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晨阅头条,读《台湾向日本出借“天下第二行书” 引两岸网民怒火》一文,震惊非同一般。愤笔填词。

台北博物院将国宝中的国宝颜真卿真迹《祭侄文稿》出借日本东博院

满江红 惊闻台湾向日本出借“天下第二行书”——颜真卿《祭侄文稿》

诧谔惊闻,台湾岛,再传噩耗。借日本,颜氐真迹,《祭侄文稿》。两岸网民燃怒火,满腔义愤同声讨。卖国贼,媚日状无端,群宵小。

此真迹,宝中宝。历千载,难堪扰。展开便受损,复卷则拗。一纸祭文家国恨,满门忠烈英魂皓。竟落得,《西泠印存》遗,忧遭盗。

(步柳咏格,词林正韵)

“天下第二行书”指的是唐代书法大家颜真卿所书的《祭侄赠赞善大夫季明文》,简称《祭侄文稿》。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唐玄宗天宝十二载(公元753年),颜真卿为杨国忠排挤,出为平原(今山东德州)太守。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安禄山、史思明在范阳(今北京南)起兵,著名的安史之乱开始。一时河北诸郡迅速瓦解,惟颜真卿的平原郡高举义旗,起兵讨叛,被推为义军首领。时颜真卿的从兄常山(今河北正定)太守颜杲卿派其第三子颜季明与真卿联系,联合反叛。颜杲卿与长史袁履谦设计杀死安禄山党羽、镇守土门(今河北井泾)要塞的李钦凑,夺回土门。一时形势好转。颜杲卿派长子颜泉明押送俘虏到长安报捷并请求救兵。不料路经太原时为太原节度使王承业截留。王想冒功,拥兵不救。安禄山闻河北有变,派史思明回兵常山。颜杲卿孤军奋战,苦战三日,粮尽矢绝,城破被俘。颜季明等被杀头,颜氏家族死者三十余人。颜杲卿被押解至洛阳,英勇不屈,先被断一足,凌迟处死。直到乾元元年(公元758年)五月,颜杲卿才被朝廷追赠太子太保,溢“忠节”。颜真卿时任蒲州太守,听到这个消息以后,即派杲卿长子颜泉明到常山、洛阳寻找季明、杲卿遗骸。只得到季明头部和杲卿部分尸骨,为了暂时安葬这些尸骨,颜真卿写下了这篇祭侄文草稿。

台北博物院将国宝中的国宝颜真卿真迹《祭侄文稿》出借日本东博院

台北博物院将国宝中的国宝颜真卿真迹《祭侄文稿》出借日本东博院

原文誊录如下:

维乾元元年,岁戊戌,九月,庚午朔,三日壬申,第十三叔,银青光禄大夫,使持节,蒲州诸军事,蒲州刺史,上轻车都尉,丹扬县开国侯真卿,以清酌庶羞祭于亡侄赠赞善大夫季明之灵曰:惟尔挺生,夙标幼德,宗庙瑚琏,阶庭玉兰,每慰人心。方期戬谷,何图逆贼间衅,称兵犯顺。尔父竭诚,常山作郡,余时受命,亦在平原。仁兄爱我,俾尔传言,尔既归止,爰开土门。土门既开,凶威大戚,贼臣不救,孤城围逼,父陷子死,巢倾卵覆。天不悔祸,谁为荼毒?念尔遘残,百身何赎?呜呼哀哉!吾承天泽,移牧河关,泉明比者,再陷常山。携尔首衬,及兹同还,抚念摧切,震悼心颜。方俟远日,卜尔幽宅,魂而有知,无嗟久客。呜呼哀哉!尚飨。

因为此稿是在极度悲愤的情绪下书写,顾不得笔墨的工拙,故字随书家情绪起伏,纯是精神和平时工力的自然流露。这在整个书法史上都是不多见的。可以说,《祭侄文稿》是极具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墨迹原作之一,至为宝贵。后世誉为“在世颜书第一”、“天下行书第二”,与王羲之《兰亭集序》、苏轼《寒食帖》合称“天下三大行书法帖”。

及至公元784年,李希烈叛乱,75岁的颜真卿孤身前往敌营劝降, 被缢身亡 。

《祭侄文稿》已经不只是一件书法作品,它不仅记录了一代宗师的一生,也记录了盛唐的毁灭。颜家满门忠烈,被叛军碎尸万段,留此遗迹。

《祭侄文稿》蕴含的“气节”与历史转折意义,并同时具有文物价值、艺术价值、鉴定价值,还有精气神价值。因此被鉴定为国宝中的国宝。

另外,日本借我国珍贵文物展出,离奇“弄丢”是有先例的。2003年,西泠印社创立100周年之际,旅日华人丁如霞整理祖父丁仁遗物时发现了仅存孤本,珍贵的印学宝典《西泠八家印存》。2011年,全日本每户联盟副会长内藤富卿为举办书画展提出借展要求,丁如霞为了中日友好和文化交流,把其无偿借给内藤展览。然后这本珍贵的孤本便神奇的失踪了!日本方面“很大方”的赔偿了12万人民币了事。

因此,我们不得不怀疑《祭侄文稿》的前程安危。

台北博物院将国宝中的国宝颜真卿真迹《祭侄文稿》出借日本东博院

台北博物院将国宝中的国宝颜真卿真迹《祭侄文稿》出借日本东博院

台北博物院将国宝中的国宝颜真卿真迹《祭侄文稿》出借日本东博院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