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山奥秘(散文)

北山奥秘(散文)

我的故乡北山风光

我第一声啼哭的出生地金华北山,与世称的"五岳"华山、泰山、嵩山等齐名并列,排第七名。这不是我的臆想,是文牍记载。

假如北山在五岳之后,第七把交椅众望所归推选出来的话,我真要为故乡抱屈。与名山相提并论,北山显然籍籍无名。多数游双龙洞、冰壶洞后,才勉强知道此地叫北山。我知道的北山曾是土匪盘踞地。小时候听大人说,阿尧部队如何如何。我查资料,北山没有叫阿尧的土匪头子,倒有一个"八婺总队"土匪司令邢小显被人民政府镇压。一问才知,阿尧是邢小显的小名。又据文,十六位皇帝从梁武帝萧衍到明太祖朱元璋都登临过北山。我只能说,明太祖北山运筹策赢。《明史》与明万历《金华府志》确凿记载,朱元璋率军攻婺州(金华简称婺),曾驻跸金华北山赤松宫。

我家门前狭谷,一条小径朝北从谷底蜿蜒入莽莽大山。狭谷尽头是九龙水库和九龙村。又称九龙狭谷。一路林壑结籁,脚下溪流弹筝,曲曲抱涧。路人稀少,偶有牧童和樵夫路过,再就是山顶人家挑着担出入。越往里走,路越崎岖,窄窄一条灰白小路,已被荒草湮没,秋毫细路难容足。乔木凝黛,满眼繁花,百鸟不见其影,却一片啁啾。

九龙狭谷是北山狭谷之一。隔山那条狭谷,是金华通双龙洞的谷,山之间敞宽,地质上称v谷。九龙狭谷不同,山间距有宽有窄,窄处如两壁面对。有关山的距离,祖父说过一故事。某猎人岩下睡觉,岩上蹲着一只老虎。老虎的视线在对面山上,那里有几只野猪在戏闹。老虎想跳到对面山上咬死野猪,饱餐一顿,但又怕跳不过深涧而犹豫,不禁馋得流口水。口水滴猎人脸上,猎人以为下雨,醒来发现岩上石缝间蹲着老虎。于是,枪口对着老虎屁眼放了一枪。老虎直线思维,不曾想岩下有人,莫名中枪后,疼痛产生惯性,产生连锁反应,跳到对面山上咬死野猪,终因内伤毙命。说这事并非指北山有虎,而是指两边山的距离,老虎能凭惯性一跃而过。据记载,明清北山有老虎出没,距今已绝迹一二百年。

小路再入,山峰烟霭渐次散去,近处峭壁还囤积寒雾。山涧溪水湍急起来,路畔也被洇湿。溪里有鱼有鳖。路旁一凉亭,供人歇脚。有石凳木凳,洁净无尘。顶上有水库和九龙村。元代诗人叶颙诗:杖藜扶我登九龙,轻鞋短策随天风。我未杖藜是未到杖藜的年龄。

如果把山林看作一件硕大无朋的衣裳,那么青苔、地衣、蘑菇、木耳、蕨菜、野笋、野栗等就是纽扣。我吃过红嘟嘟野草莓,吃过个小肉食紧致味甘的野栗。吃野栗要架石点火爆燃。有一种蘑菇特鲜美,喜长松树下,在地上的松针里藏着,骨朵小而包沿,淡黄,闻着清香,烧汤比放过味精还鲜。长大在别处竟无见过,留在记忆里了。春季,笋和蕨菜就更多,满山遍野都是,夹在艳红的杜鹃花之间,走路稍不慎就踩折一二支。走山路弯腰随便抓几把,就能烧几大碗菜。山里人锅点着火,再去找菜都来得及。我家房前屋后都长笋,多行两步有蕨菜。就连屋地都长出毛笋,我家灶间、牛栏、猎圈是泥巴地,笋突兀冒出,怕是畜牲也吓一跳。山上有成片野茶,不知哪朝哪代种植,又无人管理,人人可采而烹之。草药只怕不识货。我读中学校方组织采草药,从双龙洞的山后攀爬到海拔1300多米的高寒盘前村。在那儿不是让你识别草药,而是慧眼识草棘,因剔除草棘都是中药材。

踏遍青山是樵夫和牛。樵夫穿着像乞丐,好衣裳上山糟蹋,棘藤如钩草如剑。樵夫的下山路,肩担两边峰。累了歇下柴垛,抽一筒早烟,看云月吞吐。洞前村七八十年代大多为樵夫,男女都砍柴。该村烧石灰,须柴草。

北山地广人稀,居住分散。我家大队72个自然村,分居多座山,十里山路一篷炊烟,一户独居比比皆是。鸡鸣犬吠,人会情不自禁兴奋,奔出一睹是否有陌生人光临。见陌生人就像见亲友,要带回吃酒的。谁家来了客人,客人会成自然村几户人家的客人。信息闭塞,本大队的流言也常常以讹传讹。比如说某某某的女儿怀孕坐胎,传这女孩定是没有结婚,也无对象。有鼻子有眼,半年后才会证实纯属谣言。

倒真有未婚先孕。这姑娘上山砍柴,遇一傻子。傻子之傻我羞于吐口,物件露在外,直挺挺乱戳。山上相遇,无外人窥破。姑娘脸红心跳,血管里的血在呼啸。不能怪她,她几年也没见过几个像样的男子。北山是被爱情遗忘的角落。姑娘肚子大,父亲拷问才知傻子所造。奇的是妹妹也步姐姐后尘,同是傻子。有人哂笑,傻子福大,一箭双娇。姐妹带孕下嫁,两夫白白替傻子养孩子。岁月更替已成历史尘埃,女孩见不到男孩的可怜可叹也早已成山林远去的绝响。

北山遇红白喜事或造屋,绝不怠慢。某人死而驾鹤,哀家热闹鼎沸。高山低岭都来吊唁,有的赶十几里山路,为给逝者盖纸被。纸被红、黄、白三色拼裁,盖纸被是一种敬逝者的哀悼仪式。生病用竹躺椅抬去医院,抬者都是邻居。病重无治,每户都拎糕点探视。糕点山里人自己舍不得吃,但探病人必须携带。因探视人多,要排队,最长排过一里多路。最后留下一堆糕点,全藏吸潮的石灰缸里。除了也用糕点探视病人,主人家绝不饱口福。勤俭节约的山里人把吃糕点当作败家,暴殄天物,宁愿被石灰烘化成石块丟弃,也不尝一口。

土木结构造屋主要靠劳力。地基石砌,墙用泥。一人造屋,大家帮衬。

北山分散面貌近十年已颠覆。山上人家都搬到山脚,形成颇大的村落。土木结构房屋也被钢筋水泥洋房取代。家人从高山撤出,灶不烧柴,山林为野兽出没繁殖创造条件。夜晚,通往九龙小道上的野猪成群结队,浩浩荡荡,像规定时间赴宴似的。野兽怪叫声此起彼伏。地里的番薯被野猪拱食。独居山民原先没有仇恨和嫉妒,如今住一起,仇视有了,嫉妒也在腹中装着,甚至兄弟阋于墙。

猎枪早已收缴。我偶尔归乡也能尝到野味。比如野猪肉、麂子肉,也知野猪肉粗糙味不如鹿。野货不是枪打的,有的坠崖而亡,有的雪天冻得奄奄一息捕捉。分野味规矩见者有份。

前年我回北山听说,一小伙和野猪肉搏,被野猪咬死。那头野猪终击毙,割下头颅祭奠男青年。野猪特性,与人狭路相逢,只要人不入侵,野猪一般不主动伤人。有人说,小伙贪心,以一己之力搏杀野猪图全须全尾占有。话未免刻薄,北山野猪又不稀见,何须独占此一?不过,小伙和野猪肉搏终究是谜。

我的年少几乎都泡山上。兴来锄晓月,倦后卧斜阳。渴了找水喝。北山孔穴水很多。所谓孔穴水,石罅流出,无声无息形成潭。潭底不是泥,是白净细沙,石罅流出水,也挟带出沙。因此这种水矿物质成分高。潭边柴木遮掩,扒弄风声喧喧,渴极膝行匍匐于沿,埋头伏饮甘甜一线入脾胃留齿颊。再吮甜润空气,心神都美。

树木蓊翳里的无数岫穴潜流,形成曲曲残流尽抱溪。然后便有滔滔山水喧吼,万壑急急奔流。

查资料得知,北山水为钱塘江、鸥江等主要发源地。

北山人几乎把水玩弄股掌之上。

双龙洞狭谷居然造了八个水电站,密度之高全球业内都为之惊讶。山势险峭,利用水落差发电。如不是凿隧洞、造渠道引水,北山就造不了那么多电站。梯级水电站的奥秘在于,甲电站用过的水,乙电站继续使用,把水引来引去,玩绝了。1960年3月14日,毛主席视察双龙水电站,赞扬这一举措。

我走着渠道读中学。中学在洞前村,当时的洞前村也是北山公社驻地。

洞前就是双龙洞、冰壶洞和朝真洞的斜对面,周匝屏障抱一水,古木夹清泉。中学和双龙洞贴隔壁,行走也就二三分钟。食堂用水,由我们学生去双龙洞挑。校舍改建,我们班还搬到双龙洞外厅上过课。外厅阔大,又无遮拦,老师讲课我们听不清,声音飘散。

我祖母娘家就在洞前村。祖母说,双龙洞是她父亲举着火把入小洞发现的。如果我不是从文献得知北山和双龙洞的浩瀚历史,还真信以为真。历代文人才倾北山,留下二千多篇佳构。五代诗僧贯休游北山著《游金华山禅院》一诗。山显李太白、苏东坡逸思之雄奇;水含孟浩然、李清照妙笔之空灵。宋元以往,英雄豪俊并驾齐驱北山。南宋叫何基的学者隐居北山不出,朝庭任何官职不受,一生著书讲学,门生遍地。我想像其一身鹤骨,竹仗芒鞋,飘然于北山幽径,餐霞饮露,贤者高风,吟逸情,凌云凭虚,朝传山人之唱,暮闻疏钟之声。

明朝那个徐霞客更有趣,因双龙洞外厅入内厅只通低矮水道,他向洞前村潘老太太借澡盆,游入内洞。祖母的父亲也无错,当年未开发,须秉烛探幽。他是探幽者,不是发见者。

我守着双龙洞旁读书,对双龙洞知之却甚少。课文读过叶圣陶的《记金华两个岩洞》。文人郁达夫和郭沫若造访过北山,郭沫若作诗,碑立冰壶洞前:银河倒泻入冰壶……

双龙洞山上有个市属招待所,用于疗养和会议,我们叫洞背,趁夜色经常去看露天电影。冬天早起去双龙洞洗脸,因双龙洞流出温泉。曲水流觞,水道沿途氤氲袅袅冒热气。这恐怕算不上奥秘,原理洞内水冬暖夏凉。

北山是石灰岩地貌。石灰岩是制水泥和石灰原料。溶洞发育可溶性石灰岩中。我见过北山溶洞远不止三个。洞前村釆石场,无意采出一个奇幻深邃的洞穴。我和同学用手电筒结伴进入,敲一些钟乳石玩。此洞离双龙洞很近,同宗同脉,未开发。

九龙村相邻的玲珑岩村,崖下樵夫躲雨意外发现一洞。此洞我和同学探过多次,用的是火把和多支手电筒。始探颇偏窄,稍入即窈窕。上穴由梯升,旁穿须火照。流泉在石上,细路在石下。天宇闭复开,竹树邃而雅。人间万物,沧海桑田都在洞内陈列,恍然以为人间克隆或细雕。感叹上苍,斥石成羊,化刍狗为神灵。此洞也未开发。我知,你不知。

再,相邻兰溪地下长河洞穴,一考证是北山余脉。我蓦然明白,苍莽北山,有无数洞穴,有的已发现,有的未发现,有的已开发,有的未开发。

但北山的魂还是北山。洞穴是北山身上的饰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