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天前,一则“史上最贵药物获批上市,一次治疗费用210万美元(约合1448万人民币,北京三环边一套房)”的新闻引起网民激烈讨论,以下为援引的新闻资料:

FDA批准了诺华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基因疗法Zolgensma ,用于两岁以下SMA。定价为210万美元,成为制药史上单价最贵药物。

(FDA: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

(SMA:脊髓性肌萎缩症,通常表现为肌无力,肌萎缩,主要患者群体为2岁以下的幼儿,严重者最终会无法行走、进食,甚至无法呼吸,很可能活不过2岁。大多数2岁前发病的患者,会在15岁时完全丧失行走能力,并引发多种并发症,需要重大的医疗干预和护理才能维持生命,此前一直无药可医。)

古代最贵的药有多贵?“一药千金”,究竟是真是假?

乍一看,这则新闻很是夺人眼球,史上最贵的一支药物,竟然高达1448万人民币,可谓将百分之九十九的穷人患者拒之门外,有人说生命无价,为救孩子的命多少钱都值,也有人说当年青霉素刚研发出来的时候,价格也是堪比黄金,但随着时代发展,如今已是人人消费得起。

但更多的网友认为,这种被称为“史上最贵药品”的新药,对于普通人,尤其是穷人患者来说,根本就不公平。

相关的讨论持续不断,对此我想表达不同的看法,现代经济社会由于制药成本极其高昂,很多特效药的定价之高也能使人理解,虽然看似千万元一支的药物贵到离谱,但随着时间推移,我相信这种药会越来越便宜,即使价格很高,但总归是让绝症患者有了被治愈的希望,最后还是可以惠及全社会。

看完这则新闻以后,我又联想到一则与医药相关的历史故事:

宋代皇帝宋宁宗赵扩,在他身为郡王,还没当上皇帝的时候,某日突患尿频,最高峰极其夸张,一天一夜加起来竟能如厕超过三百次!

几乎间隔一分钟,就要排尿一次,这对于他的个人生活与健康,已然造成了极大困扰与伤害。

一群国医御医对此皆束手无策,而由于过度尿频,导致赵扩体内水分与营养流失巨大,且日渐虚弱,眼瞅着赵扩的病症无药可医,有大臣便举荐医家孙琳来诊治。

结果孙琳在简单了解过病情后,便找人采买“蒸饼,大蒜、淡豆豉”这三样百姓家中最常见的食物,再将这三样全部捣碎,捏合成药丸,告诉赵扩需以温水服下三十丸,每日共服三次,并说:“今天先喝三服,排尿的次数就会减少三分之一,明天再喝三服,就会减少三分之二,到了后天,郡王的病便可痊愈。”

赵扩当即服下,果不其然,谨遵医嘱服药的赵扩,在第三天果真痊愈,一连多日的尿频之症也药到病除。

赵扩当即龙颜大悦,于是赏赐孙琳千緡白银。

(注:宋时一緡为一两。)

古代最贵的药有多贵?“一药千金”,究竟是真是假?

宋宁宗·赵扩

事后赵扩就问孙琳,这么多国医都治不好我的病,你怎么凭借这三样最常见的食物,就能治好呢?

孙琳笑着反问,儿童为何会尿频?就是因为尿道不通,有堵塞之处,这三样食物虽看似平常,却均能利尿,因此给陛下服此药,便药到病除。

于是民间盛传,孙琳“一方值千緡,唯皇帝独享”。

《爱竹谈薮》所载《一方千缗》:

宋宁宗为郡王时,病淋,日夜凡三百起。国医妄措,或举孙琳治之。琳以蒸饼,大蒜、蒸饼,大蒜、淡豆豉三物捣丸,令以温水三十丸。曰:今日进三服,当减三之一,明日亦然,三日病除。已而果然,赐以千緡。或问其说。琳曰:小儿何因有琳?只是水道不利,三物皆能通利故尔。若琳者,其语医矣。

这个故事虽然有趣,但也反应出医药的价格,在古代某些特定的时候,根本无法衡量其具体价值,我们来打个通俗的比方就很好理解了:

前提,宋宁宗赵扩当时为了表达感谢,赐给孙琳一千两白银,按照宋代时的货币购买力来衡量,一斤米价约为4文钱,一两白银为1000文,换算成米价,也就相当于能买250斤大米,那1000两白银便足足有250000斤大米。

这已经算是普通百姓一辈子都吃不完的粮食,单纯从这点看,赵扩赏赐给孙琳的一千两白银,足够他后半生衣食无忧,而且当时江南园林最贵的一座宅院,也不过二三百两银子,可见孙琳除了能改善居住条件,还能留有大笔资金可供开销。

古代最贵的药有多贵?“一药千金”,究竟是真是假?

但这1000两白银,却非宋宁宗单纯买孙琳的方子,而是表达对孙琳能够治愈自身尿频症的感谢与医治行为的酬劳,换句话说,如果当时不是孙琳提供这一药方,宋宁宗很可能就会尿频身亡。。

这也就反应出一个本质问题,医药与人的健康生命具备直接联系,为了求得良药,确切来说是为了换取健康,人们在潜意识里会认为“只要能把病治好,就算是砸锅卖铁,花多少钱都值。”

因为药品虽然有价格,但换来的生命与健康,却是无价的。

药品在“患者”与“健康”之间,实际是充当着一种“工具”的角色,即,用药品这种工具,能够获得健康,而为了获得这种工具,即使价格再贵,也会有人掏钱购买,因为能够用可以衡量的金钱,去换取无法用金钱衡量的生命,怎么看都很“值”。

对于脊髓性肌萎缩症的患者来说,用金钱购买的并非是药物,根本意义购买的其实是生命与健康,而这一支价值1448万人民币的新药,实际上也只是作为获得健康的工具,在无价的生命面前,即使再贵,也显得有些微不足道了。

古代最贵的药有多贵?“一药千金”,究竟是真是假?

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就比如前文所说的宋宁宗,他日当上皇帝以后,若不幸又患上其他病症,为了治病,即使千金散尽,他也必定在所不惜,毕竟药品的意义是工具,而能够将生命延续,保持健康生活,才是根本。

所以我想建议网上很多朋友,不要看到此类天价药就一味的嘲讽批评,我们应当透过表面现象思考问题背后的本质。

尤其是像上述新闻中所说的特殊药物,由于全球范围内患有SMA(脊髓性肌萎缩症)的患者本身数量就极少,而研发此类药物的成本又异常高昂,因此将研发成本分摊到群体极少的患者身上,自然价格高才能收回研发成本,所以定价如此之高,并非真的漫天要价,其背后的确有着合理的现实考量与商业逻辑。

古代最贵的药有多贵?“一药千金”,究竟是真是假?

据“遗传与疾病论坛”发布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SMA患者人数约为3万——5万人

从这个角度来说,某些高昂药品的价格之所以高昂,也是因为“其本身的研发成本巨大”与“药品稀缺性”,以及“患者群体数量较少”这三点原因,就比如我前文所说的那则新闻,价值1448万人民币的新药,能够一次性治愈绝症,实际上它本身的意义在于所对应的是“脊髓性肌萎缩”这种百万分之一概率的罕见绝症,从全球七十亿人只有不到百分之一的患者比例来看,不论药物本身,还是患者群体,都具备极其罕见的稀缺性,而这种稀缺性是其他药物与疾病所不具备的,我们打个比方就非常好理解:

比如武大郎卖炊饼,因为附近三条街的人,每天都得吃饭,所以他不愁自己做的炊饼卖不完,而且制作炊饼所需要花费的成本很低,所以即使武大郎炊饼定价很低,也照样能赚回成本,因为“吃饭”是刚需,人人每天都得吃面食,不愁没人买。

但隔壁卖烤鸭的王二却不这么想,因为一是烤鸭本身需要复杂的流程工艺,二是作为原料的鸭子也比做炊饼所用的面粉要贵,所以烤鸭的制作成本要远远高于炊饼,那么为了考虑到收回成本,更由于吃烤鸭并非刚需,所以纵观整条街,吃烤鸭的人肯定要远远少于吃炊饼的人,那么为了尽可能从吃烤鸭的少数人里收回成本,王二自然会把烤鸭定价很高,如此才能赚到足够的钱,继续投入到第二天的烤鸭制作,否则长期下去,王二如果把烤鸭卖到炊饼的价格,那他自己就会饿死。

古代最贵的药有多贵?“一药千金”,究竟是真是假?

换成医药也是这个道理,可能会略有不妥,但我想表达的商业逻辑是相同的,在此类药物问题上来看,之所以定价高正是由于其药物本身的稀缺性,以及患者需求的稀缺性所决定,毕竟没有那么多人需要这种药品,那么医药公司投入了如此巨大的研发成本,为了不饿死自己,只能将研发成本分摊到患者的身上,这是合情合理的商业逻辑,而非无理取闹的狮子大开口。

但既然这类药品已经问世,且多次临床试验表明能够治愈SMA,那就给我们带来了希望,就像青霉素的研发,一开始也是处于垄断地位,价格一度与黄金持平,但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最终将青霉素从等同于黄金的高价,通过市场竞争与成本降低,逐渐变成了惠及全人类的大众药品,如果当初研发出青霉素的公司,没有收回成本,也就没有更多资金投入到陆续的研究,更无法通过改良手段降低其成本,那么现在的人类社会,估计还会受到没有抗生素对抗多种细菌感染的困扰,而由于抗生素的发现,使人类结束了传染病几乎无法治疗的时代,并以此引发了全世界范围内寻找抗菌素新药的热潮,随着越来越多的抗生素被发现,人类由此迈入了能够通过技术合成新药的新时代。

古代最贵的药有多贵?“一药千金”,究竟是真是假?

亚历山大·弗莱明,于1928年首次发现青霉素

有的朋友或许会说,可是患者不一定都是富人,这种药如此之贵,那对穷人会否不公平?

这种观点其实有失偏颇,在此类药物出现以前,其实富人穷人都治不好,而研发出以后,虽然只有富人能够治好,穷人还是治不好,比较来看,其实穷人并没有损失什么,反而获得了极大的信心与希望,这种药必然会在以后慢慢降价,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受到惠及的人只会越来越多,但你并不能因此就要求医药公司把价格定的非常低廉,那对于医药公司来说又不公平,起码能够让一部分人先受益,同时还能让医药公司收回成本并盈利,以此才能获得更多资金投入到进一步的研究中,并陆续降低研发成本,那么到最后,实际上惠及的还是全人类,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罢了。

——————

关注作者:钱品聚,了解更多历史与文化趣闻,带您发现更大的世界~

古代最贵的药有多贵?“一药千金”,究竟是真是假?

——————

参考文献:

《爱竹谈薮》所载《一方千缗》:

宋宁宗为郡王时,病淋,日夜凡三百起。国医妄措,或举孙琳治之。琳以蒸饼,大蒜、蒸饼,大蒜、淡豆豉三物捣丸,令以温水三十丸。曰:今日进三服,当减三之一,明日亦然,三日病除。已而果然,赐以千緡。或问其说。琳曰:小儿何因有琳?只是水道不利,三物皆能通利故尔。若琳者,其语医矣。

遗传与疾病论坛:《国内SMA(脊髓性肌萎缩症)病患现状揭秘:患者至少超30000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