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里经常会出现“宠妾灭妻”这个词,剧中盛紘作为一家之主,对小妾的宠爱远远高于妻子,导致了很多内乱。

听到这个词,就不禁想起我国古代的妻妾制度。

《知否》宠妾灭妻?读读《金瓶梅》就知道古人如何处理妻妾关系了

早在远古时期,就有妻妾了,《周易》里面就说:“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日革。”也就是说,一个男人娶了两个女人,两个女人性情不和。

其实读读《周易》这句话就知道妻妾矛盾是永远不可调和的了。

西周以及春秋战国的时候,盛行“媵”的制度, 也就是女儿在出嫁的时候,岳父家必须以同姓的侄女辈的姑娘陪嫁,有的是陪嫁姐妹,还有的是陪嫁女奴,都是被称为“媵妾”。这或许就是最早的妾的来历。

《知否》宠妾灭妻?读读《金瓶梅》就知道古人如何处理妻妾关系了

再后来,除了陪嫁之外,男人也可以纳妾,注意是“纳”不是“娶”——只有妻子才是娶。《孟子》里面有记载“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那个齐人已经穷得只能去墓地偷吃祭品里面的酒肉了,但仍然拥有一妻一妾。

而娶妻的时候给女方家的财物叫“聘礼”,而纳妾的时候,女方那边就很没有面子了,因为这笔钱被称为“买妾之资”。

从中,也可以看出妻妾虽然同居一家,但是地位却是天壤之别了。

但是,如果男人宠幸小妾,甚至试图让小妾取代妻子的地位,也就是所谓的“宠妾灭妻”,怎么办呢?古人早就想好了杜绝之道,早在《春秋谷梁传》里就明确规定了:“毋以妾为妻”,从礼法上根本不可能实现。

《知否》宠妾灭妻?读读《金瓶梅》就知道古人如何处理妻妾关系了

《金瓶梅》是明代生活的百科全书,从中也可以看出古代男人即使再宠爱小妾,也不敢在礼法上乱来,西门庆要给自己的妻妾们做衣服,给正妻吴月娘做的是“两套大红通袖遍地锦袍儿,四套妆花衣服”,而李娇儿、孟玉楼、孙雪娥、潘金莲等宠爱的小妾,只能“每人做件妆花通袖袍儿,一套遍地锦衣服”。吃饭的时候,西门庆、吴月娘坐在上座,小妾们都只能在坐在两旁。即使是再宠爱潘金莲,有一次潘金莲一句话得罪了吴月娘,西门庆还得让李瓶儿去逼着潘金莲给吴月娘下跪认错。

即使是西门庆这样的无赖,在封建时代也不敢做出“宠妾灭妻”的事情。

所以,《知否》里的“宠妾灭妻”其实在古代是骇人听闻的。

参考文献:1.《周易》上海古籍出版社

2.《金瓶梅》齐鲁书社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