,这也是大家恐慌的原因。

为什么我认为经济结构会实现转型呢?

因为如果经济结构不转型成功,中国没有未来、更不可能实现伟大复兴,一旦这一点成为中国的共识,就会能够凝聚力量推动转型和变革,这是我们活命的机会,而不是一个小选择;其次,利益的驱动。中国人追求财富的内在冲动和竞争压力,一旦当前的市场中没有超额收益,资金和人才就会进入到产生超额收益的领域,比如新材料、集成电路、高精尖制造等等,同时由于人的结构变化,人的成本变动、研发的激励等等推动着企业会推进新技术;最后,市场经济带来的效率、资源分配、产业链变革,中国这个国家的资源禀赋会在一些行业有相对的竞争优势,比如大规模的生产和制造能力、产业整合能力,以及市场需求和竞争导致的国产替代市场。

未来10年能看到的景气产业:优势制造行业(如电器行业)、5G、新能源汽车、工业互联网、集成电路。这些都是大产业、有大机会、当然也很困难。如果中国在这些行业有很强的需求、能够更有效率、更低成本、对社会更优化,我们有什么理由我们做不出来呢?我们只是需要一步步做好而已。

以上的思考,是因为金融寒冬下,有些朋友对投资这个职业有怀疑有动摇,对未来也很焦虑。看到这些方向的人很多,想到的也很多,对于一个普通的从业人员而言,我们能做些什么呢?从中选择1个行业,搞下去。

最后用一个对话结束本文:

有人曾问邓小平怎样走过长征?

邓小平:跟着走!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