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后来我国抗战的消耗实在太大,像手榴弹这样的简易弹药都能自行仿制,这些土制的手榴弹俗称“老白干”,其木柄相对比较短,结构也是因陋就简,采用了铸铁的弹壳,内装TNT甚至是黑火药做为装药,发火管相对要短得多,引信延时时间只有2-3秒,如果再采用像德国的M-24手榴弹那样的投掷方式肯定不行,于是这种手榴弹就在拉绳上装了一个铁环,投掷前将其套在手指上,投掷的时候刚好触发引信,这种投掷方式相对也比较安全。这种手榴弹一般在外壳上都有刻纹,爆炸时能产生一定数量的锋利破片,对于战场上的敌方人员杀伤力较大,再加上其一般使用扳机式击发引信,其可靠性和安全性都较好,唯一的缺点就是比较不适合仰攻,投掷出去的弹体容易发生翻滚落回自己这一方造成不必要的伤亡。

经常从影视剧里见到八路军、游击队在打仗中朝敌人投掷手榴弹,那效果简直堪比炮弹,一颗手榴弹爆炸敌人就被当场炸得人昂马翻,死伤一片,甚至连汽车房子都被炸得稀巴烂……

相信看到这些镜头的军友们心里一定很迷惑,既然这手榴弹的威力如此了得,那还需要小日本的92式步兵炮以及各种迫击炮干嘛?

其实影视剧里拍的手榴弹爆炸场面有些过于夸张了,实际上这种适合单兵携带,体积重量都不大的手榴弹主要分两种,一种是以爆破冲击波杀伤为主的进攻型手榴弹,还有一种以少量的破片杀伤为主的防御型手榴弹,不管哪一种手榴弹,由于受自身体积和重量的限制,其杀伤力都不大,杀伤半径也很有限。

手榴弹的名称由来要追溯到17世纪的欧洲,那时候他们发明了一种外形类似于石榴,内部还带有一些类似于石榴籽的弹丸,用手进行投掷的弹药,故此得名手榴弹。后来这种轻便而又具备一定杀伤力的弹药就得以延续至今,并且发展出了今天的木柄杆式手榴弹和香瓜形卵式手榴弹两大主流,两者在性能上各有千秋,难分孰优孰劣。

相对来说卵形的手榴弹体积较小,重量也比较轻,比较便以携带,一般一个士兵可以携带6到8颗,这种手榴弹投掷起来也比较方便。这种手榴弹一般在外壳上都有刻纹,爆炸时能产生一定数量的锋利破片,对于战场上的敌方人员杀伤力较大,再加上其一般使用扳机式击发引信,其可靠性和安全性都较好,唯一的缺点就是比较不适合仰攻,投掷出去的弹体容易发生翻滚落回自己这一方造成不必要的伤亡。

另一种我们比较熟悉的就是经常在抗战剧中见到的杆式手榴弹。这种手榴弹最早是从德国引进的,型号是M-24,它一般是采用一截很长的木制手柄,加上一个铁皮制成的弹壳,内装少量的TNT炸药,其发火管本身比较长,手柄内塞着一截拉绳,绑着一颗珠子,外面装有金属旋盖防止意外碰到拉绳造成误炸,这种手榴弹本身重量比“香瓜”手榴弹要重一些,不过胜在有一根趁手的手柄,其投掷距离反而更远。

M-24杆式手榴弹在投掷时一般采取左手拉绳点燃引信,再使用右手投掷的姿势,其延时时间一般在5秒左右,这个时间足够将其投到敌方阵地。

后来我国抗战的消耗实在太大,像手榴弹这样的简易弹药都能自行仿制,这些土制的手榴弹俗称“老白干”,其木柄相对比较短,结构也是因陋就简,采用了铸铁的弹壳,内装TNT甚至是黑火药做为装药,发火管相对要短得多,引信延时时间只有2-3秒,如果再采用像德国的M-24手榴弹那样的投掷方式肯定不行,于是这种手榴弹就在拉绳上装了一个铁环,投掷前将其套在手指上,投掷的时候刚好触发引信,这种投掷方式相对也比较安全。

不过这种“老白干”手榴弹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其弹壳部分是铸铁,而且没有预制的刻纹,因此爆炸时的威力相对较差,只能产生少量的破片,有的甚至只是变成两瓣,杀伤力实在不敢恭维,以至于根本炸不死人,更谈不上像抗战神剧里那样炸得小日本人仰马翻,死伤一大片的情况。(作者署名:wind63/浩汉防务)

《出鞘》完整内容请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抢先查看(查看详情请搜索微信公众号:sinamilnews),《出鞘》每天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完整首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