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陵”挪动唐陵石刻残件遭质疑

参加“走陵”的历史爱好者称为保护文物 文物部门表示已将他们驱离 将对现场各类石刻及残件加强保护

近日,20余名历史爱好者在陕西咸阳唐崇陵进行“走陵”活动时,在陵区内搜寻了多件陵墓石刻残件,并将这些残件收集起来搬到了陵区监控摄像头下。历史爱好者们表示,这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唐陵内的文物,但也有人指出,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内随意挪动石刻残件并不合适,甚至存在违法违规嫌疑。泾阳县唐崇陵文管所工作人员表示,他们已将这些爱好者驱离,今后将加强监管,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发生。

20余名历史爱好者在唐崇陵进行“走陵”活动

事件

搬动千年石刻残件

“走陵”活动被质疑

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唐崇陵为唐德宗李适的墓地,位于泾阳县城北20公里的嵯峨山南侧,保护范围504.47公顷。2001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进入唐崇陵陵区内的历史爱好者们,隶属于一个名为“帝王陵文化研究会”的民间组织,当天共有20余人参加了活动。活动参加者曾发布照片和文字对此次活动进行介绍,他们当天进入唐崇陵陵区内,对崇陵白虎门附近的石狮石刻残件进行收集,统一搬到陵区摄像头下进行保存,而在整个活动中,爱好者们“全程拍摄并记录搬迁过程”。

北青报记者从参与活动的历史爱好者拍摄的照片中看到,他们从周围的山谷中捡拾到了多块石刻残件,并集中收集,在搬动过程中还有10多岁的孩子参与。

对此,有网友提出,历史爱好者并不是专业考古人员,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内搬动有着1200余年历史的石刻残件,是存在违法违规嫌疑的。“唐陵散落的石刻残件很多,这样的行为如果被更多人仿效,会给这些文物的安全带来隐患。”一位同样爱好历史的网友说,“对于田野文物还是应该只看不碰,非专业考古,口子一开,无法控制。”

历史爱好者在搬运唐陵石刻残件

调查

想参加“走陵”活动

需要缴纳一定费用

在陕西关中地区的蒲城县、三原县、泾阳县、礼泉县、乾县等地,分布着18座唐帝陵,被称为“关中十八陵”“大唐十八陵”等,含女皇武则天在内,埋葬着19位唐朝皇帝。这些陵寝分布范围较广,而且位置偏僻,平时都处于开放状态,前往的游客也较少。不过从几年前开始,在很多历史爱好者中流行起的“走陵”活动,让唐陵变得不再安静。

所谓走陵,就是对有历史价值的古代陵寝进行寻访,考察陵寝的神道、神兽、残存石刻等遗迹。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这次由“帝王陵文化研究会”组织的“走陵”活动,在4月中旬即发布了活动公告,整个“走陵”活动设有人数限制。据活动组织者称,此次活动还有唐陵研究者一路讲解唐陵文化。整个“走陵”活动共计三天时间,其中在4月30日走访唐崇陵,而三天需要参与者交纳1680元的活动费用。

活动的组织者表示,近几年当地对唐陵的保护力度很大,为保护陵寝安装了不少监控摄像头。由于唐陵的陵区范围一般比较大,监控摄像头只能拍摄到部分存有较完整石刻的重点区域,而散落的石刻残件往往不在监控范围内。他们这次活动的目的之一,就是收集石刻残件,统一放到唐崇陵白虎门的监控摄像头下。

说法

不论活动初衷如何

挪动残件做法不妥

泾阳县唐崇陵文管所的张所长告诉北青报记者,唐陵一般有东西南北四座大门,每座大门口原本都摆有两座石狮。上世纪70年代,唐崇陵白虎门南侧的石狮因意外原因被炸掉,石狮的残件散落周边。此次,历史爱好者们所收集的也就是这座石狮的残件。

活动的组织者表示,搬动石刻残件是“与唐崇陵文管所张老师沟通后”进行的。事前是否与“走陵者”沟通,张所长对此不置可否,“我们现在已经再次登记了陵区内的石刻残件,对这些搬动石刻残件的历史爱好者进行了驱离,今后不会再发生类似的事情了。”他说。

泾阳县文物旅游局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无论历史爱好者的初衷是什么,在陵区内搬动石刻残件的做法肯定是不合适的,这些历史爱好者在搬动石刻残件前也没有和他们沟通。目前,文物旅游局的工作人员已经对现场的各类石刻及残件加强了保护,同时加强巡查,下一步将制定更完备的保护方案。文/本报记者 杨凡 实习生 付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