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造国务院红头文件行骗超2000万

“1月15日至22日,‘北斗共享联盟’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大会,届时有国家在职两百多名部长级领导参加招商会,更有副国级国家领导人到场参加。成员通过手机APP‘北斗共享联盟’加入会员,缴纳6880元或9880元会务费即可前往北京参会。”

这则流传于微信群里的诈骗短信,还真有人“中了招”。散布“两百多名部长级领导、副国级国家领导人参会”消息的“北斗共享联盟”,跟公众熟悉的北斗没有任何关系,凭着一个APP和微信群里的“忽悠”,骗得上千名会员加入。

昨日,公安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近期侦破的“精准扶贫”“北斗共享联盟”“中国梦想起航基金会”等三起诈骗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36人、冻结赃款273万元。颇为荒诞的是,这几起诈骗案都假冒国家机关、扶贫等名义,捏造项目通过网络吸收“会员”实施诈骗,甚至还忽悠会员“进京开会”。

进京开会,还有“副国级领导参加”

今年1月,在“中国银联信用卡办理群”微信群里,有人发布注册“北斗共享联盟”的会员链接,声称“1月15日至22日,‘北斗共享联盟’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2019年北斗中航集团扶贫工作启动大会,届时,国家在职两百多名部长级领导将参加招商会,更有副国级国家领导人到场参加”,呼吁群成员通过“北斗共享联盟”手机APP注册加入会员,缴纳会务费后进京参会。

公安部介绍,这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的扶贫工作启动大会子虚乌有。而“北斗共享联盟”APP是由深圳一家公司研发,该公司通过A PP高价销售手机、白酒、车载机器人等产品,还声称购买产品后可以消费补贴,鼓励会员采取“拉人头”方式提升会员等级增加补贴额度。

去年10月,犯罪嫌疑人明某福在他人介绍下注册成为了“北斗共享联盟”的会员,之后陆续发展了128名下线,其下线又陆续发展了1660名下线,下线会员们在A PP上的购物消费,明某福按5%的比例提成。

南都记者从公安部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1月,明某福等11名参加发展下线的犯罪嫌疑人在青海等地先后被公安机关抓获;深圳公安机关以涉嫌诈骗罪,刑事拘留了研发该A PP的企业法人代表、监事等,目前案件正在侦办。

无独有偶,在另一起诈骗案中,犯罪嫌疑人李树金则自称受民政部部长委托,同李素文、王向荣等成立“中国梦想起航基金会”,在网上发布所谓的“国务院任命书”、“基金会法人登记书”,还对外声称该基金会是在国务院办公厅、民政部、公安部的大力支持下筹建的民族资产扶贫基金会。

他们对外宣称,入会的标准有三档:第一档为“28+1元”,可获利30万元;第二档为“98+1元”,可最终获利100万元;第三档为“178+1元”,可最终获利170万元。李树金等人还宣称,担任基金会理事可获利500万,会长可最终获利600万。只要会员达到规定数量,就在北京召开启动大会。经公安机关侦查,截至目前,李树金等人累计骗取各类会费70余万元。

“国务院领导秘书”发展下线18万人

打着中央国务院、部委的“来头”,宣传与“精准扶贫”、“民族大业”有关的项目,在微信群吸收会员实施诈骗,甚至忽悠会员“进京开会”,这样的诈骗团伙,是何来头?通过公安部披露的系列诈骗案情况,可见其背后产业链。

家住北京市朝阳区的范基阳现年69岁,在这起案件中成为千里之外广西凌云县四个诈骗团伙不约而同找到的“代理人”。2018年8月,广西凌云县的杜国雨(化名“罗益文”)、滕德夫(化名“陈立军”)、甘纪林(化名“陈健文”)、李朝交(化名“李宗铭”),先后分别通过电话联系上范基阳。

他们4个人中,有的自称是“国务院领导秘书”,有的自称是“财政部项目审核办公室主任”,有的自称是“财政部扶贫小组副组长”,声称:中央决定通过互联网方式发展“一对一”精准扶贫,还伪造国务院红头文件向范基阳发放了“委任书”,任命她为“国务院领导秘书”,负责实施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项扶贫民生福利基金”的精准扶贫项目,发展会员并收取会员费等各种费用。

收到“委任状”后,范基阳迅速建立大量“精准扶贫”微信群,称自己受“国务院、财政部扶贫办委托”,在微信群里讲授“扶贫课程”,还声称:中央决定不采取传统做法发放扶贫款,拟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发展“一对一的精准扶贫”,参与人员需缴纳报名费、保险费等费用。

南都记者获悉,范基阳此前也曾参与过此类诈骗案件,由于她认识大量的中老年朋友,掌握相当多的“人脉”、在“圈子”里颇有点“号召力”。

在该案件中,范基阳从去年8月接受“委任”、开始建立各类“精准扶贫”群,到案发时止,已迅速发展了下线18万人。

会员缴费后可领取“国家扶贫款”

假冒中央、部委的名义,搞“精准扶贫”,怎样骗钱?

南都记者获悉,范基阳在组建大量微信群后,一方面声称“中央拟通过互联网的方式一对一精准扶贫”,另一方面告诉参与人员需缴纳报名费、保险费、材料费、交通费等费用,还承诺缴费后就能领取“国家扶贫款”。

在这些微信群里,范基阳忙着讲授扶贫课程,发布项目信息,俨然一名“项目经理”。远在广西凌云县的杜国雨等人,还PS了多份“国务院精准扶贫文件”,供范基阳在微信群里传播。

2018年12月初,范基阳还在微信群内发布消息称有“国家扶贫项目”需要筹款,群内成员每人缴纳1000余元众筹费,到北京开完会后每人费用十倍返还。

公安机关侦查发现,如此诈骗方式是“空手套白狼”,微信群组建后从未有人领取到所谓的“国家扶贫款”;微信群群友缴纳的各种会费、资金,经范基阳之手陆续转到杜国雨等人控制的账户,范基阳从中提取一定比例的“手续费”。

而在广西凌云县从事此类诈骗活动人员的“黑话”中,将这种诈骗方式称作“杀猪”———受骗掏钱的网友、会员是“待宰的猪”,“项目经理”范基阳等各级组织者则被称为“猪头”。

住豪宅开捷豹,威胁会员不得“泄密”

公安机关在侦查中还发现,广西凌云县杜国雨等4名犯罪嫌疑人对如何实施诈骗、如何躲避公安机关侦查颇有研究。杜国雨等4人通过远程操控,累计获得赃款超2000万元;利用诈骗所得,他们在县城里有的盖了七层楼豪宅,有的买了捷豹、宝马等豪车。

在公安机关启动调查后,相关犯罪嫌疑人还在“精准扶贫”微信群里发送语音,提醒群里成员:“近期上头启动保密情况检查,若有公安机关打电话询问有没有参加扶贫项目,不要惊慌,不论问什么,都一问三不知,就说‘不清楚’、‘不知道’、‘不了解’。”犯罪嫌疑人还告诫群成员,一旦泄密,国家就会推迟发放款项,到时候谁都拿不到扶贫款。

据了解,对此案的审讯查证、深挖扩线、赃款追缴等工作正在抓紧进行中。公安部对该起案件高度重视,直接派出工作组组织抓捕。

提醒

公安部:

诈骗方式升级 要注意甄别

公安部新闻发布会介绍,打着政府旗号,以扶贫、慈善活动、民族资产解冻等名义,引诱不明真相的群众加入各类所谓的“基金会”和“项目”,巧立名目骗取钱财,严重侵害群众财产权益,严重损害党和政府形象,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稳定。

公安部刑侦局副局长陈士渠介绍,从这三起诈骗案件来看,呈现出一些特点:比如假冒党中央、国务院和部委领导、伪造公文证件印章,极具欺骗性;诈骗手法多,参与门槛低,预期收益巨大,极具诱惑性。

“声称交几块钱、几十元、几百元就能获得数万元、数十万甚至百万的回报。”陈士渠介绍,由于诈骗团伙通过建立微信、利用网络传播,“裂变式”发展下线,此类诈骗往往受害人员多、蔓延速度快;而在上述案件中,受骗者多为中老年人,文化程度不高,容易上当受骗。

据介绍,下一步,全国公安机关将深入开展犯罪重点地区的综合整治和源头治理工作,严惩幕后组织者,操纵者,切实维护群众财产权益和社会治安稳定。

公安部还特别提醒,要认真甄别网络上和微信群里的各类基金会、项目、APP等,提高防范意识,严防此类诈骗,避免上当受骗遭受财产损失和被犯罪分子利用成为诈骗工具。凡是转发鼓动、宣传所谓扶贫、民族资产解冻、养老等诈骗信息或组建相关微信群招募会员、收取费用、进京聚集的均涉嫌违法犯罪,公安机关将依法查处。

采写:南都记者 蒋小天 发自北京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