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荀慧生果真没有电影留下来吗?

日推送之《荀慧生果真没有电影留下来吗?》,录自《中国京剧》2003年第7期,作者鲁德俊,山东济南人,1934年生,自幼受家庭的熏陶,与京剧结下了不解之缘。祖父鲁志澄能唱老生,并擅操京胡,父亲鲁小泉擅演小生。鲁德俊演过话剧,写过剧本,在 《戏剧电影报》、《中国京剧》等报刊上时常有文字发表。

老一辈的京剧名家,受当时科技条件或历史条件的限制,不少人虽名噪一时,却没能留下他们舞台演出的绝妙风采,成为一大憾事。直至20世纪70年代录像技术传入中国之前,留住这些京剧名伶活动影像的主要手段是靠拍电影。从谭鑫培开始赶上了黑白电影,但无声,只记录了一些武打身段。“四大名旦”中,梅兰芳有幸拍了中国第一部彩色戏曲片《生死恨》,建国后又陆续拍了《宇宙锋》、《断桥》、《霸王别姬》、《贵妃醉酒》、《洛神》、《游园惊梦》等;程砚秋仅拍了《荒山泪》;尚小云拍了《昭君出塞》和《失子惊疯》,唯独荀慧生没有来得及在电影制片厂拍摄电影,这就成为人们在学习和鉴赏荀派艺术时只闻其声而不见其形的很大缺憾,也是人们常常感到惋惜的话题。

荀慧生之《勘玉钏》

要说荀慧生没有留下电影资料,并不确实。我在这里提供一条线索,说明在解放前的上海曾有人私家拍摄过荀慧生的黑白电影,而且至少一直保存到20世纪90年代。有何为证?证据便是1990年上海为纪念徽班进京举办的一次“京剧珍贵文物展”。主办单位是上海戏剧家协会和上海图书馆视听资料馆。展出具体时间是1990年12月8日至14日,展出地点在上海黄陂北路226号的上海美术家画廊。

我从当时上海报纸上看到消息称,该展览有杨小楼、金少山、梅兰芳、荀慧生的孤本电影放映。自忖杨、金、荀三位的电影从未见过,梅的电影倘系早期演出,均属稀世珍宝。我当即夫人一起从昆山乘火车赶到上海去参观。那时的门票只有5角钱。走进展厅,见四壁挂满名贵剧照,尤其毛世来1930年代末到上海演出的全身剧照,吴素秋、言慧珠1940年代初到上海演出的半身便装照,都是我第一次见到,那些24英寸的巨幅着色彩照,给我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至今记忆犹新。

荀慧生之《香罗带》

其他如绝版唱片、旧版杂志、特色戏服、演出戏单等等,琳琅满目,真是美不胜收。遗憾的是,未能看到杨小楼、金少山、梅兰芳、荀慧生的孤本电影,因为那天放映电影的同志不在场。我们只看到旁边放着一部旧的老式小型电影机。据说那是当年徐凌云先生购买的,用它才拍摄了这些京剧名家的电影。如今这部电影机和影片都由其孙徐希博先生继承保存下来,并提供给展览会展出一星期。

需要说明的是,这位上海的徐凌云(1885 -1965)不是北京的那位擅演荀派戏并著有《荀慧生传》的徐凌云(1938-1992)。上海的徐凌云是着名的京昆票友和研究家,字文杰,号暮烟,文武昆乱不挡,生旦净丑皆能,六场通透,1930年代与北京的红豆馆主齐名,一南一北,为享誉全国的名票,并着有《昆剧表演一得》三集。应该感谢徐凌云先生当年的电影拍摄和其孙徐希博先生的慷慨献出,才给这次展览增添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最近我再翻出那次参观“京剧珍贵文物展”的《说明书》,赫然在目的依旧是“同时播放:京剧名家杨小楼、金少山、梅兰芳、荀慧生等演出的实况影片”这些字样。我感到庆幸的是,1990年时不但荀慧生的影片,而且有武生泰斗杨小楼和金霸王的影片,简直是无价之宝。

荀慧生之《红娘》

如今又过去了十多年,这些国宝现在何处呢?要查寻其下落,第一知情人当然还是徐希博先生。其他的知情人恐怕就应该是当年“京剧珍贵文物展”组委会的成员们,如果再过十年,知情人将会越来越少。

如今我们寄希望于上海的那些影片,能尽快重见天日。我写此文的目的,无非是想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顺藤摸瓜,使杨小楼、金少山、梅兰芳、荀慧生的风采复现于我们面前,那将是京剧之大幸,国粹之大幸!

(《中国京剧》2003年第7期)

怀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