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父亲临终前说的仇人,李存勖却捧上了天,背后的目的很阴险

乱世硝烟

刘守光囚父杀兄,占据幽州、沧州一带,自以为实力雄厚,“由此益骄”。刘守光这个人非但野心很大,而且残暴变态远胜乃父,在其统治区域,搞出很多极端变态的酷刑。譬如,制作铁笼、铁刷,“人有过者,坐之笼中,外燎以火,或刷剔其皮肤以死”,用惨绝人寰来形容刘守光的变态,恐怕都显得语言太苍白贫乏了。

在刘守光的非人恐怖统治下,幽州集团很多士人武将都逃亡到其他藩镇。人才流失日益严重,但“素庸愚”的刘守光竟丝毫不以为意,反而做起了皇帝梦。一日,刘守光身穿赭黄袍对部下将吏说:“当今海内四分五裂,吾欲南面以朝天下,诸君以为何如?”

对于父亲临终前说的仇人,李存勖却捧上了天,背后的目的很阴险

刘守光

五代乱世,确实是一个遍地帝王的时代。但是,称孤道寡也要有一定实力和时运,刘守光处于梁晋两强之间,二者皆欲将其除之而后快,只是都在等待时机。处于如此恶劣地缘政治环境之下,刘守光却想着称帝,不能不说是愚蠢至极了。

当时有一个原来隶属于刘守文麾下的人叫孙鹤,是个“骨鲠方略之士”,也就是比较耿直,不说假话的人。这位孙鹤对刘守光说了一番泼冷水的话:

王西有并、汾之患,北有契丹之虞,乘时观衅,专待薄人,彼若结党连衡,侵我疆场,地形虽险,势不可支,甲兵虽多,守恐不暇,纵能却敌,未免生忧。王但抚士爱民,补兵完赋,义声驰于天下,诸侯自然推戴。今若恃兵与险,未见良图。

对于父亲临终前说的仇人,李存勖却捧上了天,背后的目的很阴险

河朔三镇

孙鹤的建议其实就是数百年之后“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那套路数,肯定不合虚骄狂妄的刘守光心意,“守光不悦”。朱温代唐之后,曾经册封成德军节度使王镕为赵王。对于河朔三镇,朱温始终是想要彻底解决的,魏博镇的罗绍威早已归附,成德的王镕也是要动的。

开平四年(910年),后梁大军进攻成德。当后梁大军占据深州、冀州的时候,“王镕乞师于守光”。孙鹤劝刘守光出兵救援王镕,“今赵无罪,而梁伐之,诸侯救赵之兵,先至者霸,臣恐燕军未出,而晋已先破梁矣,此不可失之时也。”

对于父亲临终前说的仇人,李存勖却捧上了天,背后的目的很阴险

朱温

河朔三镇,唇亡齿寒,如果王镕灭亡,幽州又将失去一个屏障,救援成德,对于刘守光来说应该是个明智之举。但是,刘守光在这个问题上打起了市侩一般的算计,他说:“赵王尝与我盟而背之,今急乃来归我;且两虎方斗,可待之,吾当为卞庄子也。”

刘守光想要坐山观虎斗,但是情势发展由不得他从中渔利。刘守光不出兵,但是太原的李存勖却出手救援王镕,只要是对付朱温的,沙陀李氏肯定不会手软。晋王李存勖堪称五代时期的战神,出兵之后,“大败梁兵于柏乡,进 掠邢、洺,至于黎阳。”李存勖千里出兵,后方自然空虚。刘守光竟然打起了河东的主意,李存勖也担心大本营有失,最后还是班师太原。

对于父亲临终前说的仇人,李存勖却捧上了天,背后的目的很阴险

李存勖

刘守光野心很大,自恃武力强大,“以为诸镇畏其强”,想当藩镇老大了。当年李克用临终之前,将刘仁恭父子定为河东集团三大仇人之一,李存勖对刘守光早就恨之入骨了。但是,这时候,李存勖却捧起了刘守光,他“率天德宋瑶、振武周德威、昭义李嗣昭、义武王处直、成德王镕等,以墨制册尊守光为尚书令、尚父。”

捧的目的是方便以后杀,将其抬到天上,再摔倒地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