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釜山行》这部丧尸灾难片在国内外大获成功后,其制作公司N.E.W.再接再厉,又推出了一部重磅级的灾难电影《潘多拉》。

该片由曾执导《铁线虫入侵》的朴正宇编剧并担任导演,他透露,是2011年日本福岛核泄漏事件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很多国家都在使用核能,韩国更是全世界核电站密集度第一的国家,核泄漏的隐患几乎到处存在,他希望这部电影能引起观众的思考。

脑残师兄核电厂预言引灾难,苦命小哥弃女友悲壮救国家

影片一开始就由几个小孩子的对话,揭开了对核电站的辩论,正方认为核电站生产了源源不断的电流,支撑起了现代人的整个生活,而反方认为核电站是一个危险的存在。

这时,反方往往是无力的,毕竟在没有发生危险前,只能看到核能带来的好处,而无法想象它的危害,所以当反核团体出现在核电站门口示威时,工作人员的一句:“难道你们不用电吗?”听起来铿锵有力。

脑残师兄核电厂预言引灾难,苦命小哥弃女友悲壮救国家

随后影片通过解说,阐释了核能发电相较于其他发电方式的种种优越性,这一切展现了,何以反核呼声这么高,世界各地依旧如此多的核电站,因为在没有事故发生时,它的确表现出众。

这种出众包括被低估或隐瞒的潜在隐患。

果然,一次6.1级的地震过后,核电站立即陷入了危机,而此前核电站宣称可以抵抗7级地震。

脑残师兄核电厂预言引灾难,苦命小哥弃女友悲壮救国家

脑残师兄核电厂预言引灾难,苦命小哥弃女友悲壮救国家

影片没有空洞的描述这种危机,而是详细的解释了诸多细节,如冷却水泄漏引发的核辐射扩散、反应堆接触空气后如何引发爆炸等等,情况如同打开的潘多拉盒子一般,迅速恶化。

当然,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平时被吹的固若金汤的防护措施,其实脆弱不堪,而发生事故后的一系列所谓急救措施,根本是纸上谈兵,没有任何可行性。

如果核能是一团危险的火,没有安全保障的情形下建立核电站,就是玩火,玩火的行为,往往比火本身更危险。

脑残师兄核电厂预言引灾难,苦命小哥弃女友悲壮救国家

脑残师兄核电厂预言引灾难,苦命小哥弃女友悲壮救国家

脑残师兄核电厂预言引灾难,苦命小哥弃女友悲壮救国家

影片虽然没有《2012》、《末日崩塌》那样的大场面,但具象化的危机描述,产生了极强的代入感,让人真实体会到什么叫大难临头,瞬间理解了反核团体平日的呼吁,并非危言耸听。

任何现代化设备都有出事故的可能,火车会脱轨、飞机会坠机,为什么没人反对呢?因为火车也好、飞机也罢,其发生的事故是局限性的、人类可以承受的,而核电站的致命伤,那就是它一旦发生事故,涉及之广无法控制,后果也不堪承受。

核电站的存在,如同钢丝上行走,稍有闪失,全盘皆输。

脑残师兄核电厂预言引灾难,苦命小哥弃女友悲壮救国家

至此,导演所希望引发的思考,已经完成,但故事还在继续。

实用主义的总理支持牺牲小部分村民,而怀有人道主义精神的总统,希望不放弃任何人,为此二人在是否要在村民疏散前就释放有毒气体,缓解反应堆压力,产生了争执。有趣的是,这种类似电车难题的纠结,也被应用到近期口碑不错的院线电影《天空之眼》中。

脑残师兄核电厂预言引灾难,苦命小哥弃女友悲壮救国家

我们能否为了救多数人,就牺牲少数人?这样的道德困境,其实是无解的,世界并不是黑白分明这样简单。

随着核电站的一声轰鸣爆炸,实用主义貌似占据了上风,总统的人道主义情怀不但没有挽救小部分村民,反而让全国都陷入了危难中。

但事情真的是这样吗?

脑残师兄核电厂预言引灾难,苦命小哥弃女友悲壮救国家

核电站反应堆爆炸

核电站反应堆爆炸回想影片开始时,正是总理的实用主义,让不安全的核电站方案得以通过,正是实用主义的横行,促使各国政府倾向于玩火,而令反核的呼吁被置若罔闻。

实用主义只适合用于短期的妥协,从来都不是长远打算的良策。总理短视的逐利行为,葬送了整个地区的未来。

脑残师兄核电厂预言引灾难,苦命小哥弃女友悲壮救国家

脑残师兄核电厂预言引灾难,苦命小哥弃女友悲壮救国家

随后,在是否需要公开事故真相的问题上,总理和总统又陷入争执,总理对事实的一再隐瞒,使得事故迅速恶化,也再次暴露了实用主义的短视,直至总统鼓起勇气,公开认错,正视事故,局面才恢复了控制。

脑残师兄核电厂预言引灾难,苦命小哥弃女友悲壮救国家

好的故事,总能给人以不同层次的体会,《潘多拉》就是这样一部影片,在引发了对核电站安全隐患的思考、探讨了实用主义利弊之后,故事在潜移默化中,自然的切换到了下一个主题:英雄主义和人类情感。

作为主角的宰赫一开始,被塑造成一个吊儿郎当,没有责任感的人,父亲和哥哥的死,让他对核电站非常恐惧,他曾想抛下一切,远走他乡,出事故的最初,他的第一反应也是拔腿就跑。

脑残师兄核电厂预言引灾难,苦命小哥弃女友悲壮救国家

打算逃命的宰赫

然而,随着事件的推进,这个看来没有担当的年轻人,展现出了深厚的情感,为了朋友,他返回现场救人,为了家人,他自告奋勇去抢救设备,最后,在事故不可挽回之时,选择了牺牲自我。

宰赫身上体现出的英雄主义精神,并非来自对危难的无所畏惧,而是源于一腔浓浓的爱,为了爱,他从一个没有责任感的人,变成了一个可以赴死救场的英雄。他的身上有人性的脆弱、自私,更有在爱的驱动下,展现的光辉,这样不完美的人物,往往比超级英雄更能打动人心,因为他真实,因为他展现了人性之美是如何战胜自身的不足。

脑残师兄核电厂预言引灾难,苦命小哥弃女友悲壮救国家

影片的巧妙之处,在于不管故事讲到哪个层面,都会时不时的进行点题,宰赫牺牲的一刻,除了展现亲情、爱情的交织不舍,也再次诘问了建造核电站的政府,他哭喊道:“我到底做错了什么?我不想这样死。”

脑残师兄核电厂预言引灾难,苦命小哥弃女友悲壮救国家

脑残师兄核电厂预言引灾难,苦命小哥弃女友悲壮救国家

牺牲前的宰赫

作为一个反核人士,他却为核事故买了单,大人物的错误决定,都是由小人物来承担后果。不论是核电站附近的村民,还是负责抢修的救援人员,都是大人物利益考量下牺牲的小人物。

故事行至尾声,一排排牺牲人员的遗像排列成行,事故发生的村庄成了禁区。核事故,人类不能承受之痛。

没有电,我们不会死,但核电站出了事故,整个地区都完蛋了,然而世界各国,还有如此之多的核电站存在,真是令人想来就毛骨悚然......

脑残师兄核电厂预言引灾难,苦命小哥弃女友悲壮救国家

不要因为害怕,就闭上双眼,不要因为畏惧,就堵住耳朵,面对核电站的危害,永远要正视,而不要回避,今天的回避,就是明天的灾难。

整个故事围绕主题层层推进,让人看来滋味无穷,显然这是韩国电影继《釜山行》后,又一部能引发深刻思索的灾难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