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86年8月,老书记力荐刘建新担任新场村新一任书记,而他本人竞选书记的原因也颇为简单朴实,仅有八个字——“带动村民、改善村貌”。月亮坪组的张凤友家里尚有年迈老母亲,但他本人却不务正业,刘建新到他家中多次做思想工作,鼓励他养蜂增收。

刘建新:对贫下“药”|中国老村长

编者按:他们,是美好乡村的“守护者”、脱贫建设的“领路人”。他们扎根基层,架起村民、政府、企业等多方沟通的桥梁。2019年5月20日起,乐居财经联合碧桂园推出“凤凰涅槃‘1+x’计划”,奔赴9省14县,对话“中国老村长”,挖掘一线脱贫攻坚的奋斗故事,献礼新中国成立70年。本期【中国老村长】陕西省宁陕县新场镇新场村刘建新。

出品人| 贺寅宇

总策划| 陈海保

统筹| 王川 潘宇凌 王敬宾

撰文| 林振兴

摄影摄像| 孟祥雪

编辑| 赵星雯

正月里,秦岭腹地的新场村,家家户户檐下挂着的大红灯笼,门上贴着的火红对联,弥漫着节日喜庆氛围。刘建新家中却格外冷清、大门紧闭,他又走村入户去了。

山里连续大雪,作为新场村“老村长”,腿脚不便的他,仍不放心,骑摩托12公里去到储邦福家中查看蜂箱的受灾情况。阴冷刺骨的寒风不断吹来,刘建新从村民家出来时衣服和汗水搅和在一起,后背一阵阵地发凉。

时隔4年,刘建新又回到了熟悉的岗位。2018年底,碧桂园“返聘”他担任新场镇新场村“老村长”。“党中央精准扶贫政策来了,我想我干了这么多年村支书,‘愧’对老百姓,所以我就想在碧桂园的支持下继续服务贫困群众。”

初中毕业后,他在镇上担任农技员,每月30元的工资需要养活四口人,苞谷稀饭成了每餐的标配,家中两个孩子甚至连白糖都吃不起。

1982年,他兼职村上副书记,却只拿一份工资。彼时,支部书记的工资要靠到老百姓家去收缴“五费”,但往往都没“着落”。每当看见贫困户为了种庄稼买肥料、籽种,家中所剩无几,他都不忍心强制征收土地使用费,“老百姓没钱,确实太穷了。”

回忆起刚当村干部时的情景,刘建新坦言,自己初来乍到,首先想到的是如何“融入”。心里没有答案的他,到任的第一天就走进村民家中,问问还缺啥短啥。有时候,去探访住在水电站旁边的村民,木桥被上涨的河水冲垮,他只能趟水过河;有时候,要给刚刚划到他管辖范围内的群众做思想工作,他连续三天三夜都不能回家。

1986年8月,老书记力荐刘建新担任新场村新一任书记,而他本人竞选书记的原因也颇为简单朴实,仅有八个字——“带动村民、改善村貌”。全票通过后,他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履新之后,村里没有任何办公经费,买笔和本子都需自己贴钱。更头痛的是,因为新场村地处高寒边远山区,没有开通公路,他往返县城开趟会,需要走三天两夜坑坑洼洼的土路,背上好几天的口粮,困了只能寄宿在路边的农户家中。

交通闭塞,不仅是他一个人需要面对的难题,全村上下六百位男女老少也迫切需要一条宽阔的水泥路。作为五届县人大代表,刘建新年年跟上级政府建言修路。

而今,村级公路总里程共计25公里。顺河而上,车行驶在新铺成的宽阔水泥路上,再也没有往日的颠簸,村民坐车去县城的时间缩短至一个半小时,公里数也由100多公里缩短了三分之二。悬在刘建新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落地了。

除了“行”方面,老百姓在“住”上也得到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排排白墙黑瓦的两层小洋楼拔地而起,山墙装点成了“诚、孝、俭、勤、和”新民风宣传文化墙,各家各户门侧立着家规家训牌匾,地面尚存红色的鞭炮屑。

刘建新:对贫下“药”|中国老村长

此前,境内山大人稀,沟壑纵深,自然条件恶劣,村民大多数都居住在山腰等交通不便的地方。有一些困难户不仅没水没电,时常还遭受泥石流的威胁,一到雨天就提心吊胆。

在刘建新多次劝说下,长久住在山上的村民,搬到了新建的宽敞房子中。截至目前,新场村安置房共计150套,春节前又有多户村民搬进了新居,安置点的入住率达到95%以上。

他和群众无话不说,掌握全村的基本情况。新场村全村总户数185户、总人数508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08户。今年计划脱贫32户、68人,这正是刘建新平日里工作的重点,他必须时刻保持与他们的联络。

既要甩掉穷帽子,又要过上好日子。宁陕的农村,在家的大部分都是老人、孩子和残疾人。这一部分群众自我发展和承担风险的能力很弱,在产业发展上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刘建新更像是一位“老中医”,知晓新场村贫穷的“药方”,对症下药,看看哪一方面见效了,再循序渐进,再观察。在引导群众发展产业中,他充分结合本区域平均海拔在1400余米,境内山高、树多等环境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中蜂养殖、生猪养殖、林麝养殖、梅花鹿养殖和辣椒种植等特色产业,带动贫困群众脱贫增收。

其中,养蜂一直是当地的优势产业,高海拔出产的蜂蜜,质量远高于其他地段,加之当地传统的养蜂方法,价格一直维持在40元每斤,甚至更高。走进新场村,田间地头一排排蜂箱整齐地摆放在田坎间、崖壁上,但销量却不尽人意。

去年底,碧桂园进驻到新场村,不仅在教育、医疗、就业方面加大帮扶力度,还帮忙村民销售蜂蜜等产品,依托碧乡包装、通过凤凰优选实体店、社企平台展销会、党委、工会采购、联动社会企业、社区项目等方式进行销售,以及碧乡、凤凰优选等线上渠道,让原生态的农产品走出大山。

刘建新:对贫下“药”|中国老村长

扶贫先扶志。刘建新从“被动式”扶贫转变为“主动式”扶贫,力争改变贫困户“等、靠、要”的落后思想。深谙养蜂技术的他,多次到贫困户家中“号脉”。月亮坪组的张凤友家里尚有年迈老母亲,但他本人却不务正业,刘建新到他家中多次做思想工作,鼓励他养蜂增收。去年张凤友养殖了30箱蜜蜂,如今已发展到70多箱。

今年,新场村又引进发展米椒种植项目,依托“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把土地资源变成资产,把村集体的土地和村民的土地入股合作社,签订协议土地保底分红,村民还可以在家门口务工,一个月3000元。

但想到全村贫困户的产业都压在这辣子上,不由得让人担心。刘建新就在自家院内种辣椒,从建大棚到育苗都自己亲力亲为,希望通过个人而非合作社的方式,之后向贫困户普及种植技术。

于他而言,这里不仅是生他养他的土地,更是承载梦想的地方,他坚信2019年全村定将完成脱贫摘帽。

刘建新:对贫下“药”|中国老村长

以下是乐居财经与刘建新的对话精选:

乐居财经:可以介绍下村子之前的一些基本情况吗?

刘建新:那个时候没公路,买盐、煤油到外边去,都要靠背,条件确实太艰苦了。老百姓一直没有可靠的经济来源,一直贫穷。我是独生子,条件还稍微好一点。当地人种庄稼就是玉米、洋芋,整天就是苞谷稀饭,做一点煲粥,还不敢做干了,做干了还没吃的。

乐居财经:作为村干部,你要如何融入群众?

刘建新:整天到群众当中去,每个组上都要去。从县城过来,最底下有个电站,那个时候交通没有公路,整天要走路下去,涨一点水把桥推了,就得过河。但是整天要到那块去给群众做工作,因为那边群众刚并过来,思想跟我们这一块都不一样。甚至有时候还需要住下边三、四天。

乐居财经:村里这几年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刘建新:我觉得现在这个变化最大的就是公路,再一个就是住房。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以前跟现在不敢比。以前吃饭连油都没有,弄点野菜,放点盐。现在每顿还能炒个两、三个菜,吃肉也是平平常常的。你看从穿这一方面,以前穿的是破破烂烂的,现在很少人穿有补丁的衣服。在通讯方面,现在基本上80%都有手机。

乐居财经:道路没通之前,您是如何去县城的?

刘建新:当初的话差不多一年要去五、六趟县城,每次走三天,那期间的话,住宿吃饭就是过去拿30块钱,给集体交18块,剩12块钱就拿去当开会路上的生活费。所以家里就没钱,家里边也反对,两个孩子连白糖都买不起。

乐居财经:村里有多少户建档立卡的贫困户?现在脱贫情况怎么样?

刘建新:我们全村总户数是185户,总人数是508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是108户,310人。今年计划脱贫的是32户,68人,今年全部要脱贫摘帽。

乐居财经:参与扶贫这些年来,有什么让你印象深刻的人或事吗?

刘建新:扶贫先扶志。月亮坪组的张凤友家里尚有年迈老母亲,但他本人却不务正业,我到他家中多次做思想工作,鼓励他养蜂增收。去年张凤友养殖了30箱蜜蜂,如今已发展到70多箱。

乐居财经:扶贫当中遇到的困难,如何解决?

刘建新:以前贫困户有“等、靠、要”这个思想,你跟他说什么他也不听,然后我们给他慢慢做工作,告诉他党的政策就是要把有“等、靠、要”思想要改变过来,举些现实情况的例子,比方为什么人家不是贫困户,你是贫困户,你看人家整天的劳动。而给你一袋米,你就把这一袋米吃完了,之后别人不给你了,你吃什么?

乐居财经:碧桂园在村里采用怎样的扶贫模式?

刘建新:从智力、教育、医疗、劳务就业等方面,然后我们这里有剩余劳动力,他们也可以解决工作。学生愿意到他们那边上学,他们在广东也有专门的学校。

乐居财经:您为什么同意返聘过来当“老村长”?

刘建新:有些群众对我说,“你这么大年龄了,还下来干啥?”我说我干了这么多年,当了这么多年村支书,给大家没干到什么事情,现在碧桂园请我当老村长来,我是下来给你做一些工作,弥补一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