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互联网金融飞速发展,以网络借贷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已经逐渐发展成为现有金融体系的有益补充,在帮助小微企业投融资、满足个人消费者金融需求、促进普惠金融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据第三方数据统计显示,2016年11月P2P网贷行业首次单月成交量突破2000亿,成交量为2197亿元,环比10月份增长了16.53%。

面对强势监管下网贷行业的成绩,徐建说,“今年是互联网金融整治的元年,对于互联网金融的整顿,我认为是非常及时的,也是非常必要的。它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野蛮生长,也促进了优胜劣汰,成绩是有目共睹的。”

徐建同时强调,由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尚处在一个初级阶段,积极整改所带来的行业震动还是比较猛烈的,短促突击之下,给网贷行业的发展留下了诸多问题。

钱满仓:听人大律师学院院长徐建说网贷监管

针对今年互联网金融监管,徐建给出了十个方面的问题供大家思考。

第一,专项整治要破除严打思维。

此次互联网金融整顿,严打之下,行业风声鹤唳。17个部委发文,7个文件,13个不准,1年期限,政策密集出台,投资人望而却步,风投观望。这对于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十分不利。

第二,互联网金融刚刚起步,比起全国的金融系统的百万亿来说九牛一毛,不可能对整个金融体系产生冲击。别最后经过严打,灭了这个行业,或者变成就几家国有企业的巨头来垄断这个行业,没有形成梯队,这是很可悲的。

第三,今年8月24日,四部委公布暂行办法,建立平台运营规范,但在此之前,所签合同应该让人家履行完毕,这是契约精神,不能一纸红头文件就把契约废掉。

第四,整治工作的完成期限应该是2017年10月13日。建议监管部门明确整改期限,并根据行业实情适当延长。

第五,金融办的备案不应该成为批准。备案即是批准,批准即是征信。

第六,备案任务及责任移交地方金融办不合当下行政规范。金融办非政府职能部门,无处罚权,无执法队伍,备案任务下放到地方金融办,强人所难。

第七,13个红线应该部分占为黄线,以起到警示作用。例如,第13条兜底条款,“其它违法行为”不应该算红线,什么都没有讲,这不符合立法精神。互联网金融是一个创新发展的过程,监管部门不应该一刀切。

第九,尽快建立互联网金融中心数据库,正如马云所言,没有大数据的互联网金融是胡说八道,要在大数据体系之下建立风控体系和信用体系。

最后,要尽快建立问题平台的退出机制。参与互联网金融的平台,我们不应该落井下石,应该给他一个很好的归宿。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