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名人才入选第三届“新创工程·亦麒麟”评选

引领国际水平、怀揣报国梦想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带领企业转型升级、深耕细作的经营管理人才,掌握核心技术、勇于探索创新的科技创新人才,技术精湛、兢兢业业的高技能人才,服务社会、默默守护的公共服务领域人才……5月4日,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开发区或北京亦庄)举办的“麒麟华彩 亦创未来——2018第三届‘新创工程·亦麒麟’人才评选发布活动上,新入选的137名人才集体亮相,来自开发区生物医药、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领域的麒麟之才们,展示了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三城一区”主平台中“一区”的领头雁、排头兵、先行者的风采。

目前,开发区已聚集了9000余名高层次、高技能人才,3300名留学海归人才、667名新创工程·亦麒麟人才——包括63名中央“千人计划”入选者和125名北京市“海聚工程”入选者。正是依靠这些人才,开发区迅速形成生物医药、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汽车制造等四大主导产业集群,每万人实用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65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人才聚集的独特优势,成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支撑。

2013年大学毕业,2015年创办公司,掌握多项AR&VR核心技术及专利,拥有员工近70人,累计获得上亿元融资,公司估值超过5亿元……1990年出生的小伙儿史晓刚成为“新创工程·亦麒麟”成立3年来第一批入选的90后,接下来的5年,他将得到每年10万元的奖励。

享受到新时代红利的史晓刚是北京亦庄众多创新创业人才的一个代表。为了创造更好的发展空间,让更多的人才选择和留在亦庄,2015年,开发区制定了《关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高端产业领军人才发展示范区的实施意见》相关实施办法,每年将设立2亿元专项资金,用于“新创工程”领军人才的奖励、扶持及创新创业发展。经过连续三年评选,“新创工程·亦麒麟”人才已扩容至667人,他们可享受一系列奖励、扶持、服务政策,同时也为开发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创新型产业集群和“中国制造2025”创新引领示范区,谱写了“使命”、“视野”、“创新”的篇章。

在本次“新创工程·亦麒麟”人才评选发布会上,还宣布首都院士之家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服务中心正式成立。“通过深化院士专家工作站平台建设,给予院士团队研发资金支持,鼓励科研成果转化,以及完善生活配套设施服务等一系列措施,充分发挥院士的创新引领作用,推进开发区高质量创新”,开发区有关负责人透露。(北青报记者李佳 摄影汪震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