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深同城桥头堡 滨海现代山水城

8条跨界公交线路串联两城;2014年以来共引进深圳企业投资项目76宗,投资额144 .05亿元;将对接深圳共建黄金海岸旅游带……

近年来,毗邻深港的大亚湾,通过交通、产业、旅游、城市建设等全方面对标深圳,全力建设临深“1+N”创新产业集聚区,不仅实现了自身发展质量的稳步提升,与深港两地在产业发展、创新驱动、绿色生态等方面的交融发展也不断走向深入。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大亚湾有望成为这一世界级湾区里蓝天碧海与现代产业同在、宜居环境与创新动能齐发的活力湾区、智慧湾区、魅力湾区、幸福湾区。

畅通道

8条跨界公交线路串联两城

近年来,大亚湾陆续建成龙海二路西段市政道路工程(接深圳丹梓东路)、石化大道西市政道路工程(接深圳锦绣东路)、西南大道(接深圳兰竹东路)、龙海一路西段(连接深汕公路),这三条与深圳对接路的建成通车,龙海三路北段也进入最后的收尾阶段,进一步推进了惠深一体化进程,为大亚湾区和深圳的交流及经济往来提供更快捷的通道。

大亚湾与深圳对接的纵向主干道上,最值得关注的就是龙山一路南段,根据规划,该路段长约3.2公里,宽约40-60米,估算总投资约15亿元,建成后将与南坪快速3期东延线对接,从大亚湾区到深圳南山区中心仅需20多分钟。大亚湾区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正在牵头与深圳相关部门明确对接线路方案及规划问题。

道路通畅了,公交接驳也随之完善。根据深莞惠三市签订的有关跨界公交线路协议等有关规定,近年来,大亚湾区积极推进对接深圳的跨界公交线路开通工作,对接深圳跨界公交线路由2013年的3条增至现在的8条共约100辆公交车。

这些公交线路的开通有效改善了市民公共交通出行条件,促进了毗邻行政区域间经济交流往来。此外,该区大亚湾汽车客运站开通至深圳罗湖区的市际客运班车,可为市民提供更加快捷的客运服务。

聚人才

制度先行,形成“1+7+N”体系

近年来,大亚湾区在政策制定方面力争与深圳的创新政策全面接轨,先后出台了《大亚湾区关于促进创客发展扶持办法》等一揽子政策,基本形成了“1+7+N”政策体系,同时深入落实经费资助和企业所得税减免政策。2017年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获各级政府科技资助约1.2亿元。

高质量项目的引进,加上优良的创新创业政策,吸引深圳、香港等地优秀人才闻香而来。

香港科技大学温维佳教授领衔的清水湾生物材料研发团队拥有世界上最高长径比纳米银线的量产技术,结合大亚湾国家级精细化工产业基地配套优势,建设一个从实验室到工厂的生物材料新技术孵化直通车平台;王燕博士领衔的石墨烯储能行业应用研究开发团队,在引进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建成了技术领先、工艺先进的年产60万只单体、10万个模组、产值过亿的现代化超级电容电池生产基地;国家级众创空间———云创工场,目前已吸引5家企业和6个项目,不仅本地不少创业企业入驻,更多的深圳创业青年也带着技术和项目聚集大亚湾……

据统计,近三年大亚湾临深片区从深圳(香港)引进的团队和优秀人才分别占全区引进总量的75%和80%。截至目前,大亚湾区拥有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45%,区内企业累计获得国家科技奖1项、省科技奖10项、市科技奖6项,2017年专利申请量比2013年增长170%,发明专利申请量比2013年增长424%。

优环境

对接深圳共建黄金海岸旅游带

高端人才纷至沓来,创新创业力量不断汇聚,对大亚湾城市发展和生态环境提出更高要求。另外,大亚湾通过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积极推进环大亚湾绿色现代化滨海城区建设,则又为产业发展和人才引进提供了优良的条件。

在大力引入先进技术和优质企业的同时,大亚湾采用“一票否决”坚守生态环保安全底线保持高质量发展。仅2017年就否决项目22宗,否决率达15.8%。这为大亚湾生态环境构建起绿色防护网,20 17年大亚湾全区空气质量优良率98 .1%,比2013年提升10 .1个百分点,稳居全市前列。2017年,大亚湾区近岸海域达一、二类海域水质面积比例为96.99%,同比增长3.9%。

良好的湾区生态环境下,是大亚湾区不断提质的城市建设。比如,在规划方面,近年来,大亚湾区全力推进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报批工作,全区建设用地已批和在编的控规覆盖率100%,率先完成了四规合一控制线编制和空间信息平台上线试运行工作等;在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方面,大亚湾不仅多条对外道路实现了无缝对接,逐步打通了区内“断头路”、“T形路”,区内“一环四横十纵”路网布局已基本形成。“看不见”的污水管网建设稳步推进,提前实现了“一镇一厂”的建设目标……

如今的大亚湾,正积极对接深圳东进战略,开展大鹏新区与环大亚湾新区一体化旅游发展专项规划研究,谋划与深圳共建深圳东部-环大亚湾新区黄金海岸旅游带,建设世界级的滨海生态旅游度假基地。

在不久的将来,沿着全球最长最优美的广东滨海旅游公路从深圳一路向东,穿过与大亚湾接壤的笔架山森林公园,可以登山眺望四面环海的东升岛,游览广东唯一入选的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大亚湾红树林城市湿地公园,畅游长约1.8公里的黄金海岸公共泳场及海滨栈道。

在粤港澳这一世界级湾区里,一座以“河海相通、山城一体”的城市生态绿化空间形态为定位,具有浓郁的“山-海-生-活”特色的绿色化现代滨海山水城区,正在大亚湾迅速崛起。

搭平台

2014年以来引进深企投资144亿

时间回到两年多前,2015年12月30日,大亚湾(深圳)投资促进中心正式挂牌成立;同时,大亚湾区正式与深圳市新材料行业协会携手,以投资促进中心为平台,锁定新材料、物联网、高端装备制造等目标产业,广泛开展横向经济联系,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实施常态化驻点招商、专业招商、专职招商,提高招商引资的精准性和实效性。

两年来,深圳投促中心代表大亚湾区出访逾百次,拜会企业89家,促成华科创智、沃特玛电池、富兰克科技等10余家企业先后到大亚湾区实地考察并洽谈投资事宜。

大亚湾区招商局还提供了这么一组数据:2014年以来,该区共引进深圳企业投资项目76宗,投资额144 .05亿元。在这背后,是大亚湾区以深圳为核心标杆,全面对标深圳,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以良好的服务成为投资兴业的热土。

特别是2016年4月以来,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亚湾区抢抓深圳东进战略机遇,大力推进“海绵行动”计划,借鉴国内发达地区“园中园”建设模式,在西部综合产业园区规划打造临深“1+N”创新产业集聚区,大力发展新材料、物联网、节能环保、生命健康、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规划总面积约10平方公里。

2017年,临深“1+N”创新产业集聚区共引进泰德激光、光弘科技三期、敏华智能家居等11宗项目,涉及投资额70 .4亿元;其中已落地项目9宗,投资额51 .8亿元。目前该片区重点在谈项目共20宗,涉及投资额126 .32亿元。2017年该片区产值超400亿元。

来源:南都记者 蔡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