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为救百姓,血洒战场。年仅19岁就去了天国。“他个子小,但机灵踏实懂事,战友个个都叫他‘强哥’。初到中队时,他单双杠只能做几个,但看似文弱的他却攒着不服输的倔劲和毅力,摸爬滚打,没有一样甘于落后。他的队长说,一年多的时间里,他共出警60多次,参与救助20多名群众。他就是王强。

王强从小立志要成为一名军人。2012年12月,18岁的他应征入伍来到重庆消防部队。3个月新兵集训结束下基层中队时,身高1.66米的王强比较瘦弱,面对超强度的消防业务训练,感到身体非常不适应。那时,王强的体能和技能在全队战士当中是最差的,他的心理承受了巨大的压力,甚至产生退缩和厌训情绪。在部队领导和战友们的帮助鼓励下,他没有放弃服输,而是以超越自我的精神,全身心投入到训练中。

2014年5月20日晚,重庆石柱县境内大雨如注,降雨一直持续到天明,平常干涸的河沟一夜间洪水暴涨。听着男子声嘶力竭的呼救声,消防官兵们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指挥员隔河喊话,一面安抚着男子的情绪,一面部署救援小组勘察地形,寻找最佳救援位置。 “让我去,队长!”王强主动请缨,他和4名战友迅速跑到器材箱,拿出抛投器、救援绳等器材,就在他关闭器材门的一刹那,令所有官兵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

几块体积约0.2立方米的飞石突然从公路上方的树丛中毫无征兆地滚落下来,砸中抢险救援车身并击穿王强的头盔,导致其头部大量出血,战友们紧急将其送往医院抢救。 王强发生意外后,留在现场的战友强忍内心的悲痛,继续投入到救援当中。他们调整状态,冒着生命危险通过“飞索”渡河,终于成功营救出被困男子王某。但是因为伤势严重,最终去世。

战友们喜欢叫王强“强哥”,不是因为他块头有多大,而是战友们打心里喜欢和佩服这个做事沉稳、性格坚毅的兄弟。初到部队,他身材瘦小,看起来弱不禁风,这样的身体素质在训练场上让人直皱眉头。但大家都没有料到,看似文弱的王强却有一股不服输的倔劲和毅力,训练场上摸爬滚打、汗流浃背,从来都不曾见他露过怯,听他叫过苦。

听说一名叫廖芬的中学生家庭贫困,他便每月从自己不到700元的微薄津贴中挤出150元,通过中队党支部“爱心接力站”,对廖芬进行资助,并鼓励她好好学习,廖芬同学亲切叫他“小哥”。

邻近三河镇敬老院的孤寡老人们,听说了王强牺牲的消息,都忍不住泣不成声。85岁高龄的冉奶奶,颤巍巍地拄着拐杖,非要到殡仪馆看王强最后一眼,“三天前到敬老院来看我们时,都还活蹦乱跳的乖娃娃怎么说走就走了呢?有什么灾难就让我们这些老太婆去承受啊!”

王强一家三代都是军人,王强是家中独子。家属介绍说,王强原定今年11月退伍,家里计划送他继续读书。“他爷爷王云初是个老革命,从重庆到常德,王云初人前从未流泪,我只看到在重庆骨灰上车后,老爷子背对人群看着孙子的照片,泪水长流。”赶赴重庆接王强骨灰返乡的武陵区武装部工作人员熊海波告诉记者。“为孙子感到骄傲!”自始至终,老人只说了一句话。

遗体告别仪式上,王强参与的最后一场救援的获救者王某,手捧王强遗像,眼含热泪,为恩人守灵,以淳朴的方式表达对英雄的敬意。许多群众从50公里外的地方赶来,参加告别仪式,各主要路口堵得水泄不通,人群中不时有人举起“石柱人民好儿女”、“石柱人民永远怀念你”等标语。王强走了葬在了家乡,他以短暂的青春和宝贵的生命,谱写了一名消防战士的英雄壮举!英雄的一生虽然短暂,但是却无比的辉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