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我们只要拿起手机,在屏幕上点开APP,衣食住行都可以通过网络的方式“搞定”,但网络的快捷也会让你容易买到假货。不过,从今年元旦开始,《电商法》正式落地,它对商家卖货有什么新的要求?对市民上网消费又有什么好处呢?

这次《电商法》将代购、微商纳入了监管范围,无论是在微信朋友圈里卖货,还是在直播平台带货,或是在淘宝开代购店,都要注册工商营业执照,如果违反规定最高罚款将达200万元,堪称力度空前。这给朋友圈里的微商、代购们,敲响了警钟,不少人都按下了朋友圈“紧急净化”按钮,还有部分的商家正式进入正规经营的行列。

电商法实施 谁的春天 谁的冬天

据相关数据显示,近几年我国微商行业人员数量迅猛增长,2014年至2017年,微商从业人数从752万人增至2018万人。但代购行业的日渐壮大,也滋生了许多问题。像偷漏税、假货泛滥、个人信息泄露、售后推卸责任等问题层出不穷,而消费者也一直处于交易的弱势一方。而这个问题,不光体现在代购和微商,甚至连一些知名的电商平台也被爆出存在“大数据杀熟”的情况,而在新实施的《电商法》中,这两个问题都有了解决的办法。

电商法实施 谁的春天 谁的冬天

“大数据杀熟”是指同样的商品或服务,老客户看到的价格反而比新客户要贵出许多的现象。

据了解,在新的《电商法》实施以后,各大电商平台都在清理刷好评、“大数据杀熟”和搭售知情的问题,而很多商家也开始到工商部门进行工商注册,相信有了这种这部法规的保障,市民网购的体验将会越来越好。

电商法出台,很多人都说,在整治网购行业乱象的同时,对电商的经营者来说,会迎来一波“关店潮”,不利于电商的发展,究竟这个说法对不对呢?而对于消费者来说,利好又有哪些?

根据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发布的《2018中国电商年度发展报告》显示,2018年1-9月,网上零售额总额达到62785亿元,相比上年同期增长27%,持续保持较高增长速度。有专家认为,一方面电商给我们带来了空前的便利,不少的市民都以最少的价钱,买到了“心仪”的商品。另一方面电商也空前地导致买卖双方在技术和信息上的不对称。而这个不对称,在很大程度上会导致“浪费”的情况出现。

电商法实施 谁的春天 谁的冬天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教授林江:

很多人都是冲着电商有什么优惠和折扣,结果买了一堆自己不需要的东西,《电商法》给了我们一个契机,大家将来去网店买东西,不要图便宜,价格不是唯一的因素,最重要是这件商品你是否需要,有没有保障。

电商法实施 谁的春天 谁的冬天

专家还说,从消费者角度看,《电商法》的出台,让交易对象的信息更明确了,之前如果是B2C(Business-to-Customer的缩写,简称为“商对客”)还好,卖方已经注册成企业了,但如果是C2C(Customer to Customer,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电子商务),个人卖给消费者的商品,消费者根本不知道卖家是谁。新规实施以后,无论平台还是平台内的经营者,买卖责任也有了更明确的规定。

电商法实施 谁的春天 谁的冬天

每年的“双十一”都成为了网购电商的狂欢节日,而传统零售业行业却经历着前所未有的低谷。近年来,不少人都将实体经济负增长的问题归咎于税费的不统一,主要表现在正规商家要缴纳正规的经营税,代购和微商只需要缴纳一定额的出行航油税,有些甚至还不用缴税。两者的差距还是比较明显的。而现在,《电商法》将两者拉到同一条标准线上,实体经济也许迎来了“春天”。经济专家还说,《电商法》的实施,实际上是给了两者一个融合的机会。

电商法实施 谁的春天 谁的冬天

专家还说,面对电子商务领域纷繁复杂的业态和技术创新的活力,电子商务法实际上在鼓励自由创新和维护规范有序之间寻求了平衡。新法实施后,很多具体问题需要司法权威判决,为电商消费提供行为指引,让电子商务从业者有更多参考。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